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一年一度的5·18世界博物館日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頒佈全國十大博物館陳列,各地也都會舉辦一系列臨時展覽。觀展之餘你是否知道,博物館的雛形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出現,這就是珍奇屋(珍奇櫃)。

一、收藏新奇

15世紀前後,西歐國家對於來自東方的藝術品極為追捧。隨著拜占庭帝國被土耳其人徹底滅亡,大量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早期的雕像、書籍被逃亡者帶到義大利等地,幾乎所有的大教堂都用這些東西裝點門面。另外,無論馬可·波羅是否到達過中國,他的旅行日記的確點燃了歐洲對古老東方的狂熱追求,閱讀量幾乎堪比聖經,來自中國的瓷器被貴族們爭相收藏。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荷蘭一家珍奇屋中收藏的東方器具

另外,15世紀末、16世紀初,為了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並傳播宗教的福音,以葡萄牙、西班牙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開始了海上歷險。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1522年,麥哲倫的船隊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地球的表面第一次完整地呈現在人類面前。各國紛紛派出考察隊伍,許多向往未知、追求刺激的探險家也自發出海,去往祖先未曾踏足過的土地,並採集了大量生物與化石標本帶回歐洲。大量帶有異域風情的擺件、日用品,從未見過的植物標本、動物化石等,流入西歐,一個嶄新的世界呈現在上層階級面前。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珍奇櫃中擺放的標本

同時,近代科學在這一時期也發展起來。1590年,顯微鏡被髮明出來;1609年,做了鐵球實驗的伽利略製作了許多力學儀器,還發明出望遠鏡等光學器具。用這些裝置進行實驗成了社會風尚,許多渴求知識的人都置辦了一套儀器動手實踐。

就這樣,從教皇到國王,從普通騎士到富有商人,無不希望在家中置辦一個大大的櫃子,甚至騰出一間專門的房間,把自己收藏的玩意兒展示出來,既方便自己欣賞、把玩、操作,也可以對親朋好友炫耀財力、品味和知識。珍奇櫃和珍奇屋就此誕生了。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珍奇屋中的各種標本收藏

二、無所不包

最早的珍奇屋被記錄在費蘭特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牆壁和天花板上貼滿了魚類、海星、昆蟲和哺乳動物,中間吊著一個鱷魚的標本。書架上擺放著許多深海的珊瑚。左側有一排櫥櫃,裝滿了礦石。在它們上方,許多被做成標本的鳥立著。櫃子下面則有許多陶瓷罐。主人正興致勃勃地給朋友們展示自己的收藏。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費蘭特珍奇屋

瑞普斯的珍奇櫃也頗有意思。櫃門上貼著風景和靜物畫,猶如旅行照片。櫃子裡擺放著大量玻璃材料的科學儀器、羅馬女神的瓶畫和肖像畫,鹿角、蜘蛛標本雜亂地堆著,最上方還有一個美洲人的頭蓋骨。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瑞普斯珍奇櫃

弗蘭肯珍奇屋的特色在於,牆上掛滿了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桌子左側擺放著羅馬女神鵰塑,右側放著明朝的瓷碗,中間部分雜亂地擺著貝殼、鯊魚牙齒和古代錢幣。今天我們一般認為,博物館分為歷史文物類、藝術類和古生物地質類,繪畫、文物和生物標本被擺放在不同展廳,但在16世紀時,知識的門類還不像今天這樣齊全,自然、藝術與歷史之間的界限也不清晰,種類多樣的收藏品被堆在一起,主人絲毫不覺突兀。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弗蘭肯珍奇屋

沃姆的珍奇櫃最為著名,這些17世紀的櫥櫃裡裝滿了儲存完好的角、獠牙、骨骼、礦物,還有自動發條機,以及神秘的寶貝,如獨角獸的角、雙頭牛的頭,還有被稱為“奇美拉”的人魚標本。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沃姆珍奇屋的“奇美拉”

當時許多人痴迷於尋找獨角獸、人魚等神奇生物,並從探險家手裡高價購買它們的遺骸,精心儲存在自己的珍奇櫃中,但實際上,獨角獸的角是鯨魚的長牙,而雙頭牛和人魚都是被人縫合上的。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沃姆珍奇屋的雙頭牛

三、歷史影響

珍奇屋的時代雖然已經遠去,但無論是對當時收藏這些有趣玩意兒的人,還是對後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首先,如果一個人擁有藏品豐富的珍奇屋,那就代表他資產雄厚,且審美品味不俗,追求新知識與新文化。可以說,珍奇屋是建立和維護社交地位的重要工具。即便到今天,搞收藏,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也被認為是風雅之事。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沃美尼亞博物館

其次,珍奇屋還反映了當時西方貴族的隱秘心態。一個櫥櫃裡往往擺放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東西:非洲原住民的木雕、中國的青花瓷、太平洋深處的魚、美洲山谷中的礦石。擁有了它們,彷彿就囊括了整個世界。對這些帶有異國情調物品的喜好刺激了西方人去征服其他國家,滿足自己的慾望。可以說,珍奇屋的流行伴隨著殖民擴張的發生,體現了西方人自視為“全人類的所有者”這種傲慢的心態。

第三,珍奇屋還是推廣自然知識的場所。各種簡單的實驗裝置儀器被置於展覽的中心,有力地推動了科學觀念的普及,甚至推動了原始實驗室的成立。而且將這些不同的器物並置在一起,促使人們去尋找生物和化石的相似之處,促進了生物學和地質學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類比的思維讓人們意識到,世界不是靜止的,而是發展的、動態的,並且萬事萬物之間充滿聯絡,這種觀念為17世紀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奠定了基礎。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第四,珍奇屋發展為現代意義上的各類博物館。1655年成立的沃美尼亞博物館即由珍奇屋改造而來。透過展覽的佈局,學者們整理了人類的知識門類與體系;透過參觀博物館,人們脫離了原有的環境觀察物品,從而理解這個世界,獲得歷史、自然與藝術知識。

世界博物館日到了!雖然咱中國文物豐富,但博物館的前身卻在西方

沃美尼亞博物館

文史君說

珍奇屋,其實字面意思就是好奇之屋。每一件被展出的物品都是奇妙的,背後充滿了故事。而最奇妙的,不就是對萬物萬物充滿好奇心、正在參觀博物館的人嗎?

參考文獻

[法] 克里斯蒂娜·達韋納 :《珍奇屋》,三聯書店,2017年。

Oliver Impey and Arthur MacGregor, The Origins of Museums: 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Europe, 2001。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尋珍)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TAG: 珍奇博物館標本收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