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為何又名《石頭記》?看看曹公的性情就知道了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後來在傳閱的過程中多沿用《紅樓夢》名,因此很少使用《石頭記》作為書名,但《石頭記》作為本書原名,曹雪芹如此命名又有何意?細想其實極有內涵。

《紅樓夢》這部小說在前幾個章回裡詳細敘述了此書由來,有一塊被女媧在補天后棄而未用的石頭,擱置在青埂峰上。它因修煉之後已有靈性,能口吐人言,後又遇見一僧一道,求他們帶它去紅塵中經歷了一番。紅塵夢盡,這塊石頭回到青埂峰,依舊化為石頭,石身記滿它下凡經歷後的種種事情。空空道人將這石頭上記述的故事抄了下來,因此才有了這部小說。

《紅樓夢》為何又名《石頭記》?看看曹公的性情就知道了

從第一回交代的這個故事來看,《石頭記》名

石頭記

自有其字面意思,是指記在石頭上的故事。但從思想內容來看,《石頭記》並非僅僅只是記在石頭上的故事,它另有蘊意。

脂批常常稱寶玉或作者為

“石兄”,而在書裡,作者也時常以石頭自稱。也許曹雪芹喜歡石頭,也許曹雪芹覺得寶玉像石頭,賈寶玉者,口含寶玉也。玉本來也是石頭雕琢而成,屬於一種較美麗的礦石。

《石頭記》故事的由來還是源自那塊大石覺得自己補天無望,自怨自嘆,想要去紅塵中經歷一番的念頭而來。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由此可見,這塊大石有靈性,

它的靈性在於知道自己“無材”,因為無材,所以埋怨自己,哀嘆不已,因為有靈性所以知道感到慚愧。

《紅樓夢》為何又名《石頭記》?看看曹公的性情就知道了

這塊大石雖有靈性,但又有粗蠢的一面,

它粗蠢的一面在於不知道紅塵中“

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即便有人勸說也不肯聽從,而是執意要去紅塵中經歷一番。

一日,正當(石頭)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

……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

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

……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

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

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這

凡心已熾……乃復苦求再四。二仙……乃嘆道:“……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

石頭不經雕琢,不成美玉,而這塊大石頭同樣如此,這塊

“蠢石”也是在經歷了紅塵一夢後,復歸青埂峰,希望這段故事能讓世人把玩一番,言辭誠懇,態度謙虛。石頭的態度其實對應的是作者曹雪芹的態度。

《紅樓夢》為何又名《石頭記》?看看曹公的性情就知道了

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道:“曹雪芹實生於榮華,終於零落,半生經歷,絕似‘石頭’。”

曹雪芹喜歡石頭,且擅長畫石頭,他的朋友敦敏

曾在《題秦圃畫石》詩中稱曹雪芹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可見曹雪芹為人所稱道的也是他的個性,像石頭一般。

像石頭一般的個性,又是怎樣的個性?

在上文所引述的一段原文中,《紅樓夢》裡的這塊石頭多次

自稱

自己

粗蠢

,而那

一僧一道也毫不避諱地稱這塊石頭為

“蠢物”、“質蠢”,如果站在書外來看,這個“粗蠢”、“蠢物”多是曹雪芹自稱,是自謙之語。

正如魯迅所言,曹雪芹生於榮華富貴之家,終於零落潦倒之際,他這半生經歷,確實很像石頭。

普通的石頭是醜陋的、粗笨的、不起眼的、無人珍視的,但經過雕琢的玉石則是美麗的、

昂貴

的、稀有的

,而前面說了,玉石也是石頭的

一種,

兩相對比,我們會發現

石頭並不一定是“

質蠢

”之物,要緊的是我們是否懂得雕琢它,是否能發現石頭的美。

除了用作欣賞珍藏和佩戴的玉石之外,石頭還有另一種功用,比如太湖石,太湖石的美在於它可以作為一種擺設和點綴,尤其是用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但假若有一種石頭,它既不是珍貴的玉石,也不是太湖石,那麼它是否和被女媧棄在青埂峰上的那塊石頭一樣,真的無用了呢?

《紅樓夢》為何又名《石頭記》?看看曹公的性情就知道了

非也。為何

TAG: 石頭曹雪芹紅塵石頭記粗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