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華夏《平凡的生活裡總有不期而至的感動》

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華夏《平凡的生活裡總有不期而至的感動》

引語

2022年1月6日,江山文學網【柳岸·感動】曾釋出了石中元採編的“《媯川文集》十人談”一文,其中對光明日報社主任編輯華夏(本名劉利國)有簡介,這裡不再複述。

本文“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分四部分:一、《古文觀止》裡的文章告訴我,“好散文是個什麼樣兒”;二、像唐人那樣吟詩;三、像宋人那樣寫詞;四、像華夏那樣誦讀。石中元在江山文學網(2021-12-08 09:29:31)曾釋出“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談兒童背誦經典”一文,可以看成此文的“姐妹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一、《古文觀止》裡的文章告訴我,“好散文是個什麼樣兒”

讀了華夏先生散文集《平凡的生活裡總有不期而至的感動》(以下簡稱“此書”),我似乎看到了無境的藍天,溫柔的白雲,雄奇的高山,汪汪的綠水——“詩意地棲居”誘惑著我閱讀此書。那一篇篇抑揚頓挫,寓意深刻的文章,猶如一首首短笛曲調,吹奏出美妙的音樂,讓人感嘆,使人遐想。書中的古文古詞,“婆婆媽媽”式的秀氣秀語,語散而神不散的意境,充溢活潑潑的生命力——此書乃好散文也!“好散文是個什麼樣兒”,華夏說:

這幾年,每天早晨我都要讀兩篇《古文觀止》裡的文章。《古文觀止》裡一共有222篇文章,很快就讀完了。然後,從頭兒再來,再讀一遍。我也記不清我已經反覆讀了多少遍,很多篇目都已經能背誦下來了,但我仍然樂此不疲。這已經成為我每天早晨,上班之前必做的功課,成了一種習慣、一種享受。

……

《古文觀止》裡的文章告訴我,好散文應該做到:

言之有物。你看《曹劌論戰》,三二百字的篇幅,卻講述了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爭,春秋時期齊魯的長勺之戰。有人物,有對話,有細節;有開始,有高潮,有結束。人物活靈活現,對話精彩生動,細節準確傳神,說理透徹精闢。

言之有理。你看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只有區區九十字,卻講了四層意思……

言之有情。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既有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又有臣下對君主的盡忠之情,熾熱的感情,催人淚下。還有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陳情表》,為什麼感人,因為它們的字裡行間都流淌著真情厚意。

言之有美。劉禹錫的《陋室銘》裡有兩句話,叫作“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裡面的“上”字和“入”字,是不是使這兩句話一下子活了起來、動了起來,也美了起來?還有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的文字,哪個不是美不勝收呢?他們的文章,既有形式之美,又有內涵之美;既有音韻之美,又有思想之美,也難怪他們會流芳百世了。

言之有趣。無趣的文章味同嚼蠟,味同嚼蠟的文章怎麼讀?《古文觀止》收入了《左傳》裡的34篇文章,佔全部《古文觀止》的篇幅最多。為什麼收入這麼多?因為《左傳》裡的文章有趣味。寫歷史用的是鮮活的語言,不但寫活了歷史,也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美文。

言之有度。這裡的“度”,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溫度,一個是適度。漢字是有溫度的,該冷的時候冷,該熱的時候熱,怎麼掌握這個火候,這就涉及前面說過的言之有情了。有了感情也就有了溫度……

“揮毫潑墨書真趣,選韻敲詞寄有神”(丁志才《新春感賦》)。此書218千字,39篇散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美。此書是華夏創作的散文作品裡的部分精品,包括《那一年我到外面走了走》,這篇散文當初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很快便被《讀者》《青年文摘》《散文選刊》等報刊選摘; 還有《三個人一雙眼睛》,最初發表在《散文》雜誌,後被收入《中學生誦讀文選》; 還有《我是如何加入紅小兵的》《廿五年前的一次大哭》,發表在《天涯》雜誌,後被收入《天下散文》一書。還有發表《美文》雜誌上的《我是如何表達愛意的》等,都是讀者喜愛,選集收入的作品。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這句話道出了我讀此書的感想:像唐人那樣吟詩,像宋人那樣寫詞,像華夏那樣誦讀。

二、像唐人那樣吟詩

此書作者的夫人(俗稱老婆)周翠雲作序《我眼中的華夏和他的作品》。序中說:華夏的散文最大的特點,我覺得有兩個,一個是接地氣,一個是感情真摯。好就好在接地氣和感情真摯。

生命的價值,在於真實而自由。華夏說他慶幸自己是在漢語的哺育下長大的,能真切地體會到漢語的魅力,能透過漢字走進一段又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和那些英雄人物息息相通。他也常常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感到自豪,他說我的祖先真是英雄輩出,豪氣干雲啊。他在這樣的閱讀中,常常會有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

讀書能讀出幸福感和自豪感來,一種全新的境界了。是的,每當我誦讀《唐詩三百首》時,我便與華夏有同樣的感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詩人的視覺與生命體驗來自廣袤大地。“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給了我遼闊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

唐人在大自然中實現了人生的自我,唐代的開闊性與生命的活潑自由,令人難忘。“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將進酒》),我感受到自由自在。“五嶽尋仙不辭遠。”詩人在跟山川江湖、太陽月亮對話,與天地同行,與日月爭輝!

華夏的散文集如同唐詩,整個生命有被放大了的感覺,散發著泥土氣、煙火氣、書卷氣,寫得有情趣,有詩意,有對生活的厚愛。作者常常取材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卻能化平凡為神奇,在從容不迫的講述中,彰顯大手筆、大情懷,大家風範。我讀徐昌才《戀上大唐詩生活》一書,有同樣的感受。走進了大唐,便走進了大朝的寬頻網:驚訝李商隱的才情,感嘆杜甫的憂國憂民,與白居易一道悲天憫人,撫摸孟郊母親縫製的衣服,也想親眼見見楊貴妃的美麗……

此書序中說:我常和華夏講電視劇《士兵突擊》裡許三多的兩句話,一句是“人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還有一句是“不拋棄,不放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歷史上的蒼涼感,有自負、有驕傲,更有孤獨感,這是唐朝詩人追尋自由之路的代價。我在讀華夏散文的同時,體會到“不拋棄,不放棄”的堅毅。

這種堅毅,我在我的文友黃金山先生那裡感同身受。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山文學網(秋月菊韻社團編輯)黃金山在《山居醉酒四十韻》中有:“一盤青蔬下村酒,半碗詩仙卷紅塵”、“耐得寂寞真好漢,坐看山前雲霧生”、“寒山水遠枯筆畫,質感風韻乃鳳鳴”、“自娛自樂開心好,虛名蠅利何必爭”、“我用我手寫我文,我用我口唱我心”……

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腳踏“信仰的土地”,眼望藍色的天空。金山先生、華夏先生、遠山先生……還有我結識的喬雨、周詮等先生,他們“我用我手寫我文,我用我口唱我心”。《中華世紀壇。序》有: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三、宋人那樣寫詞

與時光安然對坐,與日月虔誠把酒。此書作者的兒子劉船、兒媳婦郭琪共同撰寫跋《吐槽華夏》——“《紅樓夢》好不好?好。為什麼好?因為它寫得“婆婆媽媽”。《安娜 卡列尼娜》好不好?好。為什麼?因為“婆婆媽媽”。《老人與海》好不好?好。因為它“婆婆媽媽”。《伊豆的舞女》好不好?好。好在“婆婆媽媽”。華夏的散文好不好?好。好在“婆婆媽媽”。讀懂了“婆婆媽媽”,你才能讀懂一部作品的好。寫好了“婆婆媽媽”,你才能寫出好作品,大作品。”

生活,就是一粥一飯,一張睡床,一本好書。陪著家人,帶著子女四處走走;叫上故交舊友,閒話家常,如同宋朝時代的人們,學會休閒,享受生活。周作人說:“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紅塵多少事,不如得一點閒。一顆閒心,處處風景。

生活可以匆忙,但心態要輕閒。《小窗幽記》寫: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讓我欣賞華夏在此書中的休閒娛樂:又喝了兩杯酒,我兒子劉船朗誦了一首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我說,我們一家三口經常在家裡搞詩歌朗誦會,把電視關了,三個人輪番登場,每人朗誦一首詩,一個晚上過得就非常快樂。……二哥看同事能背誦那麼長的一段文字,就讓我再朗誦一首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而且要求“包括長詩前邊的序”。我說好,就站起來朗誦這首長詩,因為沒有喝酒,腦子是清醒的,中間有幾處猶豫,兒子在旁邊一提醒,我就接上了,終於順利把它朗誦完了。倒也聲情並茂。兩個小時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有人提議“今天就到這兒吧”,大家響應,於是這頓飯就吃完了。”

家庭:有愛,就是港灣;無愛,就是牢籠。書本:掌握了,就是知識;荒廢了,就是廢紙。華夏全家人像宋人一樣熱愛生活。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我在編撰此文時,我的重慶文友義玄子,在桑梓居從微信上給我發來“人間十大雅事”:栽花種竹;幽溪垂釣;閒庭信步;釃酒臨江;書齋品茗;暮春遊園;曲徑行吟;啟牖觀荷;圍爐夜話;沐浴更衣。這不就是宋朝人撫琴弈棋,宴飲集會,踏春賞花,帶雨種竹,汲泉煮茶……生活嗎?宋人千年前已活成我心中理想的樣子。感謝此書作者華夏,感謝義玄子,讓我得到古文化的浸潤,讓我讀出了生命的輝煌,讀出了做人的境界。內心有光之人,不亂於心,不纏於物。每天,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現在一些人把日子過反了,空閒時間除了爛賭、酗酒、看電視承包商製作的東西以外,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愛好,如同《心經》所言,“顛倒夢想”、顛倒是非,心生恐怖、心有餘悸……還有一些人日夜操勞,辛苦一生,沒有時間學習文化,不知文明為何物。僅有的一點業餘時間,被撲面而來的廣告牽著鼻子走,如同牆上草,風吹兩邊倒,仰人鼻息、隨波逐流,乃是“收割的韭菜”,在迷惘彷徨中了此一生,悲哉!更有數典忘祖的不孝子孫,演變為“狂熱與仇恨”的惡棍……。古人說“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在資訊化的今天,不應再閉目塞聽、抱殘守缺,否則,與千年前的古人相比,豈不是自慚形穢?

常說中華民族復興,怎麼才算復興?復興到哪裡去?唐、漢、宋的生活樣態值得今人借鑑、揚棄。學習古文,領略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此書中,華夏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吟誦詩文,詩情畫意溶化在生命中,為我做了表率。誦讀經典,與祖宗對話,知悉我們的過去,找回自己的歷史,避免從“信仰的土地”滑落到“金錢至上的社會”。誦讀經典,理解何為人類文明的大傳統,重新尋找古代文明的源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現代文明,有信心有意義走向未來。

提筆史詩思將士,揮毫漫畫斥妖魔。砥柱長城如織瑤,雷霆利劍止干戈。唐朝,那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時代:橘綠橙黃歲歲榮,十里長安鼓樂同。千山勁舞眾聲揚,四方賓客賀東方。宋朝,那是一個如詩如畫的時代。人生如有不快活,只因未讀蘇東坡;世間若要尋快活,便要讀讀蘇東坡。

《人,詩意地棲居》,是德國19世紀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一首詩,後經海德格爾的哲學闡發“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成為人們的嚮往。為此,摘取華夏先生誦讀的“雪澡精神”,以饗讀者——

四、像華夏那樣誦讀(雪澡精神)

我比現在更年輕的時候,一度對詩歌非常痴迷。那些經典的唐詩宋詞,我不但經常大聲誦讀,而且還把它們抄錄在一個又一個硬皮本子上。在誦讀的時候,我很投入;在抄寫的時候,我全神貫注。這樣,在誦讀和抄寫的過程中,我覺得我的內心特別乾淨。

那時,記憶力好,很多詩詞我都能背誦。夜深人靜,我在背誦的時候,感覺和那些早已作古的詩人息息相通。感覺他們就坐在我的面前,感覺他們就是我,我就是他們。我的內心,在潔淨中籠罩著淡淡的憂傷。

我特別喜歡宋詞,那種有些活潑的語感,讓我感覺千迴百轉又蕩氣迴腸。我喜歡李煜,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他的經歷,也永遠不會有他那樣的經歷,可我誦讀他的時候,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的憂傷把我淹沒,讓感到憂傷的同時感到了美。我還喜歡李清照,喜歡柳永,喜歡蘇軾,喜歡辛棄疾。

我特別喜歡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是他悼念亡妻的一首詞。我剛接觸到它的時候,不但沒有結婚,甚至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女朋友,可是,它為什麼竟如此地打動我,以至我一吟雙淚流呢?我想,打動我的是文字和真情。

除了古詩,我還喜歡現代的詩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還有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都是我經常誦讀的作品。

朦朧詩被爭論得最激烈的時候,我正在學校讀書。北島、舒婷、江河、芒克、顧城的詩,一下子就把我徹底征服。我抄了好多,甚至把一本一本的集子整個抄了下來。我把抄錄著這些詩歌的硬皮本子,壓在枕頭底下,睡不著的時候,就默誦幾首。結果呢,情緒被詩歌點燃,就更睡不著了。

梁小斌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詩人,他的《雪白的牆》《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讓我知道了好詩是個什麼樣子。還有他的《早熟的孩子》《少女軍鼓隊》都曾將我深深地打動。

顧城的詩一度令我愛不釋手。可是,自從他殺妻自縊後,我就很少再碰他的東西了。再後來,我就誰的詩、什麼詩也很少讀了。我找不到讀詩的心情和心境。我在生活裡忙忙碌碌,疲於奔命,我覺得我的心裡落滿了塵土。不僅是我看不見的心裡落滿了塵土,就連能夠看見的臉上、身上也總是感覺落滿了塵土,即使是剛剛從浴池出來,也有這種不潔的感覺。

那種詩歌帶給我的通體潔淨的感覺,好像再也找不到了。

我曾在鄉下教書數年,有時在給孩子們講完課,我看看錶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就說,我給你們朗誦一首詩吧。學生們為我這出其不意的舉動鼓起了掌,並且伴著一片叫好聲。我朗誦了梁小斌的《雪白的牆》,“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早晨,我上街去買蠟筆,看見一位工人,費了很大的力氣,在為長長的圍牆粉刷。……”我充滿感情地朗誦著,我發現很多孩子的眼裡都閃著淚光。即使是最調皮的學生,這時也異常地安靜,彷彿進入了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那天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所有的孩子好像都沒有聽見,他們全都沉浸在詩歌的意境當中。

以後,只要是我提前講完課,孩子們都會帶著央求的語氣,讓我再給他們朗誦詩歌。在聆聽的時候,他們的目光是那麼純淨,他們臉上的表情,純淨裡透出神聖的光芒。

在我和妻子談戀愛的時候,她也喜歡聽我給她朗誦詩歌。晚上她來我的辦公室,在燈光下,我放低聲音,充滿感情地為她誦讀我喜愛的詩歌。她聽得如醉如痴。我喜歡她如醉如痴的樣子,她卻說,我喜歡你給我誦讀詩歌的樣子。有時是在野外的星光下,她說,再給我朗誦一首詩吧。我問,誰的呢?她說,你喜歡的。我想了想就朗誦了一首,等我朗誦完了,她也像變了一個人,變得對我有些崇拜,有些依戀,人也越發地可愛了。

那時我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更看不出什麼錦繡的前程,我幾乎什麼物質的東西都沒有,一直擔心這個可愛的女孩子不會下決心嫁給我。可她卻說,雖然你什麼也沒有,可是在你誦讀詩歌的時候,你擁有一個世界。就為了這句話,她也值得我用一生去珍惜。

等到我們真的結了婚,紛亂的生活早就把我們心中那份詩意盪滌一空。有時,我看著秋天大風中飄落的葉子,就想,我們心中的那份詩意,就像樹上的葉子一樣,被一場一場的大風,無情地刮掉了,最後連一片都不剩。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詩人差不多成了“神經病”的同義詞,有多少人還會對詩歌情有獨鍾呢?

這幾年,我們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來,燥動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一天晚上,妻子突然說,還記得結婚前你給我朗誦詩歌的情景嗎?那時多好啊。我被她的話打動了,說,今天晚上我就再給你朗誦幾首。她說,好。

我把過去抄寫的一個個硬皮的本子找出來,然後一本一本地翻找適合朗誦的那首。小學上到六年級的兒子,得知我們要幹什麼後,非常興奮,說他也要朗誦,也忙著翻他的語文課本。我選了兩首詩,一首是舒婷的《致橡樹》,一首是楊然的《父親,我們送您遠行》。

我一邊朗誦著,一邊感覺到我的身體,從裡到外一點點純淨起來。妻子的眼裡閃動著點點淚光。兒子在我朗誦的時候,偷偷地錄了音。他自己也搶著讀了他們課本上的兩首古詩,一首李白,一首杜甫。然後,我們開始聽剛才的錄音,錄音裡的聲音顯得有些陌生,有些怪誕,這次我們全都笑了。妻子也來了精神,非要自己朗誦兩首。一直到很晚,我們這個家庭的詩歌朗誦晚會,才宣告結束。妻子很滿足,我也體驗到了一種久違的愉快。

後來,這樣的家庭詩歌朗誦會,過幾天就會舉行一次。它帶給我們的那種純淨舒暢的感受,是任何電視節目都做不到的。

這年春節,我們兄弟五個都回了京郊的老家,平時大家都在為各自的生計奔波,很少有聚齊的機會。兄弟五個幹著不同的職業,終於聚在一起,自然有很多話要說。這天下午我們兄弟五個,又聚在了一起,聊著聊著就聊起了詩歌。這真是一個遙遠的話題。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曾經迷戀過詩歌,老二和老四甚至還都做過詩人,寫了很多,也發表了很多。兩個人都顯露出這方面的才華,後來一個從了政,一個經了商,幹得也都不錯。

這個話題慢慢地勾起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回憶。先是老五,站起來,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一首李白的《蜀道難》。我們給他做了三十多年的哥哥,沒想到他還有這麼一手。他朗誦得很好。我們的孩子剛才還在玩他們的,一看我們把聊天改成了詩歌朗誦會,頓時興奮起來。幾個孩子裡最大的正在讀高二,最小的還在幼兒園。他們的情緒被大人調動了起來,也爭著搶著“登臺”表演。

老四曾經非常喜愛雪萊和拜倫,這時站起來,朗誦了一首雪萊,一首拜倫。老二誦讀的是他早年發表的一首長詩。老大一直沒有放下架子,居高臨下地欣賞著,臉上是一副陶醉的神情。妻子們沒有想到我們會把聊天改成了詩歌朗誦會,開始還覺得有點可笑,很快便被我們的情緒感染,嫻靜端莊地坐在一邊,出神地望著我們。

這樣的情景令人感動,讓我深深地感到生活的美好。輪到我“出場”了,我朗誦的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朗誦的時候,世界在我的眼裡一下子變得溫柔多情,千嬌百媚。

注:華夏著《平凡的生活裡總有不期而至的感動》(散文集)來自於喬雨主編《媯川文集》、北京出版社、2022年1月版。

2022年4月14日、石中元編撰於北京東城青年湖

TAG: 朗誦誦讀華夏一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