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是否在做夢?《詩經·綢繆》

原詩: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在網上搜索的詩名的時候,很驚訝有的說這是一首怨刺詩,批評當時男女婚嫁不以其時,男大了卻娶不妻,女大了卻沒嫁,有的私相授受。看起來像衛道士在板著面孔說教,但細看下去,貌似奇怪中也有那麼點道理。

還有說是雙方偶遇喜歡,卻還沒走車路明媒正娶,以至於內心天人交戰,情慾和天理互搏,發出無奈的呼聲,說該怎麼辦呀怎麼辦?

還有說也是偶遇,但是和上面矛盾糾結不同,是純然喜悅的表達。

還有的說是夫妻新婚之夜的表白,下文主要採取這種情境。

當然“詩無達詁”,就是說詩意有模糊性,可以有多種解釋,就像“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人就用來解釋學術境界。

你可以認為,這是自由戀愛的兩人,偶遇在街頭、或田間、或工廠、或教堂、或圖書館等等各種地方,總之他們偶遇了,驚喜溢於言表,以至於內心有這對話,或者直接相互表白。

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進去,自己的經歷進去,有沒有愛而不得的經歷?兩情相悅卻拘於信仰、道德、習俗、禮法、父母的反對等等,以至於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辦。

可能這就是詩的魅力吧,你可以把自己的感情、情緒、理解、經歷等等放進去,使文字活潑起來。就像你唱歌,雖然可能沒有原唱唱的好,可能還不在調,但是你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唱的很動情,這樣,這首歌在某種意義上就成了你自己的歌了。

喜相逢,是否在做夢?《詩經·綢繆》

好,再回到詩本身上。

比興用的是緊緊纏繞在一起的柴草這些東西,象徵著雙方纏綿的感情,也為後面烘托出親密的氣氛。想象一下,鏡頭對準緊緊捆在一起的草,然後鏡頭又移向天空,星星也扎堆眨眼,就像地上的兩人也扎堆。

想想陝北民歌唱的,山丹丹花開紅豔豔,也是烘托氣氛吧,花開得熱烈,如革命鬥爭的熱烈。還有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藍,有人解釋手巾上三條平行線,象徵著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很有意思,個人覺得還有無聊無奈的意味在裡邊。

這首詩柴草緊緊捆在一起,星星也有陪伴,人兒呢?也不是一個人,而是四目相對,滿了驚喜。

說今天晚上是什麼晚上,今天是啥日子,有沒搞錯?真的假的?見到這般良人?也許他或者她已經等待很久,不見良人,心頭早已失望失落良久,不期然會在這裡、在此時遇見她或他,心下且喜且驚。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己也有這福氣,多年的期盼竟然成了真,原本可能以為不會有愛情,竟然出現在眼前。

以至於發出怎麼辦呀怎麼辦,拿你怎麼辦?如果用現代歌曲的情境來聯想的話,我覺得那首《花好月圓夜》裡的“我說你呀你,這世上還有誰,能與你鴛鴦戲水比翼雙雙飛?”情境有點類似。不管以後是否會分離爭吵柴米油鹽,甚至反目成仇,不知道以後會怎樣。此刻,相逢的喜悅讓人手足無措,兩眼放光,語無倫次。

人生若只如初見,有人感嘆。那是以後好與不好,那是後話了,當下兩人都很喜悅,一個見到帥哥一個見到美女,一個說遇良人,一個說見粲者。當然不是帥哥美女也沒關係,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嘛,只要雙方相悅,誰又能說什麼呢?

該拿你怎麼辦呀?不是不知道,而是四目相對喜悅之下的羞澀和激動吧,還有那吹滅的蠟燭,像柴草緊緊在一起的人,星星也亮晶晶看著這寧靜的夜。

TAG: 良人怎麼辦偶遇今夕何夕子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