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是由魯迅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導發起的,當時的版畫是以藝術家和革命者的雙重身份出現,以藝術作為戰鬥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它的巨大作用。魯迅在版畫推廣中的編輯出版活動既體現了時代需求的現實動因,又包含著他個人的愛好和審美需求。這一點也在《藝苑朝華》的編選理念中得到了貫徹。

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魯迅木刻版畫畫像

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新興木刻版畫的引進與推廣

版畫其實起源於中國,並在14世紀傳播到歐洲。但到19世紀,歐洲木刻畫蓬勃發展,在原來的木刻畫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創了畫、刻、印合一的新風氣。然而,中國古代木刻版畫卻還維持原有工藝——畫、刻、印分別由畫家、刻工、印刷工完成,在經歷了唐、五代、宋、元及明代的輝煌後,到了清末民初,由於西方更為先進的印刷技術的傳入和推廣,中國傳統木刻瀕於滅亡。1934年魯迅在《木刻紀程》的小引裡寫道:“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在的新的木刻,卻和這歷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歐洲的創作木刻的影響的。”為區別於中國原有的古代版畫,這種版畫被稱作新興版畫,新興版畫概念蘊含著新的、復興中國版畫的意思。由於較多使用木料,所以又經常稱之為新興木刻。

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德國】凱綏·珂勒惠支自畫像 木刻 1924年

將歐洲的創作版畫引進中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魯迅在長期的文學實踐和對中外美術史的收藏研究中確定的。魯迅認為,木刻版畫是“好的大眾的藝術”“一張複製縮小的名畫實在遠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又省耗費。第二是因為簡便,第三是因為有用”。木刻版畫的形式和內容都符合當時的中國社會發展狀況,能夠為中國社會大眾服務、為社會變革的現實服務。

魯迅對於美術的興趣從幼年就開始了,而注意到現代版畫,是少年時期。他自述:清光緒中,他看到傅蘭雅編輯的《格致彙編》已經用了非常精美的“木口木刻”,“那時我還是一個兒童,見了這些圖,便震驚於它的精工活潑,當作寶貝看”。在1907年,魯迅和周作人等在東京籌辦《新生》雜誌的時候,就注意到雜誌的插圖,1909年編輯《域外小說集》的時候,封面用的就是一幅木刻。

1929年開始編輯的《藝苑朝華》,是魯迅引進西方版畫藝術的第一次而且是系統性的嘗試。《藝苑朝華》由朝花社出版,朝花社是由魯迅、柔石、王方仁、崔真吾、許廣平五人創立的學術研究兼出版社性質的美術團體。對這個叢刊,魯迅寫過一份廣告:“雖然材力很小,但要介紹些國外的藝術作品到中國來,也選印中國先前被人忘卻的還能復生的圖案之類。有時是重提舊時而今日可以利用的遺產,有時是發掘現在的中國時興藝術家的在外國的祖墳,有時是引入世界上的燦爛的新作。每期十二輯,每輯十二圖,陸續出版。”這套藝術叢刊實際上只刊登了廣告中提到的前五輯,分別為: 《近代木刻選集》(1) 、《蕗谷虹兒畫選》、《近代木刻選集》(2)、《比亞茲萊畫選》、《新俄畫選》。最後一輯《新俄畫選》由於朝花社在運營上的虧損,1930 年 1 月“社事告終”,改由光華書局出版。

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魯迅的感召之下,中國的新興木刻運動出現了一個創作高潮。許多青年木刻家把自己的作品寄贈給魯迅,並希望得到指教。魯迅有感於更多的青年人由於缺乏範本和參考書,單憑自身以意為之,很難取得進步,於是決定募集作品不定期編印《木刻紀程》。1934年6—10月間,魯迅將黃新波、陳煙橋、張望等青年木刻家的24幅作品編為《木刻紀程(1)》,以鐵木藝術社的名義印行。由於條件所限,《木刻紀程》只印了120冊,而且也只印了一期,但其影響和意義仍然是不可忽視的。

除了編選刊物、出版畫冊,魯迅在版畫收藏方面也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果,並且他利用收藏成果創辦“木刻講習會”、舉辦展覽,在新興版畫的傳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

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魯迅在新興木刻版畫引進中的編輯活動

《藝苑朝華》的編輯出版狀況

在《藝苑朝華》第一輯《近代木刻選集》(1)的“小引”裡,魯迅首次對中國現代版畫作了文字性的說明。他用簡練的文字說明了木刻的本源及現代創作版畫的基本特點,明確了木刻的本源源於中國。《近代木刻選集》(1)於 1929 年 1 月 26 日出版,印行 1500冊。集子中收錄了英國版畫家作品 6 幅,法國版畫家作品 2 幅,義大利版畫家作品 1 幅,瑞典版畫家作品 1 幅,美國版畫家作品 2幅,共計 12 幅作品刊載。集子裡收錄的均為黑白版畫作品,題材以鄉村風景、靜物為主,展現給讀者在傳統木刻作品裡從未見過的一個“精美髮光”的黑白世界。在《近代木刻選集》(1)的“附記”中,魯迅對畫家做了介紹,同時對一些作品做了分析。

《蕗谷虹兒畫選》於 1929 年 1 月 26 日出版,印行 1500 冊。集子文字部分共收錄小曲、散文詩、童謠、短詩 11 首及對應的黑白線描插圖 12 幅。魯迅在《蕗谷虹兒畫選》“小引”中闡明瞭為何推介蕗谷虹兒的畫作,指出 Beardsley的版畫作品鋒利而強烈,雖可以刺激國人的神經給人以審美上的震撼但畢竟過了度,此時推介蕗谷虹兒用筆幽婉柔和的畫作是為了調和 Beardsley 的鋒芒,讓讀者的神經舒緩柔和下來,尤其適合中國現代青年的心。

第三輯《近代木刻選集》(2)。魯迅在這一輯的“小引”裡主要對“木口木刻”做了介紹,小引開篇便說明了“木口木刻”的精工是“木面木刻”所不能比擬的,同時魯迅概括了“木面木刻”和“木口雕刻”的主要區別在於所用木板的擷取方式。“小引”還著重強調區別了“復刻版畫”與“創作版畫”的定義。原文指出“復刻版畫”是“意在逼真,在精細,臨刻之際,有一張圖畫作為底子的,既有底子,便是以刀擬筆,是依樣而非獨創”。而“創作版畫”是“並無別的粉本的,乃是畫家執了鐵筆,在版上作畫……”。魯迅指出創作版畫可以刻得逼真、精細,追求一種“力之美”,只有“精力彌滿的作家和觀者,才會生出力的藝術來”。《近代木刻選集》(2)於 1929 年 2 月 26 日出版,印行 1500冊。集子中收錄了英國版畫家作品 6 幅,法國版畫家作品 2 幅,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版畫家作品各 1 幅,共計刊載 12 幅作品。集子裡收錄的均為黑白版畫,題材包括風景、人物、動物,其中人物、動物大多以特寫的形式刻畫。

第四輯《比亞茲萊畫選》於 1929 年 4 月 26 日出版,印行 1500冊。內容包括自畫像、裝飾畫及插圖共計 12 幅。比亞茲萊作品的一大特點是將精緻與簡潔構成強烈對比,單純並且高度的概括,構圖和線條更加簡明耐看,不會因為太多的細節而引起觀者的疲憊。這也就是魯迅所推介的帶有強烈裝飾藝術感的“純粹之美”。

《朝華藝苑》第五輯《新俄藝術圖錄》,因朝花社停辦,交光華書局更名《新俄畫選》,於 1930 年 5 月出版。書中收錄了蘇聯美術家的 12 幅作品,涉及版畫、繪畫、剪影。魯迅在 1930 年 2 月 25 日為《新俄畫選》寫下“小引”。在這篇小引中魯迅簡要地介紹了俄國美術發展的概況同時魯迅也提到了革命時代與版畫的關係,解釋在中國推廣版畫的原因,說: “多取版畫,也另有一些原因: 中國製版之術,至今未精,與其變相,不如且緩,一也; 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辦,二也。”同時也可見魯迅介紹蘇聯美術的目的,是革新中國的藝術,使中國藝術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周圍的現實生活,為革命所服務。

參考資料:

[1]楊義。從《藝苑朝華》到《十竹齋箋譜》[J]。書城,1995(06):32-34。

[2]劉運峰。魯迅先生和《藝苑朝華》及《木刻紀程》[J]。世界文化,2017(11):28-29。

[3]沈雪晟。從《藝苑朝華》看魯迅的外國美術推介觀[J]。上海魯迅研究,2018(04):44-54。

[4]藝術展覽。不是版畫家的魯迅 卻藏有1800多件新興木刻版畫

https://mp。weixin。qq。com/s/Gg8S-mzFugVyfFXbJOejXA

文字:阮玉瑩

排版:是力瑋

圖片源於網路

TAG: 木刻版畫魯迅作品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