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記憶】化骨蛇的數字推敲,秋風起,我們去蛇探險!

人說從前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租界更是龍蛇混集的所在,但冒險家的樂園,早已“遷地為良”遷到港了。既是冒險家的樂園,當然少不了冒險家,而且還是各色人種的冒險家。冒險家中有九流十流的(師事老子、耶穌、甘地的嬉皮士也該算一教吧),自然更少不了混集的龍蛇。且港又是吃“龍虎鳳會”、“五蛇羹”的大本營,因時勢的轉移,更多添“蛇”的種類,如誘人吸毒的,有人名之為“化骨蛇”。就港府發表癮君子的數字推敲,“化骨蛇“的數字可也不少。

【港城記憶】化骨蛇的數字推敲,秋風起,我們去蛇探險!

提起蛇,不期而然地想到“秋風起矣,三蛇肥矣”。如今秋風還沒起,食指卻動矣。在美國,三蛇是有的,即使有秋風也吃不到蛇羹。在港,賣蛇羹的館子都冠上“太史”二字作號召,似乎是沒“太史”二字,蛇羹賣不起價錢和少食客光顧。新一代的知道“太史蛇羹”的“太史”是江太史,江太史叫做江孔殷卻不一定都知道。江太史是清末民初的出名食家。“南蠻之域”的廣東菜和點心,在西方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得吃,自普受歡迎所致。

【港城記憶】化骨蛇的數字推敲,秋風起,我們去蛇探險!

要是查考一下近百年來的廣東食史,和“食在廣州”的由來,不過是當時的士大夫群,搞洋務的發了財的豪門富戶,做了“帶頭作用”。有了這一群“攪飲攪食”的精食主義同志,人們封之為“食家”所弄出來的東西,當時不過是為了口腹之慾,不料後來會在弘揚中土食的文化中發生作用,而且實實際際使若干人受益。如果在廣州白雲山上,以太空船用的望遠鏡四周一望,會發覺不少有家難奔的人,直接間接靠刀鏟為活的,會有一個驚人的數字。

【港城記憶】化骨蛇的數字推敲,秋風起,我們去蛇探險!

江太史是創造“食在廣州”的美譽的若干“南蠻”之一,對弘揚中土食的文化來說,也似乎不無貢獻。當年的太史第除了蛇羹出名外,還有很多名菜。在美國雖然吃不到“太史蛇羹”,如果有緣的話,也可吃到江太史嫡孫女江獻珠小姐做的太史第名菜。老拙一向不願丟掉的一張嘴巴,還算有用,離中土萬里外竟也吃到太史嫡傳的一席佳餚:酒會的:“螺絲蝦”、“炸玉兔”、“燒雞串”、“牛燒賣”和“八寶盆”。一席的菜是:“香脆戈渣”(並非飯焦做的)、“酥炸鴿松”(熱葷)、“雞絲生翅”、“涼拌鴨絲”、“脆皮子雞”、“黃酒蝦球”、“嶺南牛柳”。還有“核桃露”和甜點“袖珍杏撻”、“富貴香酥”等。

TAG: 太史冒險家中土秋風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