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身份定義 活出真實自我

有一個患了產後抑鬱的媽媽怎麼辦?

最近有一部熱播劇叫《我是真的愛你》,其中的女主之一陳嬌蕊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劇的一開頭,她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女性:在事業上努力拼搏,雖然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雖然有很強大的競爭對手,但是也做出了自己的成就,得到了自己應得到的職位也好,尊敬也好;在生活當中呢,有幸福的家庭和相愛的丈夫,兩人相互關懷,相互體貼,直到她懷孕了。

懷孕後的陳嬌蕊,因為專案和公司中對於已孕女同事不公正地對待等原因,選擇向同事和上司隱瞞自己懷孕的情況。但她的老公莫銘因為她一直要加班不同意她這一做法。在經歷了幾番拉鋸之後,莫銘將姣蕊懷孕的事情告訴了姣蕊的上司。那成為他們的第一個衝突。

之後,陳嬌蕊被安排在家休假,直到她的孩子出生之後,他的婆婆來到了家裡。月子中的妻子面對婆婆和媽媽兩個人,面對孩子對母親的需求,面對婆婆對於自己奶不夠的指責,面對老公在育兒中的缺失,最終換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

那麼母親產後抑鬱究竟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這樣的媽媽被自己無助、絕望、崩潰的情感體驗淹沒,甚至掙扎於死亡邊緣,根本沒有力氣去迴應孩子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愛撫孩子的身體。抑鬱症特別是產後抑鬱嚴重剝奪了媽媽的養育功能。在心理學研究裡,嬰幼兒是透過媽媽的臉而看見自己的。但在患有抑鬱症的媽媽的臉上,孩子什麼也看不見。得到媽媽的情感迴應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自我發展的需要,對孩子來說,沒有迴應的世界就是絕境。

這是《因為我是女性》這本書當中,作者侯玉珍介紹的產後抑鬱的母親造成母親成為無迴應母親與孩子的互動方式。

打破身份定義 活出真實自我

母親的產後抑鬱,不僅自己陷入崩潰的境地,還會帶給孩子一個絕境的世界。試想下如果劇中姣蕊沒有去治療抑鬱症,她的女兒童童一直在抑鬱症媽媽的照顧下會怎麼樣呢?

1。無迴應的養育導致孩子情感嚴重匱乏,心智受損,缺乏愛的能力。

2。無情感迴應的養育會讓孩子失去最深層的安全感,進而喪失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這也是孩子陷入抑鬱狀態的原因之一。

可不可怕?

如何深度療愈代際創傷?

打破身份定義 活出真實自我

在《因為我是女性》一書中,作者侯玉珍還介紹了其他型別的媽媽以及他們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侯玉珍是一位擁有6000多小時,臨床諮詢經驗和六六百多小時的團體帶領經驗的從業心理諮詢師,她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臨床中來訪者的共同經歷促使她思考女性議題,致力於女性議題的發展和研究,專注於幫助女性實現從內在開始的成長。

打破身份定義 活出真實自我

而這本《因為我是女性》,就是一本這樣的書。本書其實有一個副標題,如何深度療愈代際創傷。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來,這本書是從兩代親子關係的角度來剖析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代際創傷,如何擺脫這些創傷的影響,活出更多可能性。

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清晰,一共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因為你的母親如何影響了你。他從母女之間的代際創傷開始介紹了幾種“問題母親”以及她們可能給女兒造成的創傷。這個部分讓我們詳細看到母親的問題會造成女兒成長過程中心理狀況的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主題是如何擺脫母親對你的影響。分析創傷的原因是為了療愈創傷,在這一部分,作者詳述了擺脫母親影響的7個步驟,分別是分離、哀悼、自愛、和解、認同、發展、突破。

第三個部分,主題是母性的力量。這部分關注於媽媽應該如何做,才能去看見孩子的需求、為孩子提供安全感,讓孩子可以自由發展。雖然這個部分討論的似乎是育兒方面,但是讀完感覺即便是生命的其他階段,在與朋友、同事的相處,甚者在和自己的相處中,也能從中找到好的方法,獲得益處。

如何自我療愈,活出自我?

本書第二部分詳細闡述了自我療愈的幾個步驟,其中以下三個步驟應該更為關注:

1、哀悼

哀悼是一種情感表達,只有承認並且接受,才會哀悼。

我有一個朋友,是家中的老二,她還有一個姐姐。在小時候她曾經有被送走的經歷,據說在送去別人家的路上她爸爸一個於心不忍又把她帶回來了。雖然最終沒有真的被送走,但這段經歷在她心裡深深埋下了根,讓她覺得自己是不被歡迎的,是會放棄的那個人。

雖然已經成年多年,經濟獨立,可以完全不依賴父母,但這段經歷一直困擾著她。她一直糾結於為什麼自己是要被放棄的人,這導致她在很多事情上會有不安全感,影響她的社交生活。

在讀到哀悼這個部分的時候,我想起了這個朋友。她目前應該可以算是與母親完成了分離。但至今仍無法釋懷是因為沒有經過哀悼。

相比較分離,哀悼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

“哀悼的過程,即直面現實的過程。”這個過程要經歷三個步驟:

直面現實——接納——轉化

哀悼意味著你要直面現實,接受自己不被愛、要被放棄,對於任何人都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這一步就跨不過去。但只要面對、接納並轉化,這件事情就不再是你沉重的負擔,就可以輕裝上陣,開啟新的路程。

2、和解

和解是一種釋懷,代表了不再糾結過去,放過自己。

和解其實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在這其中,作者介紹了這個過程中的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憤怒,第二部分是哀傷,第三部分是接受,第四部分才是原諒。

這和《非暴力溝通》等書中的理念一致。所以在經歷任何的感情創傷中,我們都可以透過這幾個步驟,來達成和解。這既是跟對方的和解,更是跟自己的和解。

憤怒和哀傷是我們面對面對困難,面對自己所過去的一些。傷痛的直觀的表達,我們需要讓自己去表達憤怒,去表達哀傷,不要責備自己有這樣子的情緒,因為這是人類最最本真的一種情緒表達。

當然,對於和解的第四步-原諒,我認為這裡的原諒有兩層含義,一是對傷害自己的人的原諒,二是對自己的原諒,原諒自己當時不夠強大沒有保護好自己。對於對方而言,有些事情是可以原諒的,有些事情是不值得原諒的。和解的關鍵不在於最終是否原諒了對方,而在於經過憤怒、哀傷的感情,到接受事實之後,自己平靜的根據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做出原諒或者不原諒對方的決定。只要是符合自己內心真實意願的決定,不管是否原諒對方,都已經在內心原諒了自己。

3、認同

自我認同是一種對自己所思所做的認可感,簡單地說,自我認同就是穩定地認可自己。

打破身份定義 活出真實自我

其實我這一代的人,似乎已經很少有完全不認可自己的人,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時候我們對於自己都還是有一定程度合理的認可的。

大部分時候就一定存在有些不是這樣的時候,而這些時候的不認可就很容易被攻破,造成自己對自己的不自信、繼而不認可自己。就像之前我在工作中經歷過的一樣,大多數時候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力我是有基本理性的認知,有一定的自信的。但在我換到一個新行業初期,我還是經歷了被一些領導的質疑而左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反思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沒有做好。雖然過了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去看,發現當時自己的觀點是正確且切合實際的,但在那個當下還是深深地懷疑了自己。仔細分析,那時候也許自己在經歷職場PUA,但正是那個當下自己對自己的不夠認可,才導致了被他人牽著鼻子質疑自己。

所以,無論何時都能夠穩定的認可自己,是應該不斷去深化得很可貴的認知。

對於女性來說,女性身份認同也是關鍵的問題。

那麼,作為女性,我們該如何認同自己的女性身份呢?

一方面,我們不能認同男尊女卑的落後文化,不能認同女性作為附屬或他者。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接納女性身份所擁有的力量,包括堅韌的、包容的、溫暖的、溫柔的特質,接納它們,發展它們,讓這些特質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

第一個方面,是先認可自己作為人的身份,同為人,女性和男性是一樣的,不存在誰尊誰卑,沒有哪個性別應該是另一個性別的附屬品。對於這一點,我曾經以為這一代的女性都不會再有這樣的思維了。但經歷過一些事情才發現,這個觀念還是隱藏在很多人的心裡,或深或淺。平權的道路還很長遠。

對於第二點,很多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男女都一樣的女性,對於這方面的認同感會弱一些。我們從小的信念是我們和男生是一樣的,我們不認為女性本該溫柔男性本該堅強。我們身邊有溫柔的姑娘,有堅強的姑娘,有潑辣的姑娘,每個女性都是不一樣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

所以對於這一點,是讓人有些質疑,需要深入討論的地方。

也許我們需要得到的認同感是,即便我是溫柔的,也沒關係,溫柔沒有比堅強弱。

打破身份定義 活出真實自我

《因為我是女性》從女性視角切入,分析代際創傷的形成及如何療愈,所以在描述中將母親作為養育關係的主要責任人來描述,這可能會引起一些歧義,但作者也在在書中進行了說明。

總體而言,《因為我是女性》這本書

對女性從心理層面瞭解自己是很有益處的,不管是哪種型別,也不管是否有代際創傷,都可以對內容進行選擇性地吸收,找到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去加以利用,擺脫身上的枷鎖,活出更真實的自我。

TAG: 自己女性原諒創傷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