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來源:都市時報】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烏銅走銀,是雲南特有的中國傳統銅製工藝品 ,發源于于雲南石屏縣。它以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將熔化的銀水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處理,時間久了底銅自然變為烏黑,透出銀紋圖案,呈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別緻。曾一度與北京的景泰藍齊名,一南一北並稱“天下銅藝雙絕”。金永才就是烏銅走銀第六代傳承人。

《傳習》

金永才,男,漢族,1953年出生,雲南昆明官渡區小板橋人。與此同時他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特聘專家”、雲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和“金李記”品牌創始人。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金永才自幼熱愛藝術,對古玩珍品情有獨鍾,拜師後經過四十年的刻苦專研,已熟練掌握烏銅走銀製作工藝的他,不僅將這門古老的傳統工藝完整地保留下來,還先後創作了百餘件烏銅走銀工藝品,曾被授予“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和“高階工藝美術師”職稱。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烏銅走銀工藝源於清雍正年間雲南石屏縣一名匠師嶽富的偶然靈感,本是岳家“傳裡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獨門技藝,後因戰爭等原因在一系列機緣巧合下傳到了金永才的師傅李加汝手中。金永才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跟隨李加汝學習,並在1982年正式拜李加汝為師,學習烏銅走銀的製作工藝。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烏銅走銀的工藝十分繁雜,稱得上“烈火熔金方立骨,千錘萬鏨可走銀。”首先得用優質的銅和一定比例的黃金、純銀摻合其他十餘種貴金屬熔鍊成烏銅合金,並將合金以鍛打、碾壓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烏銅片。設計、剪材下料後在烏銅片上描繪出所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線條應流暢,再用鏨子刻出各種花紋圖案。刻的深度則根據烏銅片的厚度而定。接下來要進行的走銀就是烏銅走銀工藝最精髓的地方,烏銅走銀是用純銀銀屑或純金金屑填充到圖案處,以“走”滿為度。經高溫處理,銀屑或金屑與烏銅就自然熔為一體,然後再經過冷卻、打磨、拋光、捂黑等十餘道工序,最後才成為一件黑白分明、似銅似銀的烏銅走銀藝術品。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金永才在習得烏銅走銀的獨門技藝後不負所托,始終專注於烏銅走銀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大大提升了烏銅走銀的知名度。

22歲接觸銀器,到如今年近70,金永才創辦了雲南省首家烏銅走銀技藝傳習館,創作作品500餘件套,主要有方鼎、香爐、花瓶、酒器、茶器、文房四寶等。作品《五福捧壽方鼎》、《福壽萬代賞瓶》等獲得全國金、銀、銅獎40多個。2010年被授予“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雲南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1年作品《五福捧壽走銀方鼎》榮獲雲南省工藝美術協會第五屆“工美杯”大師精品展金獎和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天工藝苑·百花杯”金獎。

傳承不絕,窯火不息,工匠精神就隱藏在鏨子每日叮叮噹噹敲打的聲音中。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除去工藝人的身份,金永才也是個好師傅,他的徒弟們評價他:“師傅在工作中非常嚴肅,(製作)差一毫米都不行,但下班之後他又像爺爺一樣和藹可親。”“貴金屬材料貴,(我們)敲壞了好多次,但師傅總跟我們說要有耐心,慢一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傅對我們來說就像父親一樣”。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工匠精神就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我這輩子與烏銅走銀深深長在一起,如今我的作品越來越少,但每一件都沉澱了我人生的厚度,希望每一件流傳於世的烏銅走銀都能讓後人讀懂我們這個行當,讀懂西南文化歷史,記錄才是手藝人的使命。”這是金永才對自己的評價與期許。

中國夢踐行者——金永才的匠人追求

策劃:陳樂瑾

文案:楊舒羽、陳樂瑾

影片來源:人民網

編輯:鄧榕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也不作為協議要約。本號保留最終解釋權,本號不承擔法律風險。

TAG: 烏銅金永才工藝美術圖案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