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你今年讀了幾本書?

想必很多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都不知從何作答。

看書好像越來越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越來越少的人願意花大段時間去閱讀。因為在快節奏且高壓力的生活裡,我們有了影視劇、短影片、玩遊戲、刷社交網路等更輕鬆的選擇,為什麼還要去讀書呢?

是的,為什麼要讀書呢?

無數文學大師已經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毛姆說:“養成讀書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羅曼·羅蘭說:“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而無論我們聽到多少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好像都不那麼足以讓我們主動地去翻開一本書。這或許是因為,讀書是一件發自內心的事,只有你真的想讀的時候,只有你真正去讀的時候,才能明白讀書給你帶來的力量和樂趣。

所以,今天的書單不是關於讀書的種種益處,而是關於書籍的歷史:

從歐洲古典時期關於書籍的傳奇到藏書雅痞對書籍的瘋癲,從書籍的過去到書籍的未來。

在一段段傳奇故事和真人軼事中,

你能對“書籍的生命”多一些瞭解,也能對“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答案。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如今,得到一本書很簡單。只需要去書店或網上下單,立馬就能拿到一本品相完好的書。

但是,在西方古典時期,

書就像珍寶一樣稀有和昂貴。

無論是用莎草製成火山石打磨的莎草紙,還是牛羊皮製成的犢皮紙,都是工藝煩瑣、價格高昂的奢侈品。所以,看書也是權貴人士和有閒階層的特權。

埃及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短暫的一生離不開兩件事,就是打仗和讀書。據說大帝枕頭底下永遠有兩樣東西,一把短劍,一部《伊利亞特》。後來,他的繼承者托勒密一世,為了致敬大帝和他的讀書愛好,試圖收盡天下藏書,只為建立一座

亞歷山大圖書館

所以,在當時的古歐洲道路上,總能看到一群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山海的書籍獵人,他們揹負著國王交付的使命,為他蒐羅世界上所有的書。

這個關於書的傳奇故事,只是《書籍謎史》裡眾多因書而發生的故事中的一個。

在這本榮獲西班牙最高文學獎項“國家散文獎”的現象級口碑書中,你還能看到古希臘和古羅馬各種關於書的迷人事蹟:

將書視為珍貴禮物送給情人的凱撒;在戰亂中躲藏在圖書館、燒書取暖的避難者;遊吟詩人的荷馬史詩;蘇格拉底對書面文字的批判;還有流動書商、學習抄寫的貴族子弟、陪人讀書的奴隸……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出引人入勝的迷你劇,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文學巨擘略薩也對它盛讚:

“讀過本書的讀者,來世仍會繼續閱讀此書!”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點選封面,購買此書

喜歡讀書或藏書的人,絕對不只有亞歷山大大帝一人。從書籍誕生兩千五百餘年以來,從來就不缺和“書痴”有關的故事,為一本書花費數十萬至數百萬美元的藏書家俯拾即是。

他們身上那種永恆的愛書之情,文雅與瘋狂共舞的激情,在《文雅的瘋狂:藏書家、書痴以及對書的永恆之愛》裡又一次得以展現。

這本書是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最終名單的西方書話巔峰之作,內容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回顧了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100多位藏書雅痞,對書籍前赴後繼的執意追逐和纏綿雋永的書情人事;二是關於這些為古書豪擲千金的藏書名家的訪談。

書中滿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卻又萬般吸引人的書痴狂人,且一個賽過一個。就像是羅森巴赫博士在書中所說:

“根據我的所見所聞,有人甘冒傾家蕩產的風險,不遠萬里,走遍半個世界,和朋友絕交,甚至撒謊偷騙,都是為了得到一本書。”

而這些關於書痴的傳奇,也是關於書的傳奇。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點選封面,購買此書

如果說書痴對書的瘋狂是出於某種狂熱的私人愛好,那麼從這本出自一個

有35年經驗的書商

之手的《階梯與狂熱》,則更加冷靜和全面地展現一個愛書人對圖書的理解。

作者馬丁·萊瑟姆是英國水石書店任職時間最長的經理,他憑藉廣博的圖書知識和熱愛,將自己對

書籍、書店、圖書館、作家等

的認知網路全部集結於書中。將人類與書相關的事實、片段、回憶和蜿蜒曲折的故事巧妙地編織在一起,

全景展現了一個愛書人對圖書的解讀和理解,是歷史、哲學和軼事的完美結合。

這本書透過十三個章節將人與書的故事娓娓道來,每個章節,都對應著與書有關的主題。

比如:

“安慰書”

探討書籍將把我們帶往何方,展現了“推薦書籍”這門微妙的藝術;

“塞納河畔的書商”

展現了“新橋書商”的面貌及書攤的生存困境;

“圖書館”

介紹書籍分類歷史、古代圖書館與印刷時代的圖書館……

這些章節都以溪流入海,最後彙集成一部廣闊而澎湃的書籍文化史。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點選封面,購買此書

不管一個人出於何種願意喜歡書,喜歡藏書,都離不開紙質書本身的魔力——當你拿起一本書,感知其溫度和重量時,那種真實感和滿足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在《書籍的歷史》中,作者就著眼於15世紀至18世紀的歐洲,詳細探討了西方關於印刷書從誕生到傳播各個方面的問題。

可以說是一部龐大、細緻的,關於書籍的“紀錄片”:

從紙張的出現、印刷術的發展、書籍外觀的變化談到書籍的商品屬性,再到圖書圈各個從業人員的生存狀態;又從出版地理學、書籍背後的商業邏輯,談到印刷書的出現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自1958年在法國出版以來,這本書已成為西方書籍史、西方文學史與出版史研究人員的

必讀書目之一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點選封面,購買此書

無論我們如何去回顧印刷書的歷史,或許都不得不面對在電子書越來越流行的當下,紙質書的地位越來越被淡化的事實。

紙質書還是否會繼續存在?還是就有可能走向滅亡,被淘汰?這種顛覆性的變化,是否很快就會到來?甚至,紙質書會消失嗎?

英國首屈一指的書史學家大衛·皮爾森的《大英圖書館書籍史話:超越文字的書》,就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就像是書封上的這句來自《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的推薦語:

“當書籍的未來亟待探討,這本書及時出現了。”

比起一些故作高深的歷史書籍,這本書用一種極其通俗、甚至是聊天式的方式,來介紹西方圖書演變歷史。並且它不是線性的歷史書,而是按照主題劃分章節:

人類製作書籍的歷史,為什麼也是一部珍貴的藝術史?除了承載文字之外,書籍是不是還傳承了其他歷史的印記?當傳統書籍衰微,圖書館是否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數字化變革之下,孩子明天會繼續捧讀你我所熟悉的書本嗎?

如果你也在追問實體書或紙質書的價值和未來是怎樣的,這本書或許能夠給你答案。

就如作者在前言部分所寫:

“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讓人們認識到書籍不僅是頁面上的文字,它們還曾經被擁有、被閱讀、被收藏、被代代相傳,每一本書都有它獨特的歷史。”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點選封面,購買此書

是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獨特的歷史。當你手中拿著一本書,拿著的也是它的生命。

雖然,網際網路、電子書等不斷唱著書籍的哀歌,其實越新近誕生的物品,壽命往往越短暫。而已歷經千年的書籍,可能還有漫長的生命。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5本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情書

TAG: 書籍本書讀書關於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