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黃鶴樓》,被譽為盛唐七律第一,為何能當得起這一名號?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有關崔顥的《黃鶴樓》,自從嚴羽將其視為盛唐七律第一之後,這一觀點就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後人也免不了的有所嘀咕:盛唐優美的華彩篇章如此之多,為何評論家們偏偏看中了崔顥的這首經典作品?

崔顥《黃鶴樓》,被譽為盛唐七律第一,為何能當得起這一名號?

(一)意境開闊

首聯從黃鶴樓遠古的傳說寫起,既寫出了黃鶴樓之名的來歷,為黃鶴樓罩上了一層神奇虛幻的神秘色彩,又以一個“空”字,點明瞭詩人的神往之情。

頷聯承首聯而來,仙人乘鶴而去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在這漫長的年月裡,黃鶴樓有什麼變化嗎?沒有。天空的白雲千百年來依然在空中飄來蕩去,並沒有因黃鶴一去不返而有所改變。白雲彷彿有了情感,有了靈魂,千百年來朝來夕往,黃鶴樓相伴。

崔顥《黃鶴樓》,被譽為盛唐七律第一,為何能當得起這一名號?

前幾句的意境之開闊,表現在時空兩個方面。從時間上來講,直接溯源到美麗的神話傳說,詩人的心胸和思緒不可謂不廣泛;另外從空間上來講,從所在的黃鶴樓到眼前所看到的景色,再到天空當中的白雲飄蕩,無論是哪一層的境界,都是如此,情境悠悠,意境開闊。

(二)風景如畫

“白雲千載空悠悠”本就帶給這畫面蒼茫之感,頸聯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見景物:晴空裡,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長勢茂盛的芳草。這是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飽含生命力的畫面,引得詩人讚美欣賞而極目眺望,不禁牽動了鄉關之情。

(三)孤獨如雲

尾聯寫到黃昏,是時間,說明眺望時間之長。鄉關,是核心,何處是我的家鄉?問得無奈而深情。煙波縹緲的大江,漂泊他鄉的人生,尋找歸宿的心情,扭結為濃濃的無限鄉愁。詩人的真正意圖,至此方顯現出來,弔古是為了傷今,抒發人生意緒;登高是為了望遠,抒發思鄉情懷。

更重要的是,這種孤獨感不僅僅在於思鄉,還在於人在宇宙中的歸屬感,更使得詩歌本身的詩意濃厚。

崔顥《黃鶴樓》,被譽為盛唐七律第一,為何能當得起這一名號?

全篇起、承、轉、合自然流暢,不見斧鑿痕跡。虛幻與真實相互生髮,增強了作品的情感色彩;近景與遠景結合,髙樓與江面形成了立體的悽迷畫面,也呈現了全詩的幽怨基調。

平心而論,崔顥的這首《黃鶴樓》不無可挑剔之處:

首先,“黃鶴”詞三重;前三句當中都出現了“黃鶴”這2個字。

其次,頷聯似對非對;

再次,且上句連用六仄,下句又收以“三平腳”,反映了七言律尚未成熟的跡象。

但細細品味,詩的氣魄意境著實闊大。如果說前四句是表現了一種時間的孤獨感的話,那麼後四句則表現了一種空間的孤獨感,兩種孤獨感交融,的確把作者的“鄉關之思”烘托得淋漓盡致。

TAG: 黃鶴樓黃鶴鄉關孤獨感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