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復旦數學學院的王永珍書記,不幸被本校青年教師殺害。中文系系主任朱剛寫了一篇悼文,發表在學校的官網上,被網友指出其中多處錯誤。一時間,各種冷嘲熱諷、指責謾罵,鋪天蓋地而來。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網友們指出,這篇百餘字的短文,至少有如下錯誤:

1、“求仁得仁”用詞不當。

2、文白夾雜不倫不類。

3、“亦無從問得事實也”句末不能用“也”。

4、“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表述不當。

還有個別用詞不精準,只是小問題,在此不贅述。

復旦大學乃百年名校,以文史哲見長。復旦中文系的主任,應該是學界泰斗。寫一篇百餘字的悼文,竟然出現這麼多錯誤,確實令人意外。

朱主任想必腸子都悔青了,悔不該掉書袋寫文言文。如果用現代白話文表達,估計能夠做到文從字順。

現代人用文言文寫作是有風險的。我們沒有使用文言文的語言環境,也沒有進行過專門的訓練,要寫好很困難,寫不好卻容易捱罵。有個專寫“史記體”的作者曾名噪一時,我看過他的文章,同樣也有不少錯誤。

事情發酵後,朱主任的一些同事朋友撰文為他遮掩。我認為大可不必,只會越描越黑。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求仁得仁”一詞,出自《論證·述而》。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恥食周粟而餓死,他們心裡有怨恨嗎?”

孔子回答:“求仁得仁,又何怨?”

意思是,餓死,是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而作出的選擇,怎麼會怨恨呢?

永珍書記被害,對他自己來說,是突發的意外。既不是捨生取義,也不是殺身成仁。用求仁得仁來形容是不當的,這個錯誤誰也遮掩不住。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大多數人只把注意力放在“求仁得仁”這個詞語上,其實朱主任最不該用的,是句末的那個“也”字。用錯一個成語尚可原諒,身為中文系主任,連文言文中“也”字的基本用法都不懂,就太不應該了。

這篇悼文所散發出的書袋味,全來自這個“也”字。如果沒有這個“也”字,全文更像民國體。民國體原本是就文白夾雜的,我們很熟悉,也能接受。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此豈愛校心切,可以罔顧事實?”句,朱主任的意思是,全網都在傳播關於永珍書記的謠言,只有復旦學生不為所動。這是他們護短嗎?不是的,是他們知道永珍書記的人品,相信永珍書記是一個正直的人。

“罔顧事實”的意思,是指說話做事不顧及事實。用在這裡,與前面的“不為所動”矛盾。

如果復旦學生為永珍書記辯解,與網友們發生了口水戰,這樣的表述還勉強說得通。復旦學生們只是保持沉默沒有跟風傳播謠言,就不能使用“罔顧事實”一詞了,因為他們並沒有任何語言與行動方面的表現。

這篇悼文中的錯誤,網友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挖掘,不必再進行羅列。網友們寫的“同題作文”,比朱主任寫得更好,也未必是水平比朱主任更高。朱主任發朋友圈時,沒有雕詞琢句,寫得比較隨意。網友們寫同題作文時,搜尋了素材,又經反覆打磨。兩者沒有可比性。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我想說的,其實是另一個話題。

大家還記得把“鴻鵠之志”讀成“鴻hao之志”的那位嗎?他的身份和地位,要比朱主任高得多,以致於我不敢在這兒提起他的名字。

他們都在公開場合,出現過語言或文字的表達錯誤,可以因此判斷他們德不配位嗎?我看未必。

學校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是統籌、組織與協調的能力。如果朱主任具備合格的管理能力,能把復旦大學中文系管理得井井有條,即使他的文言文水平有所欠缺,也是無傷大雅的。

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制度,是學而優則仕。唐宋以降,高階官員大多數是進士出身。現代社會也講究科班出身,外行領導內行,往往被人瞧不起。

但是,教育系統如果實行“教而優而仕”,提拔教學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擔任學校管理者,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教學水平高的老師,應該將他們放在教學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價值。讓他們擔任學校管理者,是人力資源的錯配。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於行政管理的教師,可能會荒廢業務學習;一心教書的教師,也沒有時間去琢磨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像朱主任這樣的學校管理者,混到系主任的位置,一路走來,千錘百煉,百鍊成鋼。他在學校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由此亦可推匯出,他的專業能力,可能不是很精湛。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既然選擇了行政管理,就應該心無旁騖搞好服務工作。賣弄文字之類的事,就讓專業的人去做好了。不要既想著當官,又想著評職稱,還想著著書立說以求“不朽”。

除了“求仁得仁”,復旦系主任的悼文中,還有一個不該出現的錯誤

TAG: 主任求仁得仁悼文文言文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