【薦讀】為什麼諸葛亮被稱為管仲、樂毅?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常常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而陳壽在《三國志》中卻評價諸葛亮為“管、蕭之亞匹矣。”只將他比作管仲、蕭何。這是為什麼呢?

【薦讀】為什麼諸葛亮被稱為管仲、樂毅?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管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元年,他得到鮑叔牙的推薦,擔任齊國國相,被尊稱為“仲父”。管仲在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齊、宋、陳、衛、鄭,時稱春秋五霸的霸主。而管仲也因此被後人立為治國理政之能人的榜樣。

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天生帥才,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可謂神於用兵,所向無敵,是將帥的模範。

【薦讀】為什麼諸葛亮被稱為管仲、樂毅?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蕭何,漢朝初期的丞相。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朝建立之後,他被封為丞相,在制定法律,治理國家,鞏固劉氏政權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也是輔佐治世之能臣。

從以上可以看出,諸葛亮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是說明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內懷治國理政之才,外有領兵略地之能。

【薦讀】為什麼諸葛亮被稱為管仲、樂毅?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但在陳壽看來,諸葛亮雖然助劉備據荊州、圖巴、蜀,最終建立蜀漢政權,並也以丞相之職,總理蜀漢政務,內興強政,外聯吳抗魏,大展自己畢生之才,使蜀國逐漸強大,實現《隆中對》規劃,與魏、吳形成三國鼎足之勢。無異於管仲之於齊桓公,蕭何之於漢高祖。

然而,諸葛亮一生用兵,也以自己非凡的智謀打了一些勝戰,卻在自己後半生,在抵魏與攻魏中,打了很多敗戰,特別是六出祁山,大多徒勞無功,窮兵黷武,致蜀國國力大傷。最終自己還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壯志未酬,身先死”的遺憾。

【薦讀】為什麼諸葛亮被稱為管仲、樂毅?看完這個就明白了

陳壽認為,諸葛亮有治國的才能,軍事才能卻是他的薄弱點。

諸葛亮的強勁對手司馬懿也曾評價說,諸葛亮用兵謀略不足,不能臨機應變。

也許,以上的評價是鑑於蜀漢最終不能一統天下的史實,到底最後是三國歸了司馬,諸葛亮軍事才能較為薄弱,也是無可厚非了。

但蜀漢不能統一天下,說到底還不是因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弱,實在是有其他更多的綜合原因。

TAG: 諸葛亮管仲蜀漢陳壽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