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後宮詞》

唐·白居易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清 無款 斜倚熏籠圖橫幅

橫77釐米,縱47.5釐米;絹本,設色

畫中描繪妙齡女子烏髮盤結,頭戴抹額,身披藍色大氅,衣飾華貴典雅。五官端莊,眉清目秀。斜倚熏籠,手持書卷,年輕貌美卻滿含憂傷。工筆設色,細緻嚴謹,人物衣飾及熏籠的篾絲都清晰可辨。

題跋:許承堯題自作《夢江南》詞一闕,款署“意有所觸不自知,聲之悲矣。歙縣許芚。”

王家佐題自作《菩薩蠻》及《夢江南》詞兩闕,款署“悅陶王家佐。”

鈐印:“疑盦”朱文長方印、“悅陶”朱文長方印。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熏籠,是一種罩在香爐外面的“籠”形器物,材質一般是竹,木,陶瓷,琺琅等,大小不一。古人常常把衣物、被褥等放置在籠上燻蒸。

《東宮舊事》記載:“太子納妃有薰衣籠,當亦秦漢制。”可見,早在秦漢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熏籠。在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中就出土了燻爐、熏籠,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置放生活用品和起居用具的北邊箱裡,有大小熏籠各一,大者高二十一釐米,小者高十五釐米,依大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功用,竹籠上面均敷以細絹。

相傳宋代大學士梅詢每天出門前都會把官服放在籠上燻透,為了防止香味散失,出門都還要捏著袖口,一直到辦公的地方才鬆開袖口。上層社會的人們喜歡把衣服、被褥、手帕等放在熏籠上,使之燻透,既可以取暖,又可以薰香。在薰衣之外,熏籠還可用來薰香溫暖床上的被褥。在寒冷的冬夜時分,以熏籠薰香被子,是富貴人家臥室裡的常景。“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一個小小的熏籠溫暖了整個嚴寒之冬。

“斜倚熏籠”的題材經常出現在女性題材繪畫之中,似乎已經成為古代閨秀們流行的一種“行為藝術”。畫中女子們大多慵懶地倚著熏籠,眉宇間籠罩著淡淡的憂傷。“御紗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燻”,“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燻”,與其說燻的是衣衫裙裳,不如說是女孩子那份愛美的小心思。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清 汪恭 寒夢初醒圖軸

橫64.5釐米,縱139釐米;紙本,設色

畫中描繪宮燈高懸,青衣女子側坐朱凳,斜倚熏籠,凝視前方,憂思重重。畫風工整細膩,線條圓勁流暢,設色古雅。

題跋:“霧閣輕寒夢初醒,華鐙漾映琉璃屏。春衫用澣玉井水,為郎心愛蓮子青。解弢館雨窗,新羅山人詩畫。璞軒主人屬餘仿之,時嘉慶辛未長夏銷暑校石齋中,紫石生恭記。”

鈐印:“汪恭之印”白文、“竹坪”朱文、“書畫禪”白文三印。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清 湯祿名 梅窗仕女圖軸

橫31釐米,縱107釐米;紙本,設色

畫中描繪窗前老梅一株,枝幹虯曲,含蕊飄香。窗內盛裝女子慵懶地倚著熏籠,凝視眼前的寒梅,眉宇間籠罩著淡淡的憂傷。

題跋:“問夜何其夜正闌,坐也難安,臥也難安。熏籠斜倚聽漏殘,燭已燒乾,淚已流乾。爐火重添雜麝蘭,豈為春寒,只為心寒。紈衣不耐五更單。今日長嘆,明日長嘆。調寄《一剪梅》,湯祿名倚聲。”

鈐印:“樂民”朱白文、“樂民六十後作”朱文二印。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熏籠這樣一種嫋嫋升騰出幽香的古代香器,不僅於嚴寒之冬為人們保溫取暖、滿室生香,營造出高雅怡情的自然意境,更是一幅幅“斜倚熏籠圖”中道不完的閨中心事。

文字:肖融 李豔紅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熏籠|香水vs取暖神器——看古人如何優雅地生活

TAG: 熏籠斜倚釐米設色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