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朋友:曾經他是一個愛笑、愛玩、愛鬧騰的“開心果”,可是有一天,你遇見他時,他變得鬱鬱寡歡,眼神迷離,態度散漫,他的家人甚至還說他就是越變越“懶”。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同事:明明是對他而言特別重要、特別在乎的事,他也常常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對身邊的人說:“這有啥好說的?反正我無所謂!”

你是否還有過這樣的同學:他的家庭條件特別好,學習好不好不重要,反正父母有的是錢把他送去國外讀書,或者是家族企業等著他繼承的那種,總之就是讓你羨慕的“富二代”。但他居然拒絕甚至逃避,死活不肯答應父母為他苦心安排好的一切,為此還跟家人槓上了,痛苦不已。

……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建議你給他看看這本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書中的蛤蟆先生原本就是一個開豪車、住豪宅、不抽菸、不酗酒,生活自由而快樂的“富二代”,“好男人”。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可是經歷一些變故後,蛤蟆先生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失眠、酗酒,成天窩在沙發裡,在深夜痛哭,彷彿進入萬丈深淵爬不起來。在熱心的朋友的勸說下,蛤蟆先生接受了心理醫生蒼鷺的幫助,開始慢慢地試著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經過了10次的心理諮詢,蛤蟆先生終於能夠接納自己並讓自己變得更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借用了《柳林風聲》中的人物形象,像是在寫童話故事,實則是寫給大人看的一本大眾實用心理療愈書。這些擬人化了的小動物特別像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讀起來通俗易懂、輕鬆有趣。

作者是羅伯特·戴博德(RobertdeBoard,1932-2020),畢業於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

作者沒有任何居高臨下的高談闊論,也沒有任何枯燥乏味的說教佈道,而是讓你在閱讀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的同時學到一些簡單的心理學知識。

我將書中的重點內容做了如下歸納: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0

1

認識你自己

還記得那個“靈魂三問”嗎?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兒去?恐怕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想明白這三個問題。“認識你自己”看似很簡單,其實要真正去認識你自己恐怕沒那麼容易。而要想讓你變得更好,你必須足夠了解和認識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真正的“救世主”。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書中的蛤蟆先生在第一次見蒼鷺時直接就問:“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覺得好受一些?”蒼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蛤蟆先生為什麼來這裡。蛤蟆先生說:“我來這兒,是他們讓我來的。現在我準備好聽你的……”

你看,蛤蟆先生開始並沒有意識到是自己要去發生改變,而是覺得“朋友要我來我就來囉”,來了之後也只是想一勞永逸地從蒼鷺那裡獲取讓自己好受一些的方法。

蛤蟆先生在認識到自己在對問題負責後,又問蒼鷺:“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

蒼鷺站定,直視他的眼睛說:“蛤蟆先生,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努力,就能預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想要讓自己好起來,蛤蟆先生首先要知道,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發生改變才行。

第二次見面時,蒼鷺問:“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覺怎麼樣?”

“挺好的,謝謝你。”蛤蟆不假思索地回答。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在現實生活中,朋友們寒暄問候,太習慣於回答“我很好”,很少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因為從小就被灌輸“生氣和哭鬧是沒用的,是無能的表現,是會被別人嘲笑和嫌棄的”,所以,我們學會了掩藏或無視自己的負面情緒,讓自己變得“無所謂”,讓自己隨時都是“我很好”。

可是當蒼鷺在一塊白紙板上畫了一支“情緒溫度計”時,說:“假設我們有一種溫度計,可以用來測量你現在的感受。溫度計有10個刻度,最低為1,代表你感覺非常糟糕。中間是5,代表你感覺還不算太糟。最高為10,表示你非常愉悅。”

他問蛤蟆先生:“你覺得自己處在1到10的哪個位置?”

蛤蟆毫不猶豫地在1和2中間做了記號。蛤蟆在說“挺好”的時候,似乎並不能客觀地看清自己,而現在,他給自己的打分如此的低。

這種打分非常直觀地說明了蛤蟆當時的情緒狀態。當然,隨著諮詢次數的增多,蛤蟆給自己的分數也逐漸增加。

在蒼鷺的引導和剖析下,蛤蟆先生說了許多他所經歷的讓他感到憤怒的事,他被人誤解,還假裝不生氣,其實他是在用另一種方式發洩他的憤怒。

蒼鷺不斷地追問,不斷地讓蛤蟆去碰觸自己內心的真實,只有蛤蟆不再習慣性掩藏,觸控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為接下來的改變找到一些突破口。

當蛤蟆將自己的“遭遇”推咎給別人時,彷彿一切都是他們讓自己變成這樣的,蒼鷺又一語道破:“我認為沒有人能‘讓’我們產生什麼感受,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說到底,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

蛤蟆先生匪夷所思,蒼鷺說:“也許‘選擇’這個詞不太恰當,我們選擇怎麼感受,和選擇再吃塊巧克力是兩碼事兒。但我們做這些選擇時都是無意識的,更像是一種條件反射。”

蒼鷺所說的這種“無意識”,這種“條件反射”,讓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所以常常會遇到事情就責怪周圍其他的人。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0

2

迴歸“成人自我狀態”

蛤蟆先生在說到自己感到不快樂、悲慘、內疚,備受責難時,說道:“小時候,我被父親狠狠責罵後,也是這樣的感受。”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那麼,我們就把它稱為‘兒童自我狀態’吧。”蒼鷺說道,“是一個人的行為和感受都像一個孩子,這不同於‘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樣’。”

兒童自我狀態下,你會像孩子一樣本能地去依附、順從別人,討得別人的歡欣,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你會體驗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壞的都有。你會再現過去的情形,再次體驗過去的情緒,可你學不到任何新的東西。

蛤蟆先生明白了,於是他又問:“那處在‘父母自我狀態’呢?難道也學不到什麼嗎?”

蒼鷺回答:“我認為答案還是‘不行’,但原因不同。當你處在‘父母狀態’時,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別人。不管是哪種,你都在用言行重複從父母那裡學來的觀念和價值觀,你會想證明給別人看,讓別人接受你的觀念和價值觀。這種確信無疑的狀態,就沒法給新知識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舊的思想主宰著你,這就是為什麼單靠爭論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只會讓人更固執己見。”

蛤蟆先生意識到兒童和父母狀態下都不能讓他成長,那麼一定還有另外一種比較好的狀態。

那就是成人自我狀態,也就是要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讓你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現實狀況。

蒼鷺解釋道:“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能計劃、考慮、決定、行動,我們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處於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裡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相反,我們能思考當下的狀況,基於事實來決定要怎麼做。”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蛤蟆終於明白,之前他總是怪別人不好,那是處於“兒童狀態”,而真正能讓自己好起來就必須要回規“成人狀態”,學會對自己負責。

蒼鷺說:“如果你為自己負責,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來改變處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童年的蛤蟆面對嚴苛的父親他總是想方設法地去討好,而對於母親的寵溺,他則是過分依賴。長大後,他也習慣於這種討好和依賴,成年的蛤蟆一旦遇到外界對他的否定,他也許還會極力討好取悅別人,挽回別人對他的一點好印象,再或者就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對自己喪失了信心。他的這些行為是小時候形成的,在他經後的人生中卻受到莫大的影響。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0

3

“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座標

蛤蟆先生在講述自己童年的經歷時,蒼鷺說他對“世界的看法”是在童年的最初階段形成的,蛤蟆深感疑惑,於是,蒼鷺跟他做了一個心理遊戲並讓他回答下面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是怎麼看自己的?我好嗎?’第二個問題是:‘我是怎麼看別人的?他們好嗎?’”

蒼鷺寫出了這四種人生座標: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當蛤蟆寫下“我不好,你好”時,蒼鷺解釋說:

“這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為態度,這類人認為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他好。”

“幾乎在任何方面。低自尊的人通常覺得生活對他們不好,卻更善待別人。概括地說,處在這個座標的人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們就玩那些會把他們變成受害者的遊戲。”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對於“我好,你不好”,處於這個心理座標的人常常會佔據權力和權威的制高點,感到憤怒,或者至少能讓他們對別人評頭論足。

對於“我不好,你也不好”,處於這個座標的人,既自卑又自大,既自我貶低也攻擊他人,情緒反覆無常,很容易產生報復社會的行為,成為“犯罪者”。

對於“我好,你也好”,處於這個心理座標的人,相信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別人是好的,透過他的態度和行為,持續對自己和別人展現美好的一面。

蛤蟆先生在最後一次進行心理諮詢時,放棄了以前迷戀的汽車,選擇了騎腳踏車到蒼鷺那裡,沿路他欣賞風景,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身心倍感愉悅。

此刻,蛤蟆先生給自己的“情感溫度計”打了9分,並把自己的人生標記在 “你好,我也好”的座標裡。此刻,他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相信自己的成長和能力,同時也欣賞他人的優點,能夠與他人很好地合作,相互促進。

他也開始在規劃未來,他變得更加獨立、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在這次諮詢過程過,蒼鷺作為心理醫生也再一次地體驗到了共情、共生的力量。

“共情能讓你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獨立性隱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還包括獨特的才能、與眾不同的部分。獨立的人時刻守護新發現的自主權。但共生性則體現出成熟和自我接納,可以讓你在社交和工作上與別人有效聯結,協同合作。”

從抑鬱到變得喜樂自信其實並不難,關鍵看你能否真正認識你自己,自己渴望改變別人才能幫你,迴歸“成人自我狀態”,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對自我有把控力。相信自己和他人,“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座標上,獲得一份最基本的認同感,從而走出自我批判,自卑或自負的雷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從抑鬱到喜樂,你需要做到這幾點

TAG: 蛤蟆蒼鷺自己先生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