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我們讀兩則關於執筆的書論:

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又曰: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筋骨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唐·李世民《論筆法》

握管太緊則力止於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筆不靈活,又安能指揮如意哉!——明·趙宧光《寒山帚談》

對於毛筆執筆,我們現在一般採用的是“五字執筆法”,即五個手指分別以擫、押、鉤、格、抵的方式將筆桿包圍住,如果分解開來,拇指和食指是左右相對,中指和無名指、小指是前後相對,等於從四面把筆固定住。

「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執筆圖

所謂指實掌虛,就是每一根手指都對筆桿發生作用力,而掌裡面是空的,打個比方,可以放一個雞蛋進去。這樣執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運用便宜”,即手腕靈活,可以順暢調鋒。

但又不是說,只有一種執法,如果我們坐著懸肘寫,一般手臂與桌面平行,那麼執筆時大拇指差不多也是平的。

「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坐著懸肘寫

如果坐著寫小字,一般肘可以放在桌面上,手腕提起,這時候大拇指略微往上。即第一幅圖中所示。

「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坐著提腕寫

如果我們站起來懸肘寫,上面兩種執法就有些彆扭了,因為手臂向下,所以大拇指自然也向下,筆桿會往後靠一下。

「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站著懸肘寫

毛筆執筆與硬筆最大的不同,就是筆桿基本保持豎直,這樣容易保持中鋒,但也不是永遠豎直不變,在調鋒過程中,會有一定幅度的擺動。

握筆的鬆緊程度,像我們拿筷子一樣,不宜太緊,只要把筆固定住,多餘的力就不要了。握的太緊,手腕容易僵硬,調鋒便不順暢。打個比方,我們拿一根繩子,抖動這頭,力可以一直傳到另一頭。但我們如果把中段某個地方固定住,那麼力到這裡就停止了,傳不到那頭。我們執筆也是,氣是從丹田一直到肩、肘、腕、指,然後貫注到筆尖,如果中途某個部位緊了,那麼到這就停止了,或者被分散掉很多,貫注到筆尖的就少了。

「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抖繩子

當然,剛開始學習我們的手腕很容易緊,而且越認真越緊。我們只能在練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檢查、調整,一點點鬆下來。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話,是講武術的,說一般人都以為武術最難的是發力,但實際上最難的是放鬆,因為只有全身肌肉同時放鬆,才能同時將力量發揮到最大。與我們練習書法的道理有點類似,手腕越使力,越僵硬,寫出的點畫越無力;手腕放鬆了,筆力反而強勁。

另外,我們看到古代一些繪畫作品中,有像我們現在執硬筆一樣三指執筆的,這種也可以,但是有條件,據說那時的紙比較硬,可以拿在手裡寫,所以實際上筆桿與紙面還是垂直的。或者紙放在案几上,但因為案几矮,人跪著俯視,類似於我們現在站著寫的感覺,所以我們現在站著寫,用三指也是可以的。

「書論擷英」毛筆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

三指執筆

另外,每個人手指長短不同,筆桿靠在食指關節的位置也有差別,有的靠前一些,有的靠後一些。古人謂深淺不同。

綜上所述,執筆到底有沒有定法?不能說隨便怎麼拿都可以,因為要充分發揮手指的機能,但又不是隻有一種固定的執法,根據外在條件的變化,執筆也要相應的改變。蘇東坡說得好:“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重點是虛而寬。

我們讀書論也是,要分析當時的語境和歷史背景,不能簡單地判斷對和錯。比如甲、乙兩位老師都很厲害,甲老師有位學生寫字很隨便,用筆漂浮,甲老師對他說,寫字要慢一點;乙老師有位學生寫字太過於認真,寫得很刻板,乙老師對他說,寫字要快一點。兩句話流傳出去,如果不考慮語境,就會有矛盾了。一個說,甲老師說寫字要快的,一個說,乙老師明明說寫字要慢的。辯不清楚了。

總之,最重要的還是實踐。自己練過了,就知道在什麼條件下可行,而不是簡單地人云亦云。

TAG: 執筆筆桿我們寫字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