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引言:瓊臺玉館照青紅,夢斷思陵檜柏風。三十二門金鎖合,年年春到掃梧桐。——《故宮》

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自古以來,歷史長河之中,孕育了無數豐功偉績,前人譜寫一幅幅偉大的歷史藍圖,為時代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人類對於歷史的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眾多歷史謎題,等待著世人去一一揭開,而揭開歷史謎題的鑰匙,就是前人遺留下來的文物。各國皆有其獨特的文化,也為無數英雄,在探索歷史的道路上,做出巨大貢獻,曾經埃及出土了一塊石碑,引起了各國考古學家的關注,但考古學家們都無法破解其中的奧義,最終才被“漢語”解開。

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這塊石碑名為羅塞塔石碑,如今被保管與大英博物館之中,是英國的鎮館之寶。在1799年時拿破崙率領大軍,劍指埃及,在多日的奮戰下,拿破崙大軍攻破埃及城門。而尼羅河三角走,是重要的戰略地點,一位法軍上尉,指揮尼羅河羅塞塔一帶的軍事工程修建。在港口附近,幾位工人發現了一塊奇怪的石頭。整個石頭全身呈通黑,士兵走進一看,發現這塊石頭,是一塊寫滿文字的石碑,於是將發現上報給了法軍上尉,上尉收到訊息後,命人將石碑撈起,送往拿破崙部的埃及研究所中。到了1801年是,英國的大軍,攻破了拿破崙的防線,因此法國軍隊只得撤軍,羅塞塔石碑的歸宿問題,成為世人爭論焦點。

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那時英國方面,強迫法軍交出羅塞塔石碑,但這塊石碑,對於歷史文化研究,有著巨大的價值,法國專家不甘就此交出石碑,於是決定私下將其運走。但最終事情敗露,法國專家被抓捕,石碑也成為了英國的囊中之物,被儲存在大英博物館中。在專家的研究下,發現羅塞塔石碑上,刻有大量文字,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有著古埃及文字,通俗埃及文,以及古希臘文字。石碑上記載的三種文字,引起了各國考古學家的關注,其中的古希臘文失傳已久,在世間人們發現的文物中,很少能看見古希臘象形文字的身影。

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各國考古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依然沒能解開石碑文字蘊含的意義。到了1802年時,英國學者韋斯頓,開始著手破譯古希臘文字,他將全部古希臘文字,翻譯為英文,揭開了石碑中的秘密。這塊石碑,是一位古埃及祭司,在公元前198年所作,其中的內容歌頌了年僅13歲的托勒密五世。雖然其中的古希臘文字,被世人破譯,但其中的古希臘象形文字,還是困擾著世人的難題。一位法國學者德薩西,首次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透過辨認出托勒密和亞歷山大,但其餘的文字,卻毫無頭緒。

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時間來到1822年,距離羅塞塔石碑的發現,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在破譯古希臘象形文字的道路上,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其名為弗朗索瓦·商博良。其是法國赫赫有名的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也是古埃及文學的開創者之一。商博良自幼鍾愛研究歷史,並且對古埃及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商博良七歲時期起,他就致力於研究古埃及文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博良掌握了拉丁文、古希臘文並且對中國漢字也有所涉足。

埃及出土一石碑,各國考古學家無法翻譯,最後被“漢語”解開

商博良在看到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時,他忽然聯想到漢字,漢字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從最初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楷書,漢字歷經了蛻變和簡化。但其是唯一一種,以音調和形狀來表達文字含義的字型。而漢字的這種特性,也為商博良找到了研究古希臘象形文字的思路。商博良開始從文字的形狀上研究,從1822年到1824年,商博良用兩年的時間,揭開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臘象形文字的奧秘,古埃及象形文字,分為三部分,有表意表音和限定,三部分組成,最終商博良對照著自己研製出的音譯表,將所有文字一一破譯,揭開了石碑中隱含的奧秘,其被後人稱為古埃及文學之父。

結語:

以史為鑑,是各國發展的根本需求,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跟隨前人腳步,能夠避免重蹈覆轍。人類社會歷經萬千歷史,無數豐功偉績,皆融匯於歷史文物之中,文物也是研究歷史的最佳渠道,世人應當樹立保護文物意識,在文物探索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塵封多年的歷史,一一浮現在世人面前,為建設祖國的未來而奮鬥終生。

參考文獻:

《故宮》

《史記》

TAG: 石碑商博良古希臘文字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