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材、入殮、出殯,滿族傳統葬俗拾零

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少數民族,其先祖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肅慎人。在中國,滿族人主要分佈在東三省,其中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及烏蘇里江流域為最多。在白山黑土的滋養下,滿族人世代耕耘著這片廣袤肥美的土地,創造了東北人特有的地域文化。

在東北眾多傳統民俗文化中,滿族人的葬禮習俗,無疑是東北人最常見、又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那聲聲超越歷史的悲音,那悽悽穿越時空的哀泣,那陣陣撕心裂肺的呼喊,在一場又一場無奈的葬禮上,演繹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備材、入殮、出殯,滿族傳統葬俗拾零

在過去,滿族人有家廟,廟內藏有家譜。家裡有人去世後,要立即在炕下架起三塊木板,把屍體頭朝西放在木板上,緊接著就是報喪、報廟、燒飯等儀式。滿族人的葬禮儀式,大抵要經歷備材、喪儀、掛布幡、入殮、停靈、出殯、下葬等環節,接下來一起看一下,滿族人的喪葬習俗。

【備材】

在過去,老人過了50歲,子女就要上山為老人砍木頭,所砍木頭多為果松(紅松)。然後請專業的老木匠做兩口韃子荷包(俗稱“棺材”)準備著。如有城裡人去世,則無需備棺材,直接到棺材鋪購買即可。現在人去世,多數準備壽衣、壽盒,只少數地區仍保留土葬習俗。

備材、入殮、出殯,滿族傳統葬俗拾零

【喪儀】

看過清宮劇的人都知道,滿族人非常講究禮節。尤其在婚喪嫁娶等重大場合,儀式禮節更不能少。在滿族人的葬禮上,喪儀是非常講究的。當老人狀況不好時,就要為其淨身穿衣,俗稱“穿壽衣”。

然後把靈床放在南炕前,頭西腳東。老人嚥氣的時候,全家老小都不能哭泣,需等老人安靜地離開。老人嚥氣後,要用白布(紙)蒙臉,同時用白線綁住雙腳,這叫絆腳絲(入殮時開啟),還要在死者手裡放兩個硬幣,表示死後有錢花。

備材、入殮、出殯,滿族傳統葬俗拾零

緊接著孝子用手捏死一隻公雞,放在死者靈床前,俗稱“倒頭雞”。然後眾親友開始哭泣,邊哭泣邊哭訴,內容多是逝者生前的事蹟,這在當地稱“哭九場”。如果是家中的長輩去世,兒女要穿白色的孝衫。孝衫要過七天後才能脫下來,然後在百日祭奠時,穿上孝衫上墳燒紙,然後脫孝。

【掛布幡】

家裡老人一嚥氣,首先要在院子的西南方豎立一根七米長的木杆子,木杆頂端懸掛大紅布幡,俗稱“魂幡”。布幡一經掛出去,親朋鄉鄰都會紛紛趕來,在靈前磕頭後,按男左女右分列兩旁,直到夜間。直系親屬要在靈前輪流“守夜”“守夜”的人不能睡覺,天冷時攏火堆取暖。喪家要準備酒和食品,供“守夜”人飲用。

備材、入殮、出殯,滿族傳統葬俗拾零

【入殮】

滿族人入殮要擇吉日吉時,入殮時棺材放在南窗下,棺內糊紙,然後在底層鋪上篩過的土,土上再鋪一層黃紙,然後擺放七個銅錢,俗稱“墊背錢”。按照當地習俗,屍體從屋裡抬出時,不能天日照死人,更不能從房門抬出死人,因為房門是給活人走的,忌諱死人經過。所以入殮時要用遮陽物支起棚子,然後把屍體從窗戶抬出(長子抬頭、其他兒子抬腳),裝入棺內為入殮。

【停靈】

在過去,滿族人的停靈儀式,需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而定。死者停靈的時間分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有錢人家的長輩去世,可以停靈七七四十九天。生活困難的人家老人去世多數會隨時出殯。現在人去世,一般停靈三天。三天有大小之分,小三指晚上死那日算一天,大三指晚上死那日不算一天,而且入殮、出殯同一日舉行。停靈時,“孝子”不能離開靈棚,朝夕守靈。

備材、入殮、出殯,滿族傳統葬俗拾零

【出殯】

滿族人的出殯日期多選擇單日,如果選擇雙日出殯則意味著死雙人,被當地人視為不吉利。出殯日早上,要安排人到祖墳地“打井子”。打井時由外姓人把土取出放在一邊,等棺木落葬後填埋用。“打井子”時大家齊心協力往下挖,“井子”要挖到二尺八寸深就可以了。

出殯開始時,要把院中的布幡從杆子上取下來,孝子或孝孫舉幡走在葬禮最前面引路,其他紙紮、孝眷等跟在後面,邊走邊撒紙錢,一路哭喪著向墓地走去。(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滿族入殮停靈出殯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