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就在昨天,篆刻界出了一條新聞,就是晚清篆刻家吳讓之的一方六面印在2022年嘉德春拍上以782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再次證明了篆刻藝術在當今社會的現實價值,文化從來都是有價值的,這又算是給所有的篆刻從業者加油鼓勁的一件事。

這方六面印的樣子如圖: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拍出七百八十萬的吳讓之六面印)

所謂“六面印”,就是正方體的印石的六個印面,都被篆刻者刻上了內容,比如這方印,在4。4釐米見方的石頭上,吳讓之大師刻了六面印文:奉檄之餘、坐我春風、楚畹農、楚客、雜佩以贈之、草木有本心。這樣的印,既匠心顯現,又節省印材,同時也有利於出行攜帶。

文人們使用篆刻作品,往往是“成對兒”使用的,特別是署名印與齋館印,尤其是在書法、繪畫作品落款時使用的印章,於是我們經常會見到在同一塊石印的頂端和底端各刻一方印的兩面印,一般情況下是一端是白文印,刻姓名印,另一端是朱文印,刻齋館印。既可節省印材,且可以保證朱白印大小相等,另一方面有利於出行在外隨身攜帶(與上面所說的六面印一樣,六方印,只帶一塊石頭就可以了)。

就比如本文我們要讀的的趙之謙作品“胡澍之印+長守閣”: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趙之謙和他的一方兩面印)

這方印沒有邊款,再加上趙之謙與印主胡澍交遊週期很長,所以無法確定準確紀年,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方趙之謙35歲之後的作品,因為在這方兩面印裡,他的“一聚一散”章法非常明顯,這是他對鄧石如風格熟練掌握並活化運用之後的作品。

湖澍(1825-1872),字荄甫,一字甘伯,又號石生,安徽績溪人,性嗜書畫,精通醫術,通文字訓詁,擅長書法,又精刻印,且能畫梅,是趙之謙交往最久亦認識最早之金石友人。趙之謙對胡澍的篆書非常推崇:“……我朝篆書,以鄧頑伯為第一,頑伯後,近人惟揚州吳熙載及吾友績溪胡荄甫。熙載已老,荄甫陷杭城,生死不可知,荄甫尚在,吾不敢作篆書……”(《繹山刻石》篆書冊跋)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蘇文:胡澍像)

這是經典的篆刻樣式,也是文人們書畫用印最經典的樣式之一:即

姓名印以白文為之,求其端正大方,樸實凝重;齋館印以朱文為之,求其婉轉酣暢,流麗空靈。

其風格形成的原因很簡單:白文用漢繆篆入印,因此,端莊大方,渾厚凝重;朱文用小篆入印,因此婉轉流美,健媚多姿。說白了,印面風格由其篆法風格決定。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印式對應的篆書)

這實際就是我們篆刻課程最初階段所說的“印式”形成的原因,前面課程說過,“七種印式”,每一種“印式”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實用印章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審美“印式”)

但趙之謙的這兩方印,除去基本印式所具備的常規特徵外,還有趙之謙特有的特質:

白文印“一聚一散”的紅白特徵。比如: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趙之謙風格的白文印)

這方印章法上的“均分印面”,是典型的漢白文印章法。

“胡”字的“月(肉)”部特意將中間兩筆向上挪移,給下部留出大塊“留紅”;“澍”字的“寸”部底部一筆也向上“攢集”,在下部留出大塊“留紅”。這兩塊“留紅”足與“之”部兩塊“留紅”形成左右呼應與“重量”配比,以保證印面的團聚與平衡。

另外,“胡”字的“古”部,上部的“十”與下部的“口”故意斷開,形成了相對的“氣息上的散”,這個“散”與“之”的“氣息上的散”組成相對比較“散”的兩個字,是謂“兩散”;而“澍”字字形繁密形成的“聚”與“印”字線條排疊形成的“聚”,由此形成了兩個比較“聚”的兩個字,是謂“兩聚”。於是,兩“散”對兩“聚”,形成這方印上散下聚的疏密聚散特徵,促成視覺矛盾,達成審美效果。實際上,這就是趙之謙的個人風格,學趙之謙,一定要注意到這些。

再看朱文“長守閣”。它的特徵也簡單,就是元朱文的基本特徵,加上趙之謙的個性風格: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趙之謙個性的元朱文)

這方“長守閣”當然還是“元朱文”,它是小篆入印,文字接邊,細未印文,它甚至還有漢印章法的痕跡,右側兩字均分印面,左側“閣”字獨佔一列,但它還是具有趙之謙個性的元朱文。

除了“守”字下面的極致空地有趙之謙個性外,還有篆法上的個性,“閣”字的左右兩條長弧向內凹進,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向外拓展的“勢”,這正是趙之謙的篆書風格。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趙之謙篆書:即事已可說,賞心能自怡)

眾所周知,

元朱文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家的篆書工夫,趙孟頫的元朱文勝在典雅,鄧石如的元朱文勝在氣魄大;吳讓之的元朱文勝在工夫深。趙之謙的風格則勝在因勢利導、風格多樣的誇張,這正是趙之謙與眾不同的地方

。或者說,他的風格,正在於他的多樣性。趙之謙篆書風格的個性,是從他的篆書臨習時已漸漸形成的,如:

讀印:趙之謙“胡澍之印+長守閣”,一種經典的對章樣式

(趙之謙篆書:泰山刻石二十九字)

關於這一點,能夠給初學者的啟發是,在具備一定的篆刻基本功之後,

如果想在朱文印的創作上走得更遠,甚至想要謀取形成自己的風格,其基本面,還是要在篆書上下狠工夫。

“印外求印”的多樣性,太依賴於入印素材的“見識”,而“印從書出”則更多依賴於書法功底。

當然,這方朱文印還有兩點可以說:1、這方“長守閣”,三字之間還有互相揖讓的關係,比如“守”向上頂入“長”的底部,而“長、守”兩字都向左膨脹,與“閣”字右部的凹入形成咬合關係;2、“閣”字的左豎成了這方印的左邊框(即“借邊”),使全印不再是方方正正的端正,從而使全印有了更活潑的形式特徵。

(【布丁讀印】之133-134,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TAG: 趙之謙朱文篆書這方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