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博愛縣李窪村遺址考古發掘

為配合豫北LNG應急儲備中心專案工程,並貫徹國家文物保護工作的“雙利”方針,實現文物保護與基本建設的雙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報請省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報批(考古發掘證照號:考執字(2020)第(010)號),於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2 月,對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李窪村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李窪村遺址位於博愛縣西,東北為李窪村,西為博愛縣道 013 ,南為磨頭鎮,佔地原為博愛農場耕地,現為煤場。發掘過程嚴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之要求進行。此次共發掘宋代古墓葬 2 座,灰坑 3 個,採集、出土各類文物(銀器、銅器、錢幣等)共計 3 件(套),現分述如下:

焦作市博愛縣李窪村遺址考古發掘

宋代墓葬 2 座,皆為帶階梯墓道的仿木結構單室磚室墓,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墓道平面呈長方形,呈斜坡階梯式。甬道皆較短,平面呈長方形,券頂。墓室為磚砌的仿木結構建築,墓室平面呈八角(邊)形, M1 轉角處砌立柱,柱上承託斗拱及出簷, M2 轉角處無立柱,轉角處上承託斗拱,墓頂呈穹窿頂。墓壁上砌有門扇、直欞窗或素面無裝飾。墓底鋪磚,墓室內為單人葬,葬具為木棺或石槨。

焦作市博愛縣李窪村遺址考古發掘

焦作市博愛縣李窪村遺址考古發掘

以 M2 為例, M2 位於發掘區南部,墓口距地表深 3 米。方向 195° 。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位於墓室的南端,墓道已殘,南北殘長 2 米,東西寬 0。9 米,僅剩兩步臺階,臺階寬 0。4 米,高 0。3 米。甬道進深 0。6 米、寬 0。9 米,券高 1。34 米,未見封門磚。墓室位於墓道的北部,儲存完整,為八角形仿木結構單室磚室墓。

墓內後部東西向橫放一具石槨,墓頂為穹窿頂。墓室南北長 2。46 米,東西寬 2。3 米,墓壁為仿木建築結構,墓壁共 8 個折角,在折角距墓底高 0。76 米處,豎砌三磚做為立柱,上承託斗拱,斗拱高 0。44 米,寬 0。7 米,一斗三升,墓壁由底向上 1。2 米處開始起券,殘存共 24-32 層用青磚錯縫平砌,券厚 0。4 米,頂部已遭破壞,露出直徑約 1。1 米的橢圓形大口。墓頂殘高 1。6 米。墓室周壁有磚砌的仿木結構圖案,依次為直欞窗和仿木門結構交替排列。直欞窗長 0。98 米,高 0。47 米,由 11 塊立磚組成,每根直欞間隔 0。4 米。仿木門高 0。62 米,寬 0。53 米,由立頰、門楣、門扇、門墩組成。在墓室北部有一具石槨,東西向,青石制,石槨長 1。7 米,寬 0。58-0。7 米,高 0。88 米,石槨內有人骨一具已朽毀嚴重,在石槨裡出土銀飾件 1 件。

焦作市博愛縣李窪村遺址考古發掘

灰坑 3 個,以 H3 為例,平面近圓形,口小底大,斜壁較規整,口長 4。3 米,寬 3。8 米,深 1。1 米,底長 4。6 米,寬 3。9 米,灰坑裡包含大量磚塊和筒瓦、並出有 1 枚五銖錢和銅鏡殘片 1 件。根據這批灰坑的開口層位及出土物特徵,初步推斷為漢代,用途應為垃圾坑。

綜上所述,此次博愛縣李窪村遺址的考古發掘,為研究漢代至宋代時期當地社會生活、喪葬習俗、經濟文化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佐證。

TAG: 墓室墓道灰坑李窪村石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