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當孩子說髒話、狠話的時候,父母更要關注孩子內心的本質需求,態度上重視,行為上淡化。

——鹿媽

◆ ◆

作者 | Ms懂

昨天,正準備睡覺,收到一位粉絲的發來的訊息:

“我家兒子最近總是不停地說屎尿屁!越制止,他越興奮。已經完全控制不了,他整個人就沉浸在‘臭粑粑炮彈’的海洋裡不能自拔……有時候還會飆狠話‘臭媽媽,我打死你!’

這是怎麼回事啊?我兒子別是不正常吧?”

其實不少父母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會發現孩子“屎、尿、屁”等各種不雅詞彙、以及“殺死、砍頭”等恐怖語言說個不停。

有一次在地鐵上,我也因為二寶的“口無遮攔”而感到特別尷尬:

一位年輕的阿姨給2歲半的二寶讓座,我提示她應該“謝謝阿姨”,誰知道一向溫和的她突然氣鼓鼓地說了句:“謝謝臭阿姨”,本來眉開眼笑的那位阿姨瞬間有點尷尬。

正當我與二寶溝通這件事時,那個讓座的阿姨下車了,她還不忘補一句:“大臭阿姨,再見!”

面對一車的人,真的覺得無地自容。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後來給她講故事, 她的小腦袋瓜總能把好好的一個故事拐帶進“屎尿屁”的大坑裡。

有一次我們一起讀一本講食物的繪本,明明畫著美味的冰激凌,她看了以後,兩眼放光地說:“啊!冰激凌粑粑真好吃。”

我問二寶,你還喜歡什麼食物時,她高興地補充道:“臭尿尿、臭屁股、臭腳丫,還有臭鼻屎……”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寶寶越來越重口味了,天天把“屎、尿、屁”掛在嘴邊。

這時,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以打罵的方式來懲罰禁止。

孩子們為什麼會罵人?

1. 詛咒敏感期:“語言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指出:

“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大概在3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他們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語言會產生強有力的效果,於是就會開始喜歡不分場合的使用,這是孩子詛咒敏感期的特殊表現。”

不少父母有時會因孩子的“狠毒”而傷心氣憤。

其實,越是親近的人,孩子才越喜歡用這些語言去攻擊對方。

當我們驚訝、氣憤、傷心、無奈時,孩子其實都在偷偷地觀察著我們的表現,

我們越是激動反應,孩子就越興奮,越喜歡去用。

因為他們從我們的種種激烈應對裡,獲得了力量感和控制感。

許多家長擔心,如果這時期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以後會一發不可收,成為一個人見人厭的壞孩子。

其實,不必如此擔憂,因為孩子的詛咒敏感期是階段性的,只要不多加干涉,幾個月後,孩子大多會自行恢復正常。

2. 模仿

每當聽到孩子罵人的時候,父母們的怒火就一秒鐘上頭。

通常來說,年齡較小的孩子只是在模仿和重複他們曾經聽到過的話。

透過模仿,他們在鍛鍊自己的語言技能,傷害和攻擊他人並不是本意。

所以,當父母聽到孩子們罵人的時候,首先要明白這不是孩子的錯。

這就好比是孩子感冒流鼻涕了,但病毒並不是孩子身上產生的。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3. 表達情緒

當孩子罵人的時候,他們未必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相比內容,讓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罵人時的語氣,這也是父母們應引起警惕的地方。

孩子們觀察到大人們通常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出一些不好聽的話。

這樣的行為就像是流感,從大人身上傳染到孩子們身上,然後在孩子們之間互相傳染。

孩子們會覺得,當他們自己被孤立、受到威脅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這麼做。

他們會自然而然說出這些儲存在腦子裡的狠話和髒話,而且說的語氣都和當時聽到的一模一樣。

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罵人,而是一時想不到什麼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糟糕的情緒。

他們試圖透過自己的行為向周圍人說明:

“看到我現在身處什麼樣的環境嗎?這裡又吵又鬧的,我要讓你們知道這有多麼讓人不舒服!”

然後他們就說出了之前聽到的那些語言。這是孩子求助的訊號。

4. 吸引關注

對孩子而言,有時候負向的關注,也好過沒有關注。

比如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有可能喜歡透過罵人的方式,來獲得關注。

比如進入小學後,孩子開始尋求老師或者異性的注意。這個時期,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孩子,心理上會非常渴求接納,尋求夥伴。

而為了滿足這個需要,孩子們就會發展出一系列行為,“說髒話”就是其中之一。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孩子愛說“髒話”

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1. 環境隔離

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有段時間,由於工作上的一些問題感覺鴨梨山大,我時不時不小心就冒出一句“煩死了!”

有一天,兒子和奶奶在爭執要不要多穿一件衣服,幾個回合之後,兒子不耐煩地吼了一句:“奶奶煩死了!”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說那句話了。

所以,營造健康、和諧的語言環境是首要手段。

從源頭上杜絕髒話和狠話,孩子自然就沒法進行模仿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先得檢視、約束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家裡有個愛飆狠話、髒話的人,孩子的這種行為會很難消除。

其次,有意識地將孩子從有髒話、狠話存在的外界環境隔離開來,比如減少和愛說髒話、狠話朋友的來往。

2. 解決孩子表達方式匱乏的問題

鄰居家的孩子,自從有了二胎妹妹之後,原來乖巧明理的他,性情大變,經常在家裡發脾氣。

有一次,他衝著妹妹大喊大叫:“都怪她,我現在才那麼慘,摔死她算了!”

家裡人一下愕然,劈頭蓋臉地把他罵了一頓。

其實,他並不是真的那麼想傷害妹妹,只是他一下子無法適應爸媽態度的轉變、關愛的減少,心裡難過又不知道怎麼發洩自己的情緒,情急之下才說出那樣過分的話。

孩子還小,他們還不懂得如何紓解自己的情緒,特別是不開心、憤怒的情緒,有時候就會透過說髒話、飆狠話,宣洩自己的難過和憤怒。

我們要深入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鼓勵他表達自己的心情,幫助他找到更好的發洩方式。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咱們就要注意灌輸有關情緒方面的表達方式,比如:

“你在別人面前批評我,我感覺很傷心”;

“我並不想分享玩具,不要強迫我”。

即便月齡偏小的孩子還不能掌握如此複雜的表述,但卻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他表達情緒,而不是壓抑情緒或發洩情緒。

同時,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尋找疏導心理的替代方式,比如尋求抱抱、短暫哭泣和玩具訴苦,把悲傷畫出來等較溫和的方式,這樣,孩子就不會只想到用說髒話來表達訴求了。

3. 不過度反應

孩子說髒話罵人的行為,如果我們強行地去制止,對孩子大發脾氣、動手打孩子,那我們就輸了。

因為打罵只會更加刺激他,即使孩子在我們的“淫威”下閉嘴了,但在心裡卻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疤。

就像“禁果效應”所說的: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父母越禁止孩子說髒話,卻越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孩子會更喜歡,也會繼續說。

想想我們,我們有時候也會隨口便冒出一句帶著髒話的口頭禪。

其實孩子也和我們一樣,說所謂的髒話認為好玩,有時也用來表達自己,甚至他們用這些話來表示自己在成長。

對於孩子說髒話,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內心的本質需求,而不是表面上的髒話行為。

所以我們不要反應過度,而是態度上重視,行為上淡化。

4. 用情感連結來回應孩子

有些孩子說髒話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這個時候,孩子所需要的實際上是情感的連結,孩子渴望的是你的關注,所以用情感的連結來回應孩子,而不是直接回應髒話這個詞本身。

你可以嘗試這麼說:

“你又說了這個詞呢,聽起來你想引起我的注意呢。”

“來,我們來擁抱一下。記住如果你需要我的時候,你也可以直接告訴我的,比如說 ‘媽媽,我需要你’或者 ‘媽媽,我需要你抱抱我’哦。”

給孩子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反應都會很有幫助,除了擁抱之外,摸摸頭、微笑和裝傻的迴應都會很有幫助。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總的來說,咱們要重點關注怎麼幫助孩子們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才是導致孩子們說出不良語言的根本原因。

孩子們情緒爆發的時候,還要被父母嚴肅斥責,只會給他們火上澆油。

父母可以等孩子情緒緩和之後,等雙方都平靜下來,再來和孩子討論解決說髒話的行為,效果會更好。

孩子長大的過程真的是情況不斷,從一歲半“撞頭打自己”到“可怕的兩歲”再到滿嘴“屎尿屁”,你會發現,孩子每走過一個階段,都是小小生命的一次突破。

多關注孩子,多陪伴孩子,接納他的行為,並正向引導,這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孩子愛說“屎尿屁”,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

設為星標

”★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滾出去”、“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這樣做比打罵有效10倍

TAG: 孩子髒話情緒父母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