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甫蔡村

走進黃甫蔡村

朝霞還沒有浸潤熱度,內斂溫和地把一片暈黃撒在萬物頭上。白雲在高空中悠閒地漫卷,仲夏的空氣中都是怒放花朵的悠長氣息。6月6日8點,在河南省孝文化促進會張富領會長帶領下,到新鄭市梨河鎮黃甫蔡村進行孝文化與鄉村振興調研。

關於新鄭我曾做好功課:其是春秋初期作為姬友封地的鄭國,源遠流長的故事很多,其中鄭莊公掘地見母始於《左傳·隱公元年》,流傳於民間:鄭莊公姬寤生,是鄭國第二代國君鄭武公的大兒子,因為鄭武公夫人武姜在生他時差點難產而亡,即使貴為太子也不受母親待見。隨後武姜生下次子叔段,對兩兄弟更是冰火兩重天,甚至多次要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公元前743年,姬寤生上位當了國君,除了要求給叔段上好的封地,武姜竟然裡應外合協助叔段謀反。鄭莊公在平定了叔段的叛亂後,便把母親武姜安置在城潁,一怒之下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但過了一年多,鄭莊公就後悔了,後在潁考叔的建議下“掘地見母”,最終母子和好。

車子一路南去,窗外的景色漸漸由剛硬的鋼筋水泥森林變為柔軟的田園風光。遠處方方正正的金色是收割過的麥田,迅疾湧動的金色方塊是大地對豐收的致禮,苗距勻稱的花生地裡有農人彎腰除草,遮陽帽下黝黑的面孔恬淡安然。

核桃樹、桃樹、杏樹,各種樹木組成浩浩蕩蕩的綠氤氳了我的眼眸時,皇甫蔡村到了。迎接我們的是張會長的朋友黃先生,他帥氣健談,頗有文化造詣,說起村子的方位風物和民俗狀況瞭然於胸。他在手機上給我看村子夾角的河流,博學多識是我對他一面之緣的定位。九個村民小組兩千多口人的村子,因為農忙併沒有見到多少人,隱在濃綠中的小路因而顯得清冷孤寂。

走過一片片莊稼地,一壟壟的豆角、黃瓜、玉米佔據視野,黃先生說這是歸鄉的人在這裡租地,過起了把酒事桑麻的生活。農村是人老歸根的去處,黃先生就在村裡蓋了房子安置年老的父親。老人家精神矍鑠,步態行為不像七十多歲的人,他曾是一個抗美援老的復原軍人,老人不平凡的經歷讓我對他肅然起敬。黃先生說老年人不適應城裡生活,給老人建了好房子,讓他生活有品質,能夠安享晚年,自己也要常常回來陪伴老人。高高矗立的房屋主體已然完工,黃先生告訴我今年年底可以裝修好,父母就可以入住了。房間佈置和城裡一樣,我從那些精細的佈局中分明看到一個孝字,看來黃埔寨村還真是一個孝文化底蘊深厚的村子。

走進黃甫蔡村

孝不僅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還是振興鄉村的重要基石。交流中,我聽到張會長給丁支書謀劃鄉村發展的那些美好願景:由溱河和洧河交匯的村中河流雙洎河的治理:修棧道、種荷花、設遊艇,隨著預想的藍圖,我彷彿已經看見平靜的湖面上泛著粼粼清波,棧橋上行走著親密的情侶,雨後的荷花上滾動的水珠,手搖的木船上飄蕩著歌謠……

孝是中國社會幾千年實踐的歷史傳承,大孝為國為人民,小孝為父母,鄉村發展,文化振興是根本。傳統的孝文化引領社會風氣、尊老、敬賢、感恩是孝文化的基本理念,孝文化的浸潤必將起到引領人迴歸本真,凝聚人心的作用……回程的車裡,聽著張會長對孝道的闡釋,雖然車內空調壞了,溫度至少超過攝氏40度,汗水一次次漫過臉頰,但我的心卻是一派清涼——我明白了孝文化促進會的辦會理念,看到了他們為弘揚傳播孝文化的辛勤付出,也懂得了他們雖然來自各行各業,卻能夠會聚一起同頻共振的原因……

不管多忙,以後這樣的活動,我想我還會參加。

TAG: 文化鄭莊公黃先生鄭武公武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