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提到滕王閣,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那位才高命短的大詩人王勃,和那篇技驚四座的華文《滕王閣序》。遙想當年,年僅二十九歲的王勃在眾目睽睽之下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用了僅僅七百餘字就寫盡了“豫章故郡”的物華天寶和人傑地靈;憑弔了無數如李廣、賈誼這樣的悲情英雄;也抒發了對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感慨及難以扭轉命運的無奈情懷。但誰能想到,此後不過短短數月,王勃就因溺水失去了生命,而這篇序文則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後的璀璨。

如果把王勃人生中最後的璀璨看成是一條刻畫在影壁上的蛟龍,那麼序文後面的七言詩就是能讓蛟龍騰空而起的一雙明目。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一字千金的詩歌。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滕王閣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在現代人的眼中滕王閣是一座擁有上千年曆史的古建築,但在王勃看來,它不過是一座剛建好不過二十餘年的新樓,而它的修建者就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嬰。李元嬰最早的封地是山東滕州,故稱滕王,這也就是滕王閣名字的由來了。

雖說滕王閣在當時並沒有什麼歷史價值,但卻是李元嬰這位藝術大家的精心傑作。它既擁有富麗堂皇的外觀,又不乏精美絕倫的內在修飾,此外還是建立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秀麗環境之中。所以當年閻都督才會在此舉辦盛大的宴會,而今天我們才有福氣能一睹王勃的大作。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首句詩就開門見山,交代了滕王閣所在的位置,“

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

”。站在高高的滕王閣上俯瞰著奔流不息的贛江,而耳畔的歌舞聲則漸漸停歇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如鸞鳳鳴唱般的環佩之聲。

王勃在本句詩中用“高”字突出了滕王閣的巍峨之態,又用“臨”字點明瞭滕王閣的形勝之美。僅透過半句詩就囊括了滕王閣的全貌,可算是神來之筆。而後半句則藉助歌舞后的佩飾聲,描繪出他有幸參與的那場盛大的宴會。試想一下,與會人身上環佩叮噹的聲音居然如鸞鳳和鳴般高亢入雲,這會是一個何等盛大的場面!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描寫完宴會場面後,王勃又把注意力重新放到滕王閣上,即“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每日清晨,從南面的江上會飛來朵朵彩雲,在畫棟彩閣之上穿梭嬉戲;而到了夜晚,珠簾就會捲起來自南昌山的雨露,與雲朵們揮手告別。

王勃用精煉的語言描繪出滕王閣每一天的秀麗景色,而云穿畫棟寫出了滕王閣的高聳,與首句中的“高閣”相呼應。至於“

珠簾暮卷西山雨

”則寫出了王勃在滕王閣登高遠眺的場景,為下文的懷古傷今埋下了伏筆。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倚閣望江山,愁緒滿懷,於是王勃將他心中的千言萬語都匯成一句話:“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本句詩中的白雲、潭水和太陽都是千載不易的存在,但欣賞和讚美他們的人呢?隨著春去秋來,又有什麼人能與這些美景共存在天地之間呢!

寫滕王閣序及詩的時候,正是王勃最落魄,最傷感的時候。他因殺害官奴曹達,不僅自己被開除公職,還連累父親被貶到交趾(今越南境內)這麼偏遠的地方。所以身處盛宴的王勃,才會發出對世事無常的感嘆,用“幾度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無奈與悲涼。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如果說上句詩是王勃的主觀感受,那麼他在詩歌結尾處,就結合滕王閣的實際情況為自己的感受提供了一個例證,即“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本句中的“帝子”自然是指滕王閣的建造者李元嬰。想當初,弱冠之年的李元嬰建造了這座巍峨的高閣,但隨著光陰的流逝,現在他已經是一位半百的老人了。所以王勃以青春不在的“帝子”與“檻外長江”做了一個比較。

當年那位意氣風發的建造者現今已垂垂老矣,而贛江水卻還是一如既往地流淌在滕王閣的外面。在對比中,王勃以例項再一次證明了在歲月摧殘下人類的渺小與無奈,抒發了人生短暫,功業難成的慨嘆。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這就是一篇濃縮版的《滕王閣序》。它同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聯寫出了滕王閣地勢的形勝之美;頷聯則描繪了這裡山明水秀的壯麗景緻;而最後兩聯懷古悲今,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悲痛和感嘆。

王勃把序文的七百餘字精簡成五十六個字,再一次用他的才華驚豔了整個大唐,也為後世留下了千金求一字的趣聞。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參考資料《全唐詩》《舊唐書》

TAG: 滕王閣王勃李元嬰畫棟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