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 雪 畫丨簡介

點選:“收錄於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冰雪畫派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冰雪山水畫創始人於志學先生建立的全新中國畫藝術流派。其學術理念是‘繼承不是重複,一切在於創造’。冰雪畫派以黑龍江畫家為源頭輻射到東三省及全國、以建立“冷文化”美學體系為目標、以“冷逸之美”為美學核心、以原創獨特的礬墨語言和技法為主要藝術形式和手段、表現冰雪題材和具有“冷文化”意味形象的畫家叢集。冰雪畫派具有五個主要特徵:第1。有自己鮮明的“冷文化”藝術理論體系和獨特的審美主張;2。有畫派的建立者和領軍人——冰雪山水畫創始人於志學;3。有自己的宣言、會徽、會歌;4。有超越通常畫派的地域性侷限,遍佈於華夏的東北、西北、中原、西南、東南等地區;5。有自身原創、獨立的繪畫語言系統—冰雪畫礬墨語言,這種語言以表現冰雪畫為主體,可以拓展到表現水墨所能表現的一切物象。

冰 雪 畫丨簡介

在高寒的邊疆形成的冰雪畫派,離不開一代拓荒者的足跡,他們為冰雪畫派的誕生和發展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自創辦以來,在於志學、韓輔天、姜恩莉、周尊成等人的帶領與傳播下,冰雪畫在林口與北安不斷壯大隊伍,隨後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七臺河市、雞西市、牡丹江市、肇東縣先後也有了冰雪山水畫的創作團體。經過幾年的努力,冰雪畫的技法日趨成熟。林口縣、北安市、肇東縣、哈爾濱相繼成立了冰雪畫研究會。

冰雪畫派能夠誕生在黑土地上,是由其獨特的歷史淵源、地域環境和時代需求所決定的。

位於祖國邊陲的東北,是祖國遼闊版圖中最北的一個地域,尤其是東北的黑龍江,地處塞外高寒地帶,一年冰期長達5至6個月,又備受西伯利亞寒冷氣候的影響,酷寒、偏僻、閉塞,解放前大片土地荒無人煙,被人稱為“北大荒”。在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漢文化傳統積澱較為薄弱,塞外的文學和藝術發展自古以來處於兩種不相平衡的態勢。文學的發展是由關內的漢族移民和文化流人所進行的文學創作和塞外各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演唱歌謠等口頭文學所組成。

冰 雪 畫丨簡介

文人創作最早見諸於文字記載並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影響的是渤海詩人楊泰師、王孝廉以及清朝“文化流人”吳兆騫等人的詩作。到了清朝,塞外出現了一些清朝獲罪充邊的官員和文人,創造了“流人”文學。在塞外各民族的口頭文學中,少數民族的數量大於漢族的民間文化,有著濃郁的莽荒氣息和神秘的宗教色彩以及不容混淆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作為相同歷史時期的黑龍江藝術史則比起黑龍江文學史要貧乏得多,而且沒有史書記載。

黑龍江美術的發展也分為兩部分,一是與民族災難、榮辱連在一起的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文化,二是以黑龍江各少數民族形成的多種民間美術形式。自1897年以後,帝俄強行在東北修築中東鐵路,松花江開航,白俄沙皇把東北作為侵華總埠,東北成為連線太平洋與大西洋大陸橋的重要樞紐。西方文化、歐亞文化特別是俄羅斯文化逐漸湧入塞外。由一應俱全的歐式建築,從古希臘、羅馬到波斯、拜佔廷、中世紀的文藝復興、19世紀的新藝術流派的建築到俄羅斯及西方繪畫的流入,使當時的塞外藝術與當時富有“東方小巴黎” 的邊塞城市風格相互契合。隨著塞外逐漸在國際知名度提高,日本也把塞外作為覬覦的目標,日俄兩強爭霸東北。在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以後,強行灌輸“東洋文化”,不僅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攝製為侵略戰爭服務的“啟民電影”,而且推行東洋繪畫。這一時期塞外的美術舞臺是以東洋殖民文化為主。

冰 雪 畫丨簡介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塞外文學史上形成了以蕭軍、蕭紅為代表的東北作家群和以金劍嘯、梁丁山等為代表的淪陷區文學。他們以反映日寇鐵蹄下的民族危亡和人民的水深火熱生活為社會背景進行創作,轟動了當時的中國文壇。金劍嘯作為同時期塞外美術界的革命文藝先鋒戰士,在《大北新報畫刊》進行革命文藝傳播工作,並和蕭軍、蕭紅一道舉辦了“維納斯助賑畫展”,表現工人、農民和漁民,開創了塞外民族繪畫的畫風。

四十年代以後,塞外出現了較有影響的畫家王味根、郭維芬、李俊白、吳振東、高莽等,他們是塞外藝術家區域意識的第一次覺醒,要立志建立一種北方繪畫風格,表現北方的壯麗風光。無論是王味根的山水畫還是郭維芬等人的花鳥畫,都下了相當大的氣力,但都沒有找到表現北方的藝術語彙。新中國成立以後,祖國文化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由於塞外歷史和自然條件等原因,國畫發展仍處於劣勢,只能藉助於底蘊深厚的南方文化、中原文化的繪畫風格來滿足本地域社會的認同性和需求。

冰 雪 畫丨簡介

五十年代以後,新中國培養的首批美術院校的大學生落戶北國及大批南方的知識分子北上,把南方文化、中原文化傳播到北方,使塞外文化逐漸開始活躍起來,給黑龍江美術事業帶來生氣。北方藝術家的區域意識第二次覺醒,他們深為塞外沒有漢文化獨特的藝術樣式而苦悶,為塞外歷史外來殖民文化的統領而不甘,他們迫切渴望能夠讓傳統漢文化在北方大地上覆興,他們不願拘泥於舊文化和異族、外來文化的束縛之中。因而惟一的出路就是要尋找到一種表現黑土地特徵和精神的繪畫手段和語言,從根本上改變歷史上崇南貶北的藝術傾向和格局,這一時期典型的代表畫家是王仙圃。他終身致力於對北方繪畫精神和風格的探索,但一生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抱憾而去。

六十年代,東北畫家的區域意識第三次覺醒,要建立東北畫風。東三省聯合邀請江蘇畫院著名國畫家傅抱石、吳林生等八人來東北寫生,希望藉雄厚悠久的南方傳統繪畫為建立北方繪畫找到新的生機。面對著東北遼闊平坦的地平線和筆直齊刷刷的樹林,乘興而來的大部分南方畫家氣餒了,認為東北平原不入畫,只有傅抱石創作了著名的《鏡泊瀑布》,但仍有南方繪畫的影子。用傳統繪畫來建立北方繪畫的雄心又一次挫敗。面對著重重困難和挑戰,廝守在北方家園的於志學沒有動搖,地域風情的影響與中外藝術的啟蒙,使他由地域意識引發出一種文化自覺,堅定了他要衝破因襲守舊觀念的桎梏與束縛,打破人們長久以來對塞外的審美認知,建立起具有獨立北方文化個性的藝術風格。

冰 雪 畫丨簡介

在各種打擊和重重壓力面前,於志學先生從六十年代開始堅持不懈地執著和探求,並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經過“文革”漫長的苦悶和等待之後,在“文革”剛一“解凍”撥亂反正,這股火熱的激情便不可阻擋地爆發出來。由此,以表現北方地域為特徵、於志學首創的冰雪山水畫破土而出。冰雪山水畫一出現,它那耳目一新的獨特繪畫風格和雄渾博大的北國氣息立即引起了社會的注意,並自發湧現了一批學習冰雪山水畫的美術工作者和追隨者,由此產生了以創作冰雪山水畫為中心的畫家叢集。這是北方畫家長久以來徘徊苦悶太久的等待;是他們尋找表現北方題材的一個希望的曙光;是壓抑多年的積怨突然得到宣洩的一個視窗;是他們渴望自強不息、創造黑土地畫風的一致共鳴和呼聲。於是,很快在以黑龍江為主的東三省和全國各地湧現出百餘名冰雪山水畫的創作者,掀起了一股學畫冰雪的熱潮。在各地有關組織和部門的關懷下,冰雪熱運動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並相繼在黑龍江省成立了四個冰雪山水畫研究分會,北方冰雪畫派初具規模。

一個藝術流派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一個藝術群體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歷史。冰雪畫派在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依賴於自然地理文化和人文傳統以及社會時代環境和世界大文化。地域特色、創新精神和審美取向是冰雪畫派得以存在和發展的主要支點,冰雪畫派的一切努力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的。在這個主導思想下,冰雪畫派為北方文化所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掀起了北半部寒帶文化的熱潮。冰雪山水畫帶動了北方冰雪文化的發展,促進和推動了音樂、攝影等姊妹文化藝術以及美術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湧現了歌曲《塞北的雪》及一批表現冰雪題材的優秀攝影作品,版畫、油畫、水彩畫等其他畫種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表現冰雪題材的熱情,冰雪山水畫已經成為一種北方必不可少的文化現象。

冰 雪 畫丨簡介

冰雪畫派作為一種藝術創作群體現象,有以下五個特性:

地域性

任何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都脫離不開時代、社會、民族和地域的條件制約。在一個共同的地域裡生存的一個民族,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無論是怎樣受到異域文化的衝撞,都必然要反映出具有民族魂、民族特色和地域痕跡的作品,並由此表現出本地域的藝術風貌和文化人格。這是由於生活在共同區域的藝術家,特定的歷史經濟因素和風俗人情所決定的藝術家生活體驗和審美心理相同所致。冰雪畫派既具有地域特徵又有超地域性因素。從歷史來看,以地域命名的畫派不少,但冰雪畫派與一般的地域畫派不同,它的題材本身涵蓋面很大,因此可以打破地域性侷限具有其獨特的意義,這也是冰雪畫派成員能夠遍佈全國各地的原因。各地區畫家面對不同差異的自然冰雪景觀,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因此雖然均取材冰雪作為載體,但可以表現畫家心境之不同和感受之不同。於志學的北國風光和黃山冰雪是一個特色,王鈞兵的天山冰雪則是另一種風貌。獨特的地域特色是現實主義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冰雪畫派最突出的藝術特色。無論作者來自何方,他們所表現的都是獨特的冰雪精神和世界。

冰 雪 畫丨簡介

一致性

形成冰雪藝術的創作群體是冰雪畫派發展的基礎,這些作者主要來自東北尤其是來自黑龍江和東三省的各個地區。古往今來,東三省在歷史上文化力量薄弱,使得身處東北的畫家多數在心理上都有一種壓力。大家都想為中國畫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都想把東北的氣勢、東北的風格進一步推向中國畫創作的最前沿,在當代中國畫壇上展示東北創作群體的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豐富性。在沒有形成一種符合本土文化發展的藝術態勢之前,大家很難準確地把握住自身發展的位置和作用,只好把這種壓力更多地集中在對傳統的自悲上。當疑惑、徘徊的關東畫家一旦找到了冰雪這一重要的藝術資源題材後,不約而同地得到了同道們的認同。東北人要想使東北粗獷和陽剛之氣的畫風為中國畫注入新的生機,就必須有步調一致的目標追求。因此來自關東的冰雪畫派的成員們大都有一個共識:東北這塊未開墾的土地有多大,歷史留下給未來的空間就有多大,成功的希望就有多大。東北是壯闊而深邃的,作為東北人有責任為東北畫風的形成貢獻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為子孫後代造福,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與南方文化平衡發展的地域畫派;而作為東北之外其它地區的冰雪畫派成員來說,他們因對冰雪情有獨衷,便用冰雪的語言表現南方的雪景。無論是最北的黑龍江省黑河、北安的吳國言、李振東、陳宇飛還是最南端福建福州的楊東平等,都在追求冰雪的審美境界上下功夫。

冰 雪 畫丨簡介

開拓性

冰雪畫派是在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中西文化撞擊的社會大背景下產生的,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時代的必然。因為它不是按照一千多年的傳統方法去表現北疆冰雪的風貌和狀態,而是把傳統形態向現代環境進行語彙轉化的一個成功嘗試。

八十年代初,正是剛剛開放的中國畫家突然接受西方湧來大量的現代藝術新觀念、新樣式、把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進行比較和反思的時期。冰雪畫派的成員大多是中青年,他們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故而在創作心態上更容易接受完全是嶄新樣式的冰雪山水畫,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開拓、發展,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和創造活力,開始展示出特別的風格。周尊聖把傳統的筆墨巧妙地轉化成冰雪語言,王鈞兵用冰雪語言強調中國畫的書寫性;管強追求現代形式構成;徐居國、陳宇飛、李振東借用了版畫的語言,使畫面更加單純;丁富華有意識地把冰雪語言轉化成抽象結構;王維華、高峰山等在“白”中尋找微妙的變化。雖然有些作品還不夠成熟,但已經表明這些中青年畫家要和領軍人拉開距離的進取姿態。

冰 雪 畫丨簡介

共通性

於志學歷經二十年的努力使冰雪山水畫這一新的樣式在七十年代末問世。冰雪山水畫在相當一段時期所要解決的是傳統沒有的新筆墨技法語言問題即解決表現傳統不能表現的冰雪客體問題。冰雪山水畫的藝術語言是根據多年藝術實踐總結提煉出來的,既體現了傳統性,又反映了現代性;既有可讀、可接受性,又有可普及、可操作性,而且經過多年的努力創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藝術程式,它便成為冰雪畫派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傳統”。繪畫語言的不斷更新、變化和建立,是中國畫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一切關於中國畫核心、存在價值與本體精神和與傳統的承傳關係以及吸取先進的藝術養分的學術之爭和中國畫價值觀的討論,焦點最終都將落實在對中國畫藝術語言的探索上,這是冰雪畫派重視對繪畫語言探索的主要思想根源。緊緊抓住這一實質問題既保持傳統的中國繪畫精神,對外師造化的中國畫進行延續,又要衝破傳統的藩籬,突破傳統的語言符號,用冰雪畫的新傳統創造出反映時代繪畫特點的藝術作品是冰雪畫派的宗旨。

冰 雪 畫丨簡介

在這種基礎的繪畫技法和手段的基礎上,冰雪畫派的成員們進行題材和內容的多姿多彩的創作,表現各種不同的審美追求和藝術趣味、筆墨形式。既充分展現了畫派成員之間的藝術個性,又體現出畫派的整體共性。同樣是表現冰雪世界,繪畫手段出現變異,表現在作品造型、結構及筆墨和韻味追求的風格多樣上。周尊城把冰雪山水畫的用礬拓展到人物繪畫上,力圖要表現一種人文情懷;楊東平、王玉巖、王立民、鄭生路、畢克勤等人把冰雪山水畫技法融入傳統繪畫之中,把傳統的文脈與冰雪的筆墨相銜接;姜恩莉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後表現城市冰雪風光,反映了冰雪山水畫也是較早就融入二十世紀末開始的都市繪畫語境之中;呂大為、王建忠表現的冰雪花鳥,在承傳冰雪山水畫的基礎上追求筆墨情趣和韻味。以這些冰雪畫派骨幹為首的創作隊伍,使畫派的繪畫風格和特色得到多方位的展示,體現了現代情感和追求。縱觀冰雪畫派二十年的發展變化,既有畫派群體整體風格的加強,又有個性特徵張揚、突出的變化,但總體上仍不失畫派獨立的繪畫風貌,保持著畫派鮮明的獨立特徵。因此,常常有人說,一看作品,就知道是冰雪畫派。

冰 雪 畫丨簡介

鮮明性

冰雪畫派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與其鮮明的學術思想和藝術主張分不開。

(1)南黑北白

幾千年傳統的中國繪畫,從形式上看是以墨為主的藝術樣式,從範圍上來論,是以表現江南和中原的繪畫題材。南方的繪畫可以透過墨為主的多種色彩來表現,而北方最突出的特徵是在冬季,是以透過表現白來展現的。因而南北繪畫給人的藝術感受是“南黑北白”。冰雪畫派“南黑北白”的藝術主張奠定了中國畫黑白體系的理論基礎和藝術範例,為中國畫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因素,為中國畫開創了一個新的表現領域。

(2)冷逸之美

冰雪畫派表現的是北方固有的冰雪題材,是凍土文化。長年生活在北方的畫家深深感悟到,北方人和冰雪大自然的關係不是對立的,而是和諧地融洽為一體。北方人在大自然的錘鍊下,有著北方人固有的審美觀念。北方文化作為一種寒帶文化顯而易見是離不開“冷”的主題和審美內容。“冷”具有淨化心靈、儲存生命、凝固喧囂、精神昇華的巨大作用。中國山水畫自身的藝術性格是逸格,這個“逸”同中國畫的“韻”結合起來,就產生了中國畫最大的審美品位“逸氣”之感。這種逸氣同冰雪山水畫中的“冷”融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畫嶄新的審美內涵—冷逸之美。以“冷逸”為冰雪美學核心的冰雪山水畫,是透過新的東方審美理念表現的對傳統繪畫新的認知和昇華,是對寒帶文化深層次的審美取向的高揚和開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有著可以繼續拓展的無限廣闊的空間。這種“冷逸之美”排除了繁雜的色彩帶給人們的躁動和不安,體現了北方藝術家具有的樸拙自守、空靈疏淡的人生境界。

(3)墨有韻,白有光

冰雪畫派是在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並由此產生了中國畫白的體系。縱觀中國畫黑白兩域的審美內涵核心,就是冰雪畫派提出的又一全新的美學觀念“墨有韻,白有光”。墨韻是中國畫黑的體系的審美主體,白光是中國畫白的體系的審美內在。產生墨韻的用筆和用墨構成了中國畫第一、第二審美內涵;用光則構成了中國畫第三審美內涵。由於墨韻的存在,中國畫才有了用筆和用墨的玄奧和神秘,由於有了用光的存在,中國畫才出現了新的表現空間和生機。

冰 雪 畫丨簡介

(4)冷文化

中國歷史悠久,領土面積遼闊,江河湖泊和高山平原把中國分成不同的自然地域,南北地理自然條件的巨大反差和歷史演變等社會因素,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不同的文化特徵和審美差異,於志學把代表寒冷特徵的文化現象總結為“冷文化”,這是把氣候的感受轉化成的一種文化感受。冷文化的特點是粗獷、洪荒、奔放、豪邁,冰雪畫具有典型的冷文化特徵,它所追求的是表現冰雪世界的壯闊之美、粗獷之美和崇高之美的審美境界。

時值二十年,冰雪畫派在成立、猶疑、壯大和發展的過程中經受了考驗,至今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這無疑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對冰雪繪畫風格的認定,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正是在這種社會大環境背景下,冰雪畫派才得以生存。雖然當我們把冰雪畫派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上和全國美術總體藝術格局中加以論證和考察,就會發現它作為一種地域形成的美術流派,與國內其他有影響的藝術流派相比還有相當多的弱勢之處,畫派的結構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它在完成了為北國冰雪立言後面臨著如何展現冰雪世界的精神性這一更為深刻的難題。因此冰雪畫派不僅是地域文化的產物還應是全球文化的一部分,要繼續從深化文化的角度打造冰雪畫派。這個任務相當相當艱鉅,需要幾代人前仆後繼地努力下去。在中國畫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下,冰雪畫派將以不懈的努力迎接未來歷史的選擇,迎接中國畫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點選:“收錄於話題”下一篇,翻頁閱讀。

TAG: 冰雪畫派文化中國畫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