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之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悌之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開篇《學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與悌是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於孝悌。孟子則進一步提出“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弟子規》的首句是“聖人訓,守孝悌”,也將孝與悌並舉。從人倫關係和人倫次序來說,“孝”一般是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孝敬,指的是上下兩代人的縱向人倫關係,“悌”指的則是兄弟姐妹間的橫向人倫關係,“一縱一橫”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倫構造,無疑是中國人倫關係的重要構造,“悌”的價值與意義不可忽視。

關於“悌”的含義,可以從三個逐步遞增的意義來理解:

第一,就悌的本義來說,“悌”字最初使用是在漢代,由“弟”字演化而來,故前文經典中將“悌”通用為“弟”。《說文解字》中說“弟,韋束之次弟也”,韋指去毛制熟的獸皮,用之捆物,形如螺旋,而生次弟之意。北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時,在新附字中加入“悌”,並解釋為“善兄弟也,從心弟聲”。從此,將“弟”“悌”二字區分。《新書·道術》中說“弟敬愛兄謂之悌”,《三字經》中說“悌於長,宜先知”,可見悌是對年幼者提出的,要求其對兄長恭敬順從。

第二,悌道從兄弟關係擴充套件到家庭、家族。泛而言之,悌並非只適用於兄弟之間,姐妹亦同。《新唐書·李元素傳》中“元素少孤,奉長姊謹悌”。因古時姐妹也常用兄弟稱之(如“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故兩者常有混用。而同族不同支系的兄弟姐妹,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同樣適用悌道。與弟對兄的悌相對應,兄對弟的道德要求則是友,要照顧友愛年幼的弟弟,即兄友弟悌,以達到兄弟姐妹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

第三,悌道進一步拓展到尊敬非血緣關係的同輩。“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理論上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和形式上的“義結金蘭”,都為悌在社會上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空間。悌可運用於同學、同事以及一切發生聯絡的同輩人。“悌者,所以事長也。”悌不僅適用於同輩子弟,同樣適用於長者、老者。“敬長,為其近於兄也”,提供了由兄到長的遞推邏輯。舉凡年紀、輩分、職位、德行、學問較我長者,都應尊敬遜順。而尊老尚齒更與悌密不可分。《禮記·祭義》雲:“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悌之道內在地包含著對長者和老者的尊敬與照顧,以達到“民知尊老養老,而後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老養老”。

倫理型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特色,人倫關係與人倫關切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與重要性,具體體現為三個“有利於”:

其一,有利於個人的修養成才:悌作為對兄長的敬愛,與孝具有天然的聯絡性。將對兄長的敬順擴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時,維持兄弟姐妹關係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個方面,“兄弟睦,孝在中”。義與悌更是緊密聯絡。“義之實,從兄是也。”義為行事得宜,分寸得當之意。幼弟對長兄的得當行為正反映了義的內容和要求。孝悌作為個人修養的核心,做好它,仁義禮智便能順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於家庭的和睦與團結:悌對於“先生為兄,後生為弟”的強調,在家庭內部確立了普遍認同的同輩兄長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時刻為兄長考慮,日常中尊敬順從兄長。兄姐要用“友”回報“悌”,關心愛護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導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財,甚者有十世同居,幾千人吃一口大鍋飯,而不聞爭吵之聲。即便兄弟成年後分家,悌友的思想也為財產劃分添上了溫情脈脈的色彩。分家之後各支仍舊相互扶持,榮辱與共,兄姐弟姐之間的悌德成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悌德明確長幼秩序,強調長幼兩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與強調父子關係的孝相結合,培養出每個人的倫序意識與倫理關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長,示民不貳也”。用悌道來侍奉尊長,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權不下鄉的社會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局穩定。

今天,隨著人口流動速度的加快,傳統的熟人社會逐漸被陌生人社會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為現代的人際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顆友好善意的心來面對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礎上建立融洽的社會關係。如今社會上出現的許多人情冷淡的現象,正是因為對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熱情,而習慣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際間的關係所致。

悌道還要求我們尊敬所有長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韓國至今仍保留著遇到長輩要鞠躬問好的習慣,而悌道文化發源地的中國,在現代社會中卻缺少對長者應有的尊敬。中國的尊長敬老文化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並非只是一句空話。年長意味著更多的人生閱歷和生活智慧,儘管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長者的指導在幼者的成長中依舊必不可少。透過悌道的教育,讓所有人都發自內心地尊敬長者和老者,遇到德行高尚或學問淵博的長者,更是要虛心學習。因為社會中每一代的進步都是在前一輩經驗的基礎上取得的,每一次的創新都有賴於已有知識的內化。將悌道貫徹於社會中,不僅能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更能推動社會更好的進步與創新。

當然,我們需要正確辨別與對待悌道,在重視與弘揚悌道的重要價值與作用的同時,也不能走向極端。兄弟姐妹之間的悌道,只是人倫關係之一,不能是佔據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導層面的人倫關係。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作者丁成際),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人倫關係孝悌長者尊敬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