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近幾年

,你總能看到不少弘揚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和影視作品。

比方說宣傳“落語”藝術的《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和北野武主演的《紅鱂魚》。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主打傳統“花牌”遊戲的《花牌情緣》等等。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它們大都成功破圈,不光是在本國颳起一波復古風,也讓國外觀眾結結實實地感受了下他國傳統藝術文化的power。包括你我。

在國內,其實也有些類似的作品。比如說曾小火過一陣子的《閃光少女》,裡面那段西洋樂和民樂鬥法的片段你一定至今還記得。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再有《孫子從美國來》,老年皮影藝人靠著祖傳的技藝復活中央混血的孫子的心。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其實,我們對於傳統都具有著好奇心,世界的更新運轉也正是依賴著傳統的支撐,不然時尚界怎麼會有“多少年一迴圈”的定律呢?

然而,這類作品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而傳統和現代的齒輪之間銜接得也並非嚴絲合縫,時不時會發出些

不和諧之音

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百鳥朝鳳》,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

在眾多的嗩吶曲中,就屬於它最具代表性,把嗩吶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

電影《百鳥朝鳳》中實際沒有出現過這首曲子,而是將它作為一個

意象符號

,代表民樂的輝光,也喻指民樂藝人們尊嚴和對技藝的珍重。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無雙鎮的小地方。

嗩吶,可以說是這裡百姓生活的靈魂。

無論婚禮還是喪禮,沒了嗩吶都運轉不能。這是一門能從你滿月吹到頭七的樂器。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焦三爺是鎮上的頭號嗩吶手,一曲“百鳥朝鳳”被他演繹的神乎其神。他素來講究原則,德行不夠的人想讓他吹一曲,沒門。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主角遊天鳴自小跟焦三爺學嗩吶,其間吃過的苦比你吃過的地溝油還多。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用蘆葦吸水練肺活量

仗著懂規矩、肯吃苦,天鳴受到焦三爺的青睞,被指定為接班人,學習“百鳥朝鳳”。

可一晃十幾年,到了他當真開始接班的時候,世道卻變了——無雙鎮的魂變了。

婚禮上,天鳴帶著自己的班子賣力地吹奏,不想辜負師傅的臉面。結果,他換來的卻是一句:

別TM太當回事了,隨便吹吹就得了。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傳統和現代的碰撞集中體現在一場壽宴上,跟天鳴的嗩吶班一塊被請來的,是一支長槍短炮皆有的現代化樂隊。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不僅如此,人家還有一個身著豹紋、露大腿的主唱,一扭一晃,男人的心都跟著亂丟蕩。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咋個比?沒得比。畢竟這玩意在很多人眼裡早已過時,甚至就是根長那啥。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鎮上的竇村長去了。業已退隱,並且罹患肺癌的焦三爺重新出馬,吹了一曲“百鳥朝鳳”,吹到嗩吶口只往外滴血。不為別的,只因竇村長的德行配得上這曲。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不久,焦三爺也去了。天鳴在他的墳前也吹上了那曲“百鳥朝鳳”。同一首曲子,不同時間演奏,送給同一個時代——人們還把嗩吶當魂兒的時代。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陳凱歌有次跟吳天明閒聊,說他拍這片時的狀態就是“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

和當年文天祥悼念風雨飄搖的大宋一樣,《百鳥朝鳳》也是一首寫給民間曲藝的輓歌。

時代不同了,傳統曲藝似乎已半截身子入土了。

然而傳統民間曲藝真的徹底死了嗎?

倒也不見得。不信你去快手上看看就知道了。

人類對於傳統的好奇心,在短影片平臺上表現得尤為顯著。

提起民樂,別以為快手上只有那些土味群裡發來逗樂的影片。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其實,快手上從不乏民間藝人正八經的表演影片。藉助平臺的傳播,他們中的一些還成了小有名氣的紅人。

“陝北林林樂隊”這個賬號可能有人聽說過。

開啟他的快手介面,便有一股黃土地摻著黃河水的味兒撲面而來。

只見一個目測三十多歲的小夥,舉著一手臂大小的大嗩吶,從黃土高坡吹到陝北窯洞,從田間地頭吹到宴席酒樓。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連《沙漠駱駝》這種邪教神曲,也能被他用嗩吶吹出來。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這位小夥名叫張喜林,是陝西綏德縣的一位嗩吶藝人。

綏德縣的嗩吶文化有五六百年的歷史, 在陝北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黃土高坡上,沒什麼能比一曲嗩吶更能傳達陝北人民那股豪放不羈的勁頭。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據說,嗩吶是張喜林他家的家傳手藝。從一小開始學,至今已吹了二十多年。

早先時候,他只是抱著試試新玩意兒的目的把自己吹嗩吶的影片傳到快手上。

可誰知道,這些影片很快就成了老鐵們的心頭好。

“你這嗩吶聲,咋都聽不夠”、“吹得真好”、“這才是陝北嗩吶的調調”、“黃土地的專配”。

在快手老鐵們的盛讚之下,張喜林的粉絲數已經躥到了將近12萬。一天不聽他吹一嗓子,有的人就一天都渾身難受。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快手還有位嗩吶好手叫陳力寶,電影《百鳥朝鳳》裡的幕後嗩吶演奏者就是他。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現實中,他是中央民族樂團的演奏家。網路上,他又是快手的當家嗩吶手。

“嗩吶面前人人平等。

陳力寶有著這麼一句名言。

在他看來,人人都可以學嗩吶,都可以繼承這門技藝。

如今,僅憑藉著在快手上教授嗩吶,他的收入就超過了40萬。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嗩吶不是吹死人喇叭的,很低俗的那麼一件事。

他一直渴望幫嗩吶藝術正名。

看來,這些民間傳統曲藝,一旦找到了合適的土壤,也能來上一波逆時代生長。

包括那些春晚上被你預設為“刷手機時間”的戲曲節目,可能遠比你想象得更受歡迎。

舉個例子,像呂劇、晉劇這種不太出名的劇種,在快手上也能搜到相當多的傳承者,而且大都粉絲不少。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老舍曾說過,

民間通俗文藝是平民百姓須臾不離的精神食糧,其重要或僅次於小米兒和高粱。

換句話說,傳統民間文藝就像是一壺陳年老酒。當下可能不是人人都愛,但總有人沒事就砸吧著嘴,念想著它的醇香。

另外,這些陳年老酒有時也能與時俱進,比方說民間文藝中的當代網紅——雲南山歌。

淫者見淫,智者見智。面對《老司機帶帶我》、《兩個婆娘一個郎》、《花心婆娘愛帥哥》這些大膽直白的歌曲,有人覺得它們不堪入目。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但照我看,正是照著這份直白和接地氣,從群眾中走出來的雲南山歌才得以在歷史浪潮中倖存。

畢竟,群眾藝術不反映群眾的喜好口味反映誰的呢?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這些民間藝術,無不是當地人的形象剪影。影像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民樂提供了傳播媒介。

如上文所說,影視技術的出現給傳統民俗傳了把火。

而正好有一種紀錄片型別叫做“

民族誌紀錄片

”,專門旨在用人類學的視角去觀察記錄民俗。

可以說,

民族誌紀錄片是專業介紹和傳播民間藝術的最佳形式

在中國的各大音樂院校中, 只有上海音樂學院一直致力於民族志紀錄片領域的耕耘。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音樂學府,上海音樂學院從建國初期開始對中國傳統音樂實施影像記錄。

就像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記錄下民國京劇一角譚鑫培的身姿那樣,當年賀綠汀院長曾延請眾多民間藝人進入課堂,並把這些瞬間捕捉為影像,留下不少珍貴的資料。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而如今,上海音樂學院又在今年的8月26日到30日聯合國家民族博物館舉辦了“

第一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

”系列學術活動,用以推動華語音樂影像志的發展,促進音樂文化的傳承。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準確的說,它是

中國第一個以音樂/聲音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節

在電影節期間,共有30部風格迥異的影片進行了展映,共設立了11個獎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獲得了金獎和銀獎的《吳門琴話》和《樂生聲年》兩部影片。

蘇州怡園堪稱是中國近代琴脈的發軔之地。百年間,吳地琴人操縵不輟,其中吳兆基影響至深。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2018年,恰逢吳兆基誕辰110週年之際,幾位吳門老琴家為紀念他展開了一場古琴音樂會,用自己的理念傳遞古琴文化。

《吳門琴話》記錄的便是這場音樂會以及幾位老琴家的生活姿態和琴學思想,試圖展現古琴文化中“

清微淡遠

”的含義。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片子裡有一段尤為令人印象深刻,講的是修琴人裴金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別人送來一把琴,和他另一把琴是同一塊木頭做的,做好後的這兩把琴就再也沒在一起過。

他那天把琴放在一起了一個晚上,說:今晚讓你們好好聊聊天,下一次見面不知又要幾百年了。

人與琴、生命與藝術的關係在那一刻瞬間躍然畫面之上。

《樂生聲年》是一部密切追蹤臺北市孔廟樂生的訓練生活,以此照見“

祭孔大典

”這項文化的作品。

祭孔大典是中華文化中相當珍貴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流傳了2500年。但如今,只有像臺北市孔廟這樣的少數孔廟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樂生聲年》試圖透過平易近人的內容,拉近觀眾與這項傳統的距離,讓更多人認識到傳承文化背後的艱辛,令「樂生」這項文化得以持續傳承下去。

除了上面兩部片子之外,另有一部影片值得注意——斬獲特別貢獻獎的《傳習館春秋》。

1993年11月,中國中央樂團國家一級作曲家田豐自籌資金,帶領一群來自雲南邊遠農村的少數民族民間藝人,創辦了「雲南民族文化傳習館」,以此保護瀕臨滅絕的少數民族文化。2006年,傳習館因經濟困難和其他糾紛被迫解散。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影片詳細紀錄了傳習館的興衰發展過程。展示了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巨大的矛盾。

在影展現場,評委給予本片以相當高的評價:

“原中央樂團作曲家田豐先生生前對修復雲南民族音樂生態的實踐,是改革開放程序下、中國邊疆社會文化發生深刻變化激盪的時代中,音樂界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影片真實而客觀地記錄下田豐和他的傳習館從開辦到停辦的七年風雨曲折之路,是國內較早使用影像方法完成的音樂檔案,極具社會和歷史價值。”

不要總抱怨這個世界的千篇一律。

如那些影片所展示的那樣,在現代文明的邊陲,其實還潛藏著無數個多彩的另類空間。只不過,已經安於隱形的封閉舒適圈中的我們,往往已經失去了去挖掘它們的動力。

多元

跨界

專業

,可以說是“華語音樂影像民族誌”展映影片的關鍵詞。而它也同樣表現在評委陣容上。

例如曾拍攝過《敦煌》、《絲路》等優秀紀錄片的導演劉寧寧,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副會長兼滿族音樂研究達人劉桂騰,等等,無不是各行業當中名字擲地有聲的大佬,最大程度地確保了評審環節的專業性和公正性。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傳承經典 推崇新人”,可以說是是本屆“華語音樂影像民族誌”的核心概念。參展的作品,大都出自年輕電影人之手。

他們的使命,可能就像《紅鱂魚》裡說的那樣:

不斷地講述著傳統,更新著傳統。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而對於這些繼承者,北野武老爺子也早已用它的武式名言給予了激勵: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你爺爺的嗩吶已經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頭好

我桃等著你的在看

TAG: 嗩吶百鳥朝鳳傳統影像民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