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品《孫子兵法》: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 始計篇》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

子之所慎,齋戰疾。(《論語》)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老子》

說文:兵,械也。從持兵之兵士,引申為戰事,軍爭之事。看說文,不僅僅在字之本義,更在於其字之引申義,推而擴之。

從兵器就能展開到天下的紛爭之整體,這個思維就厲害了,小能見大,引發大的象。這就是我們古之一貫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人之修身,到對天下治亂的影響。一人之兵器,到天下之爭鬥的整體,這是一貫的。字裡乾坤大,書中日月長。

我們讀書,要活讀,觀日月乾坤,觀人心之動,觀大小,古今,人我,經權,觀態勢,觀動靜,這樣就有趣了。一句話,引發一堆閒話,閒思,廢話,這就是讀無用之書,作漫漫之言。

說遠了,再拉回來。

大事,死生,存亡,察。

大事,有什麼大事?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事不能飄,不能空,不能不落地,所以大事要從小事觀,從小事做起。所以統帥要多在軍營裡走一走,察一察,多與士兵談談心,和士卒生活在一起,這是小事。

君王多去體察民情,看看百姓心中想什麼,期待什麼,安於什麼。古時候采詩官到民間采詩,就是觀民風,觀民情,體民心。後來,這個通道被隔絕了,君主只想聽到歌頌之聲,這樣獨陽不生,也就脫離了實際。

死生之地,誰的死生?不僅僅是士卒的死生,將軍的死生,而是一國的死生,百姓的死生,戰端一開,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家庭破碎,戰亂,不管成敗,老百姓都要受難。

國家的存亡,也要系之於戰爭。存亡,還涉及到一個文明的存與亡,軍事,也是文明之爭。夷夏之辨,夷夏之爭,就是文明的戰爭。我們從夷夏之爭的角度觀孫子兵法,從文明競爭的角度觀戰爭。

所以,不可不察啊!

整個孫子兵法,就是有這四端,大事,死生,存亡,察之。

TAG: 死生大事存亡之器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