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首偈子大家想必耳熟能詳,是的,它出自六祖慧能。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那年,他安頓好母親,來到黃梅東禪寺,拜見師父。

面對師父的考驗,沒有讀過書,不識字的他,不卑不亢:“人會有南北地域的差別,佛性卻不會有南北,每個人的佛性,都是一樣的。”

他身體輕,為了舂米時有力量,就在腰間捆上石頭,這一捆就是八個月。

師父問他苦不苦,他回答:‘我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不苦。”

八個月後,師父看見他的偈子,心裡瞭然:米已舂熟,只待過篩。

師父拿手杖輕敲三下,他會意。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是夜三更,夜寂人靜,他來到師父禪房,師父用袈裟把燭光圍住,避免讓人察覺。

一直以來,衣缽的傳承是一個敏感問題。

很長時間,師父一直在用合理的方式保護著他。

師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他說了五句話: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師父知道,後面的不用講了,他已明瞭,他已明心見性。

師父把衣缽拿出,傳給他,他疑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什麼還需要衣缽?”

師父告訴他:達摩大師從西而來,傳法之初,人們從來沒有遇見沒有聽說過這個法門,衣缽的傳承,在當時是方便之法,是為了讓人由想生信,禪宗之法是以心傳心;然而世俗之人不瞭解衣缽的真正意義,出現了爭名奪利,奪取衣缽的現象;衣缽到你這裡為止,以後不傳衣缽,只傳心法,這也是達摩大師留下的教言。”

師父催他趕快離開,送他到江邊,搖櫓送他過江。

師父說:“我是師父,我來渡你。”

他接櫓:“迷時師渡,悟時自渡,師父我自己來吧。”

師徒倆心意相通,相視而笑。

分別時,師父贈偈給慧能: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他心性明瞭,深深拜別師父。

望著他遠去的身影,師父喃喃說道:“你此一去,前路會有千難萬險,可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他謹記師囑,一路向南,隱姓埋名,在獵人隊裡一待就是十五年。

這十五年,他不僅是在“避難”,他在精進修行,無生法忍,無生忍。

他放生命,吃肉邊菜,應機度化獵人。

期間的遭遇,非常人能行能忍。

十五年,艱險困苦,一言難盡。

這使得他更加了解世間永珍,更加智慧圓融,成就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修證。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機緣成熟後,他來到廣州法性寺 ,”非風動,非幡動,而是仁者心動”就是發生在此時。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他的頓悟法門奠定了中國禪宗的基礎,完成了達摩祖師的“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你迷時,佛性就是你,你悟時,你就是佛性。

----END----

本文系意一錦原創,圖片來自網路,致謝美圖作者!

TAG: 師父衣缽自性佛性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