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20多年前買的《世界文學名著速讀手冊》。購買此書時,被書面上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__“花最少的錢閱讀100部世界名著”。

那時,我的工資的確不高,只需要花33。88元就能擁有這樣一本“名著精縮本”,豈不是大賺了!

假如要了解名著的情節,就去閱讀“內容概括”;假如要了解藝術成就與影響,就去閱讀“書海領航”;假如要銘記名言警句,就去閱讀“精彩輯錄”。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如今來談談擁有這本書的感想:只記得小說的主題,能觸動心靈深處的,還是曾經閱讀過的原著,如:《復活》《簡愛》《安娜。卡列尼娜》《呼嘯山莊》《飄》《湯姆叔叔的小屋》《名人傳》等。

就此更能理解《論語》的告誡:“無慾速,無見小利。”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對於這樣的“名著縮印本,文化名人白巖松說:“我非常反感!”

他認為:“名著之所以偉大,從來不是它的中心思想,而是在名著中擁有太多的‘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動人細節。正是這些細節詮釋著種種亙古不變的真理。”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白巖松

此話不無道理。沒有主題就沒有了靈魂,而沒有細節就沒有了深入讀者靈魂的觸角,何來共鳴?閱讀時,令我們拍案叫絕,或令我們感懷泣下,或令我們雄心勃勃、意氣風發的,除了主題,當然少不了那些美妙絕倫的細節描寫。

只讀中心思想,不去品讀細節描寫,就好比仰望天空,未見雲飄鳥翔;俯瞰大地,未見花紅草綠。何來豐盈?何來生機?何來感動?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賈平凹曾經把自己的寫作秘密告訴大家:“多寫細節。細節像春天的樹幹上生出的葉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機。”試想,如果沒有讀到文章的“生機”部分,其作品又怎能在讀者的心中生根發芽,又何談汲取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呢?

作家王小波說:“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藥丸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顯然,原汁原味的閱讀才能享受到其中的深刻與愉悅。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讀書到底為了什麼?

羅曼羅蘭說:“沒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在書中,我們可以和許多博學的人交流,得到生命的滋養。焦慮時,得以心平氣和;迷茫時能夠豁然開朗;挫敗時,能夠重新鼓起自信的風帆。不輕信,不盲從,學會思考,學會權衡。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兒,選擇什麼樣的書很重要__我以為。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儘量避開“名著縮印本”__我以為。

對此,您怎麼看呢?

“六一”快到了,倘若要給孩子送書,最好避開這種出版書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誠表謝意。如有不當,立即刪除。)

TAG: 名著細節閱讀何來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