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這飽含深情的十六字電文至今鐫刻在同濟校史館內,銘記在每一位同濟人心中……”近日,在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開館儀式上,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培明透過影片發來祝賀,一段深情的話語,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段艱難苦困又閃耀著人文光輝的年代。

{

}

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李莊鎮位於宜賓市翠屏區,宜賓東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的美譽。

彼時的李莊,是一個擁有傳統崇文尚義、開放包容文化和受民主進步革命基因浸潤相容的文化名鎮。

面對這群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李莊民眾和鄉紳凝聚共識、齊倡義舉,在中共宜賓黨組織的推動下,李莊人發出了一封日後影響到全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十六字電文。

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十六字電文

當時不足3000人的李莊,請出殿堂廟宇中的菩薩,騰出自己的家和院子,迎接同濟大學師生的到來。同濟大學校本部設在禹王宮(今慧光寺),工學院在東嶽廟,理學院在南華宮,醫學院在祖師殿……師生們的住宿靠租用大戶人家的私宅民院來解決。

在李莊的6年,同濟大學得以生息壯大,新增法學院,德文補習班改為新生院,造船組擴為造船系,增設機械專修科,培養在校生1300人,畢業生700餘人。

全力接納同濟大學的同時,李莊也得到了同濟大學的反哺。當時,李莊擁有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研究生,完整的教育系統,李莊及周邊的子弟得到了中國當時最好的教育機會。

{

時隔八十餘載 情緣從未間斷

}

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同濟紀念碑廣場

東嶽廟大山門前,同濟紀念碑廣場依然是李莊的打卡地之一。這個由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出資修建的廣場上,帆形碑見證著同濟與李莊血濃於水、患難與共的真情。

憑藉自身獨特優勢,同濟大學為李莊作《李莊古鎮保護和建設規劃》、編制《李莊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同濟大學校領導多次率團親臨李莊,開展系列互動交流活動。

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

2020年,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專案啟動之初,同濟大學就特別選派建築研究院著名建築師章明主持設計,四手相握的建築形狀,寓意著團結一心,同舟共濟。

……

一切,彷彿是當年同濟大學反哺李莊人民的情景再現。

遙隔時空,情繫千里,時隔八十載,情誼歷久彌新。

李莊—同濟 跨越八十餘年歲月的深情厚誼

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內景

如今,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中珍藏著同濟師生當年留下的印記珍藏,這是屬於李莊的印記,也是同濟師生的記憶家園。

記者丨陳憶 通訊員 胡雪

TAG: 李莊同濟大學同濟文化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