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vid”:“c33331m6dfh”,“img”:“http://puui。qpic。cn/vpic/0/c33331m6dfh。png/0”,“desc”:“”})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郭由 畢勝 實習生 汪雪然 濟南報道

一方硯臺,一種文化,一份初心。

纖纖女子,素素白衣,大多數人初見山東露予硯臺藝術館館長露予時,很難將她與燒窯制硯者聯絡起來。

露予本名曹娟。因為她喜歡露珠的晶瑩剔透,所以將藝術館、畫院以及親手創作的藝術品都打上了筆名“露予”,寓意潤育與成長。

露予的叔叔是國內著名的書畫家。受叔叔的影響,露予自幼喜歡畫畫。小時候,她就經常站在書桌前,一邊幫叔叔研墨,一邊靜靜地看著叔叔作畫。七八歲的時候,她就踩著小凳子,趴在畫案角上臨摹叔叔的作品。十二三歲的時候,她便開始收藏硯臺了。那個時候,在她心裡,就默默種下了一顆“長大要像叔叔一樣當藝術家”的種子。

高考時,露予義無反顧地報考了油畫專業,大學畢業後又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主攻國畫。在北京讀書生活的20多年裡,她幾乎跑遍了所有的工藝美術展館。也是在這個階段,露予對藝術的熱愛越發明晰,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制硯與畫荷兩個興趣上。

作為中國傳統文人的文房必備書寫器物之一,一方硯臺,承載著人一生的書寫故事。在露予眼裡,硯臺都是有生命的,從採石到相石,從設計到雕刻,從打磨到上蠟再到配座、完工,整個“塑造”的過程中,她長久地與硯臺對話,與硯臺交流,甚至抱著硯臺共眠。

“它不是一塊石頭,它是有生命的。”露予說,筆會寫禿,墨會研盡,紙會用完,而唯獨硯臺,可以超越時間、超越歷史,歷久彌貴。文人墨客愛硯,愛的是硯矢志不渝的相伴,愛的更是書桌前對自己內心的靜心聆聽。而從事制硯,比天賦更重要的是熱愛,哪怕再苦再累,只要真心喜歡,就不覺得苦,反而頗有成就感。

硯雕創作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和繪畫功底。不懂文學,不會畫畫,創作不出富有意境的作品。後來,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和著名端硯大師梁煥明的指導下,露予的硯雕設計和製作有了很大進步。

2008年,露予與山東結緣。14年間,她遊歷了山東16個地市,製作了200多塊“齊魯文硯”。每走一個地方,她就潛心研究當地的文化風俗與歷史名人,精心構思並巧妙地將它們呈現於硯臺之上。

爬泰山時,她創作了“一山一水一聖人”硯;在濟南遊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時,她創作了“齊魯勝景”和“東荷西柳”硯;在菏澤賞牡丹時,她創作了“牡丹之都”硯;在煙臺蓬萊閣,她創作了“蓬萊仙境”硯;瞭解了古代文人的故事,她還創作了“稼軒”硯、“清照”硯、“羲之愛鵝”硯……小小端硯,皆是齊魯神韻。露予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傳播著齊魯文化,展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魅力。

據瞭解,這套齊魯文化系列硯,曾獲國家旅遊產品銀獎、山東省旅遊產品金獎,齊長城古韻硯獲山東省政府最高獎泰山文藝獎,其中“一山一水一聖人”硯,也曾作為國禮贈予國內外文化使節。

露予制硯所用的石材大部分產自廣東肇慶的端硯石,而端硯被譽為“群硯之冠”、“四大名硯”之首。

“因為端硯石材已接近枯竭,所以現在尤為珍貴。”古人講,端石一斤、價值千金,到了今天端硯已是雕一塊少一塊的地步,其珍稀程度不言而喻。露予坦言,“所以我是惜石如金,每一方硯我都要做到工藝精湛,力求完美。”

如今,每每精雕細琢之時,露予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硯文化更好的傳承與創新。

今年年初,露予聯合濟南陶塑名家王令濤成功“復活”了碧筒杯。碧筒杯是古代用荷葉所作的酒杯,目前在故宮博物院及各大博物館均有館藏。他們經過數百次反覆試驗,用琉璃、陶瓷經傳統工藝精心打造,最終讓這款如同新鮮荷葉般的飲酒杯“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我覺得既要製作創新,又要在傳播方式上創新。”事實上,露予的硯雕作品極具辨識度,她喜歡靈動的、鮮活的、圓潤的、治癒的美好事物。為了雕刻出荷葉的千姿百態,她一年四季跑去大明湖畔拍照,電腦裡存了10萬多張照片;為了雕刻出魚在水底游來游去的動態、小松鼠吃松果的萌態、蝴蝶翩翩起舞的姿態,她追著魚跑、等著松鼠出現、跟著蝴蝶旋轉。她的作品充滿純真與童趣,有著屬於“露予”獨有的韻味。

露予希望,在手造傳承人求新求變的努力下,一批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山東手造精品可以煥發新生機,以嶄新的面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採訪結束時,點燃淡淡檀香,硯雕中的煙霧如同銀河落幕般傾瀉而下,露予重新端坐案前,靜心雕刻,仿若時間靜止。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山東露予硯臺藝術館館長露予正在石材上雕刻。(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露予正在石材上雕刻。(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露予自幼喜歡畫畫。小時候,她就經常站在書桌前,一邊幫叔叔研墨,一邊靜靜地看著叔叔作畫。(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在濟南遊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時,露予創作了“齊魯勝景”和“東荷西柳”硯。(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露予的作品。(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露予的作品。(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露予的作品。(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露予表示,她惜石如金,每一方硯她都要做到工藝精湛,力求完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東手造丨制硯女子惜石如金,十餘年潛心製作200多塊“齊魯文硯”

圖:每次精雕細琢的時候,露予都會思考如何讓硯文化更好地傳承與創新。(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TAG: 露予大眾網硯臺畢勝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