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原創作者|空港

本文首發“空港的美篇”,版權歸原創作者空港所有

一年一度一明月,伴物伴景伴秋思。中國盆景教育家賀淦蓀先生已離開我們七年了,但他的“動勢盆景”理論仍備受推崇,成為當今盆景藝術創作的理論源泉。在他的盆景藝術生涯中,不僅提出了“動勢盆景”這一理論,而且創作了許多富有藝術魅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對盆景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動勢盆景”理論流傳廣泛,文章通俗易懂,觀點有理有據,每一個不同層次的盆景人都能各取所需。

先生提出的“自然的神韻、活潑的節奏、飛揚的動勢、寫意的效果。”這二十個字,闡述了一種:運用自如的遞進關係,循序漸進的創作理念,由淺入深的製作過程,最後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寫意效果。

我認為學習“動勢盆景”,不必從文學的層面來糾結討論“勢”與“式”的存在方式,因為這二十個字,是對“動勢盆景”理論的最好詮釋。這一理論,雖不是什麼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奔瀉而出、吞吐千年。但對於我們這些盆景初學者來說,也稱的上是藝術創作以此為夢,思想境界以此為歸!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秋思》 賀淦蓀

“動勢盆景”理論是以自然為依據、以法則為準繩,以動勢為方向的盆景藝術創作思想。

下面就這一理論的二十個字,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自然的神韻

自然的神韻是指作者在盆景造型中,首先要明確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係。從而達到造型藝術要服從自然的神韻美,因為自然美是美的第一標準。

老子說:“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給予盆景藝術無限的創作空間,是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神,是藝術作品中形象的本質,是景物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特徵。藝術就是以主體精神為追求目標,有形無神如同行屍走肉,有軀殼而無靈魂,所以需神形兼備。

韻,有餘意味之韻,回味無窮、餘音繞樑,嫋嫋不絕稱之為韻。

所以,“自然的神韻”是“動勢盆景”給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人們對自然改造的實踐中,依據對自然的認識,不脫離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按照人的要求去改造自然的形態。在造型上去把握自然天成的意趣,達到一種“雖為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竹石圖》

材料:羅漢竹,英石

規格:高85cm

作者:鄭永泰

《竹石圖》:

竹石盆景,寥寥幾竿,卻表現出了高雅、虛心、剛直、頑強、堅毅的人格化特質,更道出了盆景人對氣節的追求:“未出土時先有節,深入凌雲心還虛”。

畫面佈局得當,竿葉疏密相宜、互相掩映、配以英石、一虛一實、恰到好處。竹石相依更顯竹舞娑娑、搖曳生姿、相襯生輝、炒趣橫生。整體構圖瀟灑寧靜、爽朗清雅、深具文人內涵意境深遠。“走樹石組合之路”展現了民族文化的美學韻味,同時,也傳播了多元素的文化內涵。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秋山晚翠》

材料:海浮石,針柏

規格:盆長150cm,高80cm

作者:肖宜興

《秋山晚翠》:

畫面回曲轉折,河流、道路、坡腳穿插爭讓,景深空間韻律較強。他運用了一些雕塑的手法,以中國山水畫中(介子園)的披麻皴技法為製作手法,去模仿中國北方名山大川,跌宕起伏溝壑縱橫的自然特點。在配以易於表現的蒼翠山林裡常綠種珍珠作為綠植,將海浮石與針柏巧妙地結合一體。透過精心雕琢和點綴,使得作品整體氣勢磅礴、雄渾逶逸、生機勃勃給人們以氣韻之美和自然之美。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舞動的山林》

材料:三角楓

規格:長150cm,高70cm

作者:張志剛

《舞動的山林》:

是在繁花似錦、舒展豔麗、氣勢磅礴的自然景象基礎 上,再創“自然”的真實寫照。作品中的同根枝體氣脈連貫、奔趨有勢、勢而生動、動而多姿。樹雖靜卻氣韻生動、光彩動人、真正地把自然美,轉化成了藝術美。同時,也驗證那句經典俗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該作品有著無聲潤物,沁人心脾的“自然神韻”,這難道是對“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完美詮釋?作品告訴我們,生命只有走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待出來的輝煌。

活潑的節奏

活潑,是生命的律動,是生命自由運動的顯現。

節奏,是有規律運動的重複現象。在音樂裡,節奏可以將樂曲構成不同的樂章與旋律。

在盆景的造型中,活潑的節奏可以讓一個呆板的畫面成為一個流轉不息的有機體,形成一種有變化有規律的反覆。且能賦予樹、石、在造型上的生動與活潑,以達到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旋律。即作品從整體出發,無論是層次之間,還是區域性之間都要求有過度、有內在聯絡、有大小輕重之分,且參差錯落有別。從而達到多層次多距離的藝術效果。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層林疊翠》

材料:雀梅

規格:盆長:100cm,樹高40cm

作者:黃就偉

《層林疊翠》:

是一幅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的連根樹林圖。畫面雖繁不亂、雖密不堵、古樸滄桑、景色別緻。充分運用嶺南盆景典型的蓄枝截幹技法,對每株樹身進行反覆裁截,造型處理。使之彎曲矮化,達到一種自然蒼勁、層次豐富、分佈合理的藝術效果,更有著一種旋律美。

植物每一次的生長,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而每一次裁截造型的效果,就像一段“活潑的節奏”。因此作者併成為了一名指揮家,指揮植物,演奏出一曲曲歌頌美好時代的華麗樂章。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神奇的雨林》

材料:博蘭,火山石

規格:盆長200cm,樹高180cm

作者:劉傳剛

《神奇的雨林》:作品情繫自然返樸掃真,給人留下一種“ 胸有萬家玄機,天馬行空無羈”的奔放畫面。它是以海南的原始熱帶雨林為依據,用特有樹種博蘭為主要材料,在作品中充分體現熱帶雨林中的樹與天、枝與幹、干與地之間構成的線條韻律美,和無與倫比的生息節奏美。它們都顯現著一種生生不息向上兮,雨林枝枝爭奇的壯觀景象。該作品蘊藏著 鮮明的個性風貌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以達到雨落仙境三四點,風吹人間千萬家的美好意境。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雲深不知去》

材料:針柏,濟南青石

規格:盆長150cm,樹高85cm

作者:李雲龍

《雲深不知去》:

是一幅構圖精妙、蒼勁秀麗、神韻十足的“樹石組合”盆景。他採用一整塊的天然石板,經“破石栽樹”的技法制作而成。該作品描繪出了山水田園的閒逸景緻,用色彩與線條表現出了濃郁的自然畫意。樹與石、石與盆、人物與房屋能有機地融為一體,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給人一種旋律美,這是自然與古典的融合,曠遠而幽邃的詩情。傳達了多重精神文化的內涵,“可遊,可居”,妙哉也!

飛揚的動勢

所謂的動,就是一個姿勢向另一個姿勢的轉換。

飛揚的動勢是充滿了生命的張力,飛揚飄逸。樹石經過造型而獲得了充滿動感的生命。整體活潑貫通,衝破靜止的方向、衝破靜止的空間、有序的張力,由動到勢、由勢得韻、是生命的趣味形成和表現。

動靜結合的基礎上立足於動,以動為魂,故生飛揚之感,一動則千姿百態、景象萬千。

我們不能用固定的模式來束縛個性的發展。作為一名創作者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創作時要“立意為先、形隨意定、景隨情出”。在不同的盆景作品中,讓觀眾領悟大自然中,疾風勁吹之壯烈、長河波濤之奔騰、行雲流水之舒展、雪崖冬臨之磅礴……

一盆一世界,一景一乾坤。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飛龍在天》

材料:對節白蠟

規格:長120cm

作者:邢進科

《飛龍在天》:

從整個畫面看,無論是立意、構圖都有著陽剛之美。該作品形態優美,曲線變化清晰。佈局完整、疏密有致、雖由人作、宛若天成。“ 飛揚的動勢”蘊含著龍的威嚴與氣度,樹的每一個枝條,都如龍爪一般蒼勁有力。根盤雄渾堅實、穩如泰山。主幹也如驕健的龍身奔騰翻卷,衝破了靜止的空間,笑傲世間風雲。為人類帶來雨露,為自然帶來風采。中華騰飛、飛龍在天!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虛懷》

材料:榆樹

規格:樹高118cm

作者:胡大宇

《虛懷》:

直幹類盆景。畫面樹杆高聳,蒼勁有力、分佈合理、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的特點,與“靜中求動、穩中求險、平中求奇”的動勢法則相得益彰。

這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的那樣:“植物的外型之所以美,是因為它們蘊藏著一種動勢”

該作品看似高大挺拔、舒展有度、笑看風雲之外相中,卻隱含著深層次的追求。知我所能,我所不能者,虛懷若谷。知我所能,我所能者,盡善盡美。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境界。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榆逸飄仙》

材料:榆樹

規格:長150cm,,樹高65cm

作者:林學釗

《榆逸飄仙》:

畫面主幹跌宕起伏,側枝骨骼清新,飄逸灑脫。整個蓄枝轉向欲進先退,多位造型,以促成蓄枝的長短波折變化。讓枝條走位迂迴多變,有序的佈局使之疏密相兼,亦馳亦張,以顯動感,有露有藏。該作品充分體現了“一動則千姿百態”以及“規律有共性創作無定型”的動勢法則。在強風勁吹之中也蘊藏著輕歌漫舞之動,以達到奇正相依,險中有穩,既有節奏的韻律感,又具強烈的壯觀之美。該作品體現了當代盆景人的一種自我、一種情懷、一種崇真、一種追逐……

寫意的效果

寫意一詞是繪畫的術語。這裡所指的效果是如何鑑賞“動勢盆景”的終極目標。

他即體現在寫意的形式上,也體現在寫意的精神上。在形式上達到提煉、概括、誇張、簡化。精神上充分表達作者的創意,以達到“氣韻生動、神形兼備、情景交融、情質一致”的藝術境界。

“動勢盆景”託物寓情,造景抒情。推崇作品中意境的表現,促成了一大批具有社會內容、形象鮮明、意境深遠的作品產生。在盆景中,需追求意境的創造。因為,它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最高境界。盆景的創作就是作者依據樹、石的具體情況,透過思維想象,即“意在筆先,情景交融”,再經過藝術塑造加工處理,層層疊疊、方方面面向意境過渡,只有情與景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完美的統一,才能達到寫意的效果。

寫意的效果是創作和鑑賞、品評“動勢盆景”的一把“美的尺度”。從寫意的形式和寫意的精神兩個方面去把握寫意的效果。以慘淡之心去體味深沉之旨,崇尚自然是“動勢盆景”的源泉。“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紫霞仙子下凡間》

材料:九重葛

規格:樹高118cm,盆長120cm

作者:陳昌

《紫霞仙子下凡間》:

是以神話的題材、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多枝生動的樹幹,承載著幸福與吉祥撒向人間,給人們帶來喜悅與希望。該作品構思巧妙,製作手法嚴謹細膩。枝幹曲折有力、蒼老秀麗、佈局獨具匠心、畫面含情脈脈。予人以無限的遐想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這是“動勢盆景”追求的寫意效果,更是傳統藝術的寫意精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仁德、灑脫、浪漫、和追求祥和的美好意願。更象徵著中國盆景事業的發展有著美好的未來!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欺霜傲雪顯風骨》

材料:山桔

規格:樹高95cm

作者:羅小東

《欺霜傲雪顯風骨》:

作品採用嶺南的盆景製作技法,給人一種古撲蒼勁、過度巧妙、曲折有力且超凡脫俗之印象。畫面的原意是表現一些古木,在惡劣的環境下受大自然的風吹、雪壓、霜打及雷轟電擊,不知有多少詩人曾感嘆過它的悲傷。樹身雖斑駁殘缺,但仍頑強屹立不倒並枝繁葉茂。更顯現出了生命的頑強及大無畏精神。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教育人們在困難面前誓不低頭。體現了作品重神韻、重意境、不以再現客觀世界為唯一目的。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真實寫照。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婀娜》

材料:山松

規格:樹高130cm

作者:韓學年

高高在上時,顯得幾分滄桑;

亭亭玉立中,藏著幾分委婉;

青雲平步間,含著幾分淒涼;

唯我獨行後,不帶半點彷徨。

說它自我,又那麼與世無爭;

說它傲慢,卻帶著幾分低沉;

說它孤獨,卻時常有情顧盼;

說它平淡,卻有股堅定信仰。

任其仙綜綠野,唯我獨守一方。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且有四兩撥千斤之勢,意境中的理想動勢。

有詩意,有禪意,更有民族之骨氣!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群峰競秀》賀淦蓀

素描寫生:汪明強

“動勢盆景”理論啟迪著我們的思想,讓人樂思綻放。“自然的神韻、活潑的節奏、飛揚的動勢、寫意的效果。”是它的核心理論,符合唯物辯證法及自然規律和美學法則。它講究以動為魂,因為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統一是相對的。動勢與均衡兩者的矛盾變化統一,把動放在矛盾的主導方面,立足於動,使之動靜結合、反覆交替、千變萬化。一傳自然之神,二傳作者之神,融二神於一體。

“動勢盆景”是先生多年的心血,也是自然美與法則美賦予盆景人的創作靈魂。更是廣大盆景人勞動智慧的結晶。因此,當下盆景界許多優秀作品的創作思想與表現形式,無不與動勢盆景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絡,難以走出“動勢盆景”理論的宿命。

這一理論的問世,與其說是先生對盆景界的貢獻,不如說是他的一種擔待。作為一個從事藝術理論的教育工作者,對於盆景創作理論的總結,更有著一種義不容辭不可推卸的責任。

先生常說: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我認為正是這種平凡,才能代表廣大盆景人的利益;才能唱出廣大盆景人的心聲;才能更好地為廣大盆景人服務;勇敢地走在時代最前列。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西風烈》 賀淦蓀

“風動式”是“動勢盆景”的一種形式。它不等於“動勢盆景”,更不是風吹“一邊倒”。之所謂樹不動,風動;風不動,意動。創作者思想上的“動”,導致形式上的“動”。意識上的“動”形成風格上的“動”。規律上的“動”,構成法則上的“動”。與其說,賀淦蓀先生創立了“動勢盆景”理論,不如說他發現和總結了盆景藝術創作的規律,奠定了盆景藝術創作的理論基石;指出了盆景藝術創作發展的基本方向。

“動勢盆景”理論,是以楚文化為根基,是盆景藝術創作的基本屬性。俗話說:“規範有定式,創作無定型。”規範是共有的規律,創作是具體的形式。創新不是脫離實際的編造,更不是隨意的標新立異、沽名釣譽。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必須堅持走繼承發揚的道路,即萬變不離其宗。“推陳出新,百花齊放”永遠是藝術創作的宗旨。藝術創作永遠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後,讓我們再次唱響賀淦蓀先生的那段經典名言:“在深化單體造型的基礎上走樹石、叢林、組合多變之路,因為這條路在盆景藝術的創作中最具表現力、最能充分表現自然美、反映社會美、創造藝術美和意境美。我們只能見景才能生情,看到叢林才能聯想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現萬水千山,只有樹石結合才能表現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對於作者,只要走樹石、叢林、組合多變之路,有多大的本領就能發揮出多大的本領,有多少藝術才華就能體現出多少藝術才華,這也是讓中國盆景能夠真正步入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八駿圖》

材料:六月雪,龜紋石

規格:盆長180cm

作者:趙慶泉

《八駿圖》:

是以一幅從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畫為創作原型。作品構思新穎巧妙、文人氣息濃厚,有文化底蘊、有人生感悟,是一件經典“樹石組合”的水旱盆景。八匹駿馬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栩栩如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依地小憩,彷彿享受著“綠水青山”帶來的愜意。自然飄逸的樹冠,跌宕起伏的附石,潺潺流動的溪水交融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該作品蘊含著傳統文化的記憶,又不因循守舊。且靈苗獨探、自然生趣,製作含情、組合成景,好一派詩情畫意的秀麗景象!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巴山魂》

材料:米葉冬青,龜紋石

規格:盆長130cm

作者:田一衛

《巴山魂》:

凝望巴山的人文古道,難捨蜀水的萬卷斜陽。這一山水盆景,打破常規,衝出創作邊界束縛,採用無邊波形的漢白玉平板盆,來表現大千世界的寬闊。整個畫面寬而不虛、虛中有實、虛實相依的自然景緻。給人以山巒巍峨屹立、江河揣流濤濤,山不填江、江不淹山、山不離江、江不棄山的親密虛實空間和生態和諧的視覺美。最終達到盆景本身的自然美,構圖上的法則美,畫面中的意境美,是理想中的“動勢盆景”!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歡聚》

材料:朴樹,榆樹,海南留萼木,雀梅,李氏櫻桃,細葉福建茶,火棘

規格:長100cm,高80cm

作者:黃就成

《歡聚》

是運用七種不同的樹種創作出不同形態的嶺南盆景。突出組合盆景中小中見大,小中見老且古樸蒼勁的藝術風格。整個畫面彷彿似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歡聚一堂以彰顯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傳統文化。

微型組合盆景是中國盆景一大特色。單體突出線條的變化,以各種形式來表現動態美。以向背、顧盼,求得整體的和諧統一,是人們喜聞樂見的盆景表現形式。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淦溪九曲》

材料:對節白蠟,龜紋石

規格:盆長150cm

作者:馮連生

《淦溪九曲》:

該作品充滿了對故鄉的懷念之意及歌詠之情,感悟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以“樹石組合多變”的創作思路,塑造出了一幅碧樹春曉、淦水曲流的生動畫面。近山遠景,坡地水岸、逶逸曲折、自然景觀秀麗、歲月源遠流長。“樹石組合”不僅是構圖的需求,更是人們遵循自然、保護自然、迴歸自然的方針指導。“樹石組合”不是簡單的分子組合,而是多彩生命的體現,更是對大自然本身的一種致敬。他們相輔相成、共映春暉!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登高望遠》

材料:榕樹附石

規格:高85cm

作者:魏積泉

《登高望遠》:

是一盆榕樹附石盆景。榕樹在福建地區是旺財風水樹。其種類繁多,樹式千姿百態,是福建盆景首選的盆景材料。該作品是由兩株提根榕樹與石頭的有機結合,一高一低依石而安。他表現出了樹木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運動生成的樹像,又展現了石頭的美好形態。他們互相呼應、顧盼有情、登高望遠、氣勢不凡。具有劍指蒼穹,縱觀天下之氣魄且渾然天成、樹石並進、相依相伴!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景名:《樵夫之作》

材料:榆樹,鐵礦石

規格:盆長120cm

作者:張先覺

《樵夫之作》:

這幅樹石叢林之作,無論是思想境界還是藝術技法都有一定的高度。作品風格迥異、構思新穎巧妙,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符合自然界的叢林法則。該盆景選用榆樹作主要材料,樹幹組成複雜多變,樹葉錯落有致、疏密相見、春意盎然。所有樹幹猶如刀砍斧劈,形枝頓挫曲折、相互穿插、枝附影從、礦石點綴、組合有序,叢中藏景、以景顯境,講述了樵夫樸實平淡的生活。當今社會,幾乎沒有樵夫這個職業了,他那種忘我工作,追求平淡的生活方式值得深思。樵歌互答,此樂何極。

今天看來,“動勢盆景”,並非流派。我們不能狹義的理解“動勢”二字,因為它早已成為了詩情畫意的代名詞!

當今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德藝雙馨的盆景人,他們為中國盆景事業的發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賀淦蓀先生只是其中的一位。

感謝以上盆景界的各位大師對賀淦蓀先生的支援!

感謝全國盆景人對賀淦蓀先生的厚愛!

不求世俗盆中景,為乞人間真善美。

願我國的盆景事業有著美好的未來!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TAG: 盆景動勢景名自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