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不倒翁:李鴻章7

看著北伐軍北上的背影,李鴻章長出一口氣,提到嗓子眼兒的心終於又落回到原處。

官場不倒翁:李鴻章7

本以為危險過去了,警報可以解除了。沒想到,新的危險正步步逼近。

北伐軍還沒有走遠,新的勁敵——胡以晃等統率的西征軍又長驅入皖。

6月10日,北伐軍佔領毫州,西征軍也佔領了安慶。這一度讓身在安徽的李鴻章陷入腹背受敵、惶惶不可終日的危險境地。

雖然北伐軍不久便放棄毫州,攻入了河南,但西征軍卻把安慶作為了自己的大本營。好在西征軍的目標是江西,在皖北沒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所以,西征軍南攻北守的方針讓李鴻章鬆了一口氣。

雖然暫時沒有什麼危險,但上司李嘉端坐不住了。

為了阻止西征軍北上奪取廬州,李鴻章被派遣到運漕、東關駐防,而張印塘被派遣到集賢關駐防。

我們知道,集賢是安慶北面的重要戰略據點,而運漕和東關也是重要門戶和漕糧的集散地。如此重要的關卡,西征軍自然不會放棄。為了取得糧食接濟安慶和南京,西征軍進佔了運漕。

與西征軍死磕,那是傻子所為。

面對西征軍的犀利攻勢,李鴻章選擇了帶勇退防東關。

在這段時間,李鴻章沒什麼大的作為,除了跑路還是跑路,但上司李嘉端卻不這麼認為,他在9月為李鴻章上奏邀功,在大肆吹捧一番後,向朝廷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賞給李鴻章六品頂戴、藍翎,以示鼓勵。

也許,下屬閃光,上司也會跟著晃眼。

作為官場上的老油條,李嘉端為了掩人耳目,不惜顛倒黑白。這種伎倆雖然暫時能矇混過關,但終究黑的說不成白的。

西征軍的攻勢最終會讓李嘉端露出原形。

果然,就在李嘉端為李鴻章請功後不久,太平軍的傳奇人物石達開奉命到達安慶,主持西征戰事。

先來看看石達開是何許人也。

石達開,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1831年出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市)北山裡那邦村一個一個世代務農的貧寒家庭,客家人,原籍廣東和平縣下車鎮。他有兩妹一姊,沒有兄弟。幼年喪父後,八、九歲起便獨撐門戶,養活老孃和姐妹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不假。貧窮是一個人成長中寶貴的財富,受夠了地主剝削欺詐的石達開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貧窮下去,受制於人,他努力改變著自己的生活狀態。

官場不倒翁:李鴻章7

廣西連年的自然災害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讓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太平軍,成為了反清大軍的一份子。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

這是一個傳奇人物,自有他傳奇的一生。

石達開到達安慶後,改變了南攻北守的方針,開始進攻皖北,派兵攻取集賢關、桐城。只要聽到石達開這三個字,清軍就會不寒而慄。

所以,面對如此厲害的角色,清兵選擇了逃命,而把為皇上效忠的誓言置於了腦後。

當時,呂賢基駐守舒城,但身邊的兵力所剩無幾,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11月,胡以晃率領西征軍攻佔舒城,走投無路的昌賢基用跳河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2月,胡以晃揮師直取廬州。

西征軍的攻勢貌似銳不可當,但朝廷不會就這麼把安徽拱手讓給太平軍。

在這種危急時刻,江忠源新任安徽巡撫一職,擺出了固守待援的姿態。

江忠源是湖南新寧人,湘軍初期統帥,是湘軍核心人物。早年是曾國藩的學生,兩人有十多年的交情,在曾國藩的推薦下,他不負期望,屢立軍功,兩三年間,便由署理知縣升到巡撫。

當太平軍包圍廬州時,守城的江忠源雖然多次向在衡州練勇的曾國藩求援,但曾國藩卻堅持不出省作戰的原則,沒有為朋友兩肋插刀。

不過,因為有骨肉至交的這層關係,曾國藩雖然沒有出兵援助好友,但多次給李鴻章和江忠源寫信,希望他們能團結一致,相互配合,共挽狂瀾。

說什麼好呢,也許各有各的難處,但簡單的幾頁書信無法抵擋西征軍猛烈的攻勢。

江忠源抵達廬州兩天後,便被困在孤城之中,這致使曾國藩的希望瞬間化成了泡影。此刻,李鴻章率勇駐紮在合肥岡子集,本想前去救援江忠源和廬州,卻力不從心。雖然援助廬州的各路兵馬抵達廬州城外,但因將相間不和,錯過了最佳的援助時機。

1854年1月,廬州最終被攻克,江忠源因不願落入太平軍之手也選擇了投水自盡。

眼見家園被毀卻無能為力,內心極度痛苦的李鴻章只好率所部團勇北撤,繼續跑路,等待時機再戰。

官場不倒翁:李鴻章7

TAG: 西征軍江忠源李鴻章廬州石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