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橙子媽媽最近在橙子身上發現一件“怪事兒”,有天橙子媽在廚房準備午餐,4歲多的橙子一個人在客廳的遊戲盒旁玩耍。突然媽媽好像聽到

橙子在和什麼人說話。

可是家裡明明只有橙子和媽媽兩個人啊。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媽媽關掉水管,走出廚房一看,橙子坐在地上手裡拿著玩具小水壺,正念念有詞:

這個是什麼呀,這個是水壺。來把這個水壺放在地上,燒點水給小熊喝。橙子神神叨叨的自言自語讓橙子媽特別不安,奶奶看到了也說孩子可能看見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

橙子媽媽跟我說,後來她詢問了幼兒園老師。老師說,橙子真的會隨時隨地跟自己說話。有時衝著鏡子咧嘴笑,跟鏡子裡的自己說再見;有時候必須把自己做的事情說出來。

橙子媽媽甚至擔心孩子有了什麼心理疾病,打算帶娃去做心理諮詢。但老師接著說並不需要的。她說,很多孩子在學會說話以後,都會有這樣“自說自話”的階段。大寶經常在和我們散步時候,突然高喊口號變身奧特曼,對抗他臆想出來的小怪獸。還會沒頭沒腦的突然出演樂迪送快遞的橋段。我們都已經見怪不怪,但孩子為什麼會自言自語呢?念念叨叨又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孩子為啥會"自言自語"?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寶寶們大都會在玩玩具時、無聊的時候自言自語。在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的眼中,孩子們的這些舉動,非但不是“心理障礙”,而且非常必要。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幫助孩子從外部語言過渡到內部語言

比如寶媽帶著娃逛公園,迎面來了一位大媽,對寶媽說:“你給孩子怎麼穿這麼少啊,當心著涼,你們年輕人當媽真是不行。”出於禮貌,寶媽可能只會笑笑,或者說:“沒事兒他不冷。”這是寶媽的外部語言,而內部語言很可能是:“和你有什麼關係。”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當寶寶進入“語言爆發期”開始學習說話時,我們教給他說的當然都是外部語言,是說給別人聽的。2歲的寶寶,尚且沒有學會內部語言的表達方式。他們的自言自語更多而是一人分飾N角,戲精附體自己和自己對話。而像文章開頭的4歲小孩橙子,則開始學習如何將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他所說的就是他的思維過程。而慢慢的他就能夠學會,如何在內心思考,讓這些對話變成內心的對話,即內部語言。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讓孩子更好的完成手頭"工作"

在《兒童早期研究季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5歲兒童在自己大聲說話的時候,都要比沉默時更能把自己的動作做得更好。

事實上,這些看起來好像說給一個“隱形人”的話,只是孩子的內心獨白,是娃在進行某項活動的時候“有聲的思考。”在進行復雜工作時,孩子需要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有條理有邏輯,以便更好的完成手頭的工作。我曾經觀察過5歲小女孩玩佩奇過家家時的自言自語,她先是像講故事一樣說:天亮了佩奇一家該起床了。然後又說:該拉開窗簾,豬媽媽先起床,爸爸起床,佩奇起床,喬治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 與此同時她會同時拿起玩偶進行操作,她說出的內容,就是對行動的指導。

有助於娃控制情緒

剛從非語言階段轉向語言階段的二寶也,在漸漸學會了對自己說話。但在2歲這個階段,“自言自語”對他的作用是控制情緒。有天寶爸給二寶買了一件新玩具——工具臺。二寶眼睛一亮,上去試圖把固定在工具臺上的螺絲擰下來,卻不得要領。

幾次不成,就氣的哇哇大哭。這個時候我突然聽到他一邊哭一邊說:寶寶不哭,寶寶可憐的。很快他自我安慰平靜了下來,繼續嘗試擰螺絲。

Ps:語言可以幫助孩子從無法控制的情緒中迴歸理性。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如何對待"自說自話"的娃

瞭解了孩子為啥對著玩具說個沒完後,橙子媽媽也沒有那麼擔心了,但是她依然有一個問題,當孩子跟自己交流的時候?寶爸寶媽應該視而不見還是及時引導呢?

仔細觀察,認真聆聽:

一部分父母之所以對寶寶的“自說自話”非常敏感,是因為近幾年“兒童自閉症”被大家普遍關注。

很多人都知道,自閉症的孩子有一項特徵就是自言自語。所以在4-6歲的孩子出現此種情況的時候,爸爸媽媽還要認真聽一下寶寶說話的內容,是否邏輯清晰,跟行動或者表達的劇情是否有關係。

參與進來,幫孩子延展自言自語:

當孩子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自言自語時,我們其實是可以適當參與的。我家大寶熱衷的樂迪送快遞活動中,他常常一人分飾三角兒。

如果我和隊友願意參與進去,扮演指揮中心的小姑娘,或者收快遞的人,他會更加開心。而且,我們也會幫他適當延展內容,讓他想象中的故事更有趣。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創造"自言自語"的空間:

而如果孩子的“自言自語”是為了讓行動更有條理,例如他在完成一項拼裝積木時,對自己說,先找出所有綠色的部分等等,建議爸媽們還是在一旁靜靜圍觀,不要打擾為好。因為這樣的自言自語實際上是孩子的思考過程,如果強行打斷,很容易破壞其專注力的發展。

“自言自語”的次數越多,孩子就越早能夠把“外部語言”內化成“內部語言”,在大腦中思考,而不用都說出來的。

枕邊育兒寄語:

不單小孩子,有時候為了集中精力,即便是大人也會將自己腦中思考的東西念出來。剛學會使用語言的寶寶,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如果孩子社交能力正常,寶媽不用擔心孩子得了自閉症,更不用迷信什麼“髒東西”的說法。而是要珍惜他這個“有什麼說什麼”的耿直階段,耐心傾聽且主動參與,讓他的語言和邏輯都能更好的發展。

TAG: 橙子自言自語孩子語言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