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伴隨著小年夜的到來

昨晚西安城的“年味兒”

可謂迎來了小高潮

西安城牆景區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大唐芙蓉園、西安樓觀文化展示區

繁燈璀璨,火樹銀花

照亮了整座城市

今年是

庚子鼠年

各大景區的燈會

除了濃郁的盛唐氛圍

“鼠”元素更是無處不在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大唐芙蓉園

為庚子鼠年特別推出

“老鼠嫁女”“福鼠鬧春”

“魔鼠鬧春”

等具有生肖鼠元素

的燈組

給遊客帶來“鼠”不盡的新春祝福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城牆景區

打造了

主燈巨型鼠年生肖燈組

漸變的炫彩燈光

極富文化特色與現代科技感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樓觀臺景區

“五鼠拜財”燈組

各式各樣憨態可掬的卡通鼠

被賦予各種美好寓意

以經典與現代結合

寓教於樂的形式

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提到“鼠”

它可是十二生肖之首

是一個輪迴的開始

中國人對“鼠”的感情

可不一般

鼠為什麼是十二生肖之首

按中國人信陰陽的觀念

將十二種動物分為陰陽兩類

動物的陰與陽

是按動物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定的

動物的前後左右足趾數一般是相同的

而鼠獨是前足四,後足五

奇偶同體

物以稀為貴,當然排在第一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也有人聯絡日常生活中得出

十二生肖的排序

與它們的活躍時間相關

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

此時老鼠最為活躍

稱為子鼠

所以排在第一位

中國人對“鼠”都有哪些信仰

“崇鼠”

傳說鼠是創世之神,它把天地咬開,並偷來日月火種,為人類立下大功。有趣的是“咬”和“偷”恰巧是鼠最典型的習性和特點。鼠咬天開的說法在清代廣陽子的《廣陽雜記》中的就有這樣的描述,以此來解釋生肖由來之用。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在民間“鼠咬天開”的說法也有很多,在中國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神話故事中都有記載。如拉祜族、佤族、彝族、白族、苗族、雲南、貴州、臺灣等,稱老鼠透過咬破葫蘆或金鼓救出人類,才有了現在的世界,所以鼠被稱之為創世之神。

“祈鼠”

鼠的習性給人啟發和想象,人們從鼠身上總結出幾個所謂的“優點”,比如頑強的生命力和生育能力。民間還以為鼠能通靈,能預知吉凶,借鼠的日常反映來規避災禍。滋生出很多透過老鼠的行為判斷吉凶徵兆的方法,形成了民俗中所說的各種禁忌。例如“鼠咋人衣領,有福至吉;鼠齧上服,是有喜的朕兆,咬人噗頭帽子,兆得財;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其實鼠出於動物的本能,測地震、水患、旱災、蝗災等災禍有一定的反響是比較正常的,而以前社會比較落後,認知水平有限,認為老鼠等一些動物具有通靈的作用。

關於“鼠”,有哪些民間習俗

老鼠嫁女是傳統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老鼠嫁女又稱鼠娶親、鼠納婦、老鼠娶親、賀老鼠嫁女等,這一傳統民間傳說在我國古代很是流行,具有多種故事版本。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按照故事內容可分為兩種型別:第一種是鼠新娘嫁給老鼠。第二種就是與貓相關的型別,即老鼠嫁給貓,最終被貓吃掉。例如河北和山東地區的故事就是鼠新娘甚至其母親最後都被貓吃掉。地域特色濃厚。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在湖北江漢平原一帶將小年夜看做老鼠嫁女日,俗稱“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將插上花的麵餅放在暗處,大小孩不準喧譁,如果驚動了老鼠,來年就會去家裡搗亂的。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臺灣居民認為初三為小年,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結婚日,即老鼠娶親,所以深夜不點燈,在地上撒米、面、鹽,人要早早上床休息,以免影響老鼠的喜事。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在青海的一些地區有“蒸瞎老鼠”的習俗。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四,家家用面捏成十二隻老鼠(沒有眼睛),然後用蒸籠蒸熟,待到元宵節擺上供桌,並燒香、點燈,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傷莊稼,以保豐收。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此外,在中國的年節民俗藝術中,“鼠”是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其形象隨處可見。除了“老鼠嫁女”,年畫、刺繡等民間藝術中還有“老鼠吃麥穗”“老鼠吃葡萄”“老鼠吃南瓜”等題材寓意人類繁衍不斷,子孫滿堂。這些豐富的民俗藝術創作代表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幸福觀。

喜氣迎新年 歡樂“鼠”不盡

2020庚子新春將至

曲江新區盛情邀請世界各地朋友

遊長安韻味的新春盛會

過最地道的中國年

不見不散哦

編輯/田鑫 校對/關關 稽核/楓楠

TAG: 老鼠嫁女燈組動物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