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大千居士”的藝術大師

他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與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畫派”。他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他就是一代大師——張大千。

張大千(1899年~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19年,到松江禪定寺為僧,法號“大千”。此後便以張大千為名,別號“大千居士”。張大千的繪畫風格,經歷“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後以心為師。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60歲後在傳統筆墨基礎上,受西方現代繪畫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獨創潑彩畫法。

張大千: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大千居士”的藝術大師

1919年從日本留學歸來後,張大千拜前清名士曾熙和名家李瑞清為師。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首次辦畫展,100幅作品全賣完。四川張大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永翹說:“張大千牢記石濤的‘搜盡奇山打草稿’,把中國走遍了。”

張大千的畫兼具八大、石濤的粗獷,唐寅、沈周的細潤。30年代徐悲鴻就稱讚:“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但是傳記作家包立民認為:“倘若再推後十年,張大千赴敦煌禮佛,面壁莫高窟三載歸來,也許徐氏會改口說‘張大千,千年以來第一人也’。

70年前,張大千攜家眷和門生去敦煌取經。除了臨摹壁畫,他還清理流沙,修路開道,登記編號了309洞石窟,是為莫高窟編號的第一人。

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回憶:“在臨摹敦煌壁畫時,父親不知花了多少財力、物力,還向銀行貸款,聽說把一傢俬人銀行都拖垮了。他日以繼夜地在敦煌洞窟裡畫呀畫,進敦煌時滿頭青絲,回來時兩鬢斑白,那時他才40多歲。”

張大千: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大千居士”的藝術大師

“不是傳他破壞壁畫,甘肅那邊讓他走,他還會呆下去。”李永翹說。蒙受不白之冤,張大千在後來的《我與敦煌》演講裡,才第一次表白:那三年的敦煌面壁,是自己書生報國的方式。

歷史學家陳寅恪評價道:“大千先生臨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畫,介紹於世人,使得窺見此國寶之一斑,其成績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範圍。何況其天才特具,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能在吾民族藝術上,另闢一新境界。”

“在我看來,張大千的潑彩潑墨在他一生是最具創造性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郎紹君說。60年代張大千衰年變法,獨創潑彩繪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傳席說張大千的潑彩“對畫界有巨大的影響,對劉海粟、謝稚柳、何海霞等或多或少都有啟發作用”。

“潑彩,是張大千發明的。古有潑畫,今有潑彩;張大千的潑彩,有很深的傳統淵源。中國當代畫家,張大千數第一。”畫家謝稚柳這樣評價。

張大千早年對古人的繪畫作品進行了眾多的臨摹與學習,尤其是對石濤與八大山人作品的模仿更是讓他的技藝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不僅在技藝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將他帶入了繪畫的語境中,讓他達到了“師心為的”境界。不僅如此,張大千為了深入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學習與研究,對歷代壁畫的臨摹、石窟藝術等也悉心研學,他在作畫中師古而不擬古,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優秀之處,同時也對中國畫進行了一定的改進與創新,在思想上他也是一位獨行俠,堅持自己的道路與風格。

張大千: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大千居士”的藝術大師

一生熱愛旅行的張大千主張親臨自然界進行感受,看多了才可以體會到物體的情感,感知所謂的物態。在他水墨畫中,既有石濤書書法的剛勁,也有自己不拘一格的風采,既有山水畫的意境,也有個人特色的瀟灑,他的書法看似飄逸遒勁,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名家字畫困於出手,想找正規拍賣平臺運作,有緣者可與老何溝通壹伍貳,柒玖捌貳,玖陸陸柒無任何前期費用。其它勿擾!實則綿柔感性。在他清淡雅緻的工筆畫中,可以發現他對隋唐繪畫的技法掌握之透。葉淺予曾經對張大千評價說其是中國畫家中最為勤奮的一位,因為對古畫臨摹之多且每幅作品都到十幾遍的地步。所以這也是在此之後張大千可以臨摹作品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很重要的原因。

在張大千早期的作品風格中,主要是以精細的工筆畫為主。作品風格華麗且高貴,用筆瀟灑且磅礴,更是在當時被稱為藝術界中的李太白。他的畫風轉變則開始於對敦煌壁畫的學習與對民間藝術的瞭解,在之後他創作則開始注重人文藝術與自然的相結合,尤其是在該時期創作的仕女圖,更是其藝術生涯的代表時期。

張大千的一生中所創作的文人畫數不勝數,其中不僅顯露出一位藝術大師的對造型與色彩運用的天賦,同時也體現出藝術匠人對待作品的嚴肅謹慎的態度,不僅流於作品的表面,也深深地包含在內在思想與歷史文化中。而這也是讓張大千被國內外所讚譽的重要原因。

TAG: 張大千臨摹敦煌潑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