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永樂時期釉色品種很多,可分為釉下彩、釉上彩及一色釉三大類。一色釉即單色釉,並非都無紋飾。永樂時期的一色釉,一改元代和明初青白單調的色澤,燒製出極負盛名的甜白、影青、翠青、冬青、鮮紅、藍釉、黑釉等各具特色的新品種。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明永樂青花園景花卉紋盤

(一)釉裡紅:此時的釉裡紅大器,除前述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的署永樂元年與四年款供器雙環耳大瓶外,還有纏枝蓮三足鼎爐,器口平齊、折沿束腰,圓腹下承三足,朝天雙耳;其造型與青海省瞿雲寺藏“大明永樂年施”款的紅銅鎏金大爐完全一致。除此,小件器皿有胎薄體輕的梨壺及盤、碗等,色澤鮮豔,可與同時期的鮮紅釉媲美。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明永樂鮮紅釉盤

(二)金彩:金彩早在唐、宋、金、元時就已用來裝飾陶瓷,如唐代鄭仁泰墓出土的陶俑,以及五代越窯器,宋代定窯器,元代白釉、紅釉和藍釉器等。加繪金彩,增添了紋飾的美感,使器物顯得雍容華貴。永樂金彩品種,有青花加金和紅釉加金。

故宮博物院與山東省曲阜孔廟均藏有永樂青花金彩碗,裡心繪荷蓮,內外壁繪纏枝苜蓿花,並填以金彩,底足有青花或金彩圖案款。清代嘉慶、道光時,青花苜蓿碗常仿此圖案款。這種金彩紋飾,雖塗金大部分脫落,但從紅澄澄的遺痕光澤仍能辨出其成色十足。清末和民初的仿品,由於金的成分中摻銅或採用的是洋金,呈淺黃或黃綠色,亮度不足,顯得漂浮。因此,考其金彩成色,可以作為明、清金彩器斷代的依據。而且,不僅限於瓷器鑑定,其他鎏金銅器也可以用此方法佐以參考。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明永樂青花加金彩纏枝苜蓿花紋碗

(三)影青釉:永樂時青色釉有三種:影青、翠青、冬青。永樂影青釉是仿宋、元影青釉的品種。明初影青器不多見,至永樂時,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影青瓷才嶄露頭角,但由於胎質不同,與宋、元影青有明顯的區別。宋、元影青胎體不甚透亮。永樂影青胎體玲瓏,透影性強,釉質肥潤,並有較大的氣泡佈於釉中;釉面雖青,卻很淺淡,仍可分出濃重與淡雅之色;製作之精細,較宋、元影青更為上乘。另外,其裝飾方法也與宋、元影青不同,多在碗的外壁雙勾纏枝蓮花紋圖案。由於釉面玻璃質強,在已刻畫的紋飾輪廓線內形成積釉現象,把紋飾襯托得格外清晰秀美。因刻花的積釉處顯青色,故名“影青”或“隱青”。僅見撇口碗,形狀如同永樂高足碗去掉高足,口沿較薄,撇口,外撇度大,器型線條優美。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明永樂影青暗花纏枝蓮紋碗

(四)翠青釉:釉色青嫩如翠竹,色澤光潤,是當時創新的釉色之一。常見器物有蓋罐和高足碗。其胎體和器足處理規整。器面多光素。因釉汁隨器身各部位的凹凸起伏面而垂流積釉,從而使蓋罐的肩部色澤淺淡,下部濃重,尤其邊沿垂釉現象突出,玻璃質感強,釉面內含密集的小氣泡。蓋罐肩部常配有三、四系,頂蓋渾圓微凸。成化鬥彩器中也有這種形狀的小蓋。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明永樂翠青釉罐

(五)冬青釉:色澤較重,具有宋、元龍泉釉的效果,故也稱之為“仿龍泉釉”。釉色青中閃綠,蒼翠欲滴;釉質肥厚,多小氣泡及垂流現象;施釉均勻,釉面玻璃質感強,口邊釉薄處閃白,並且微露胎骨;也偶有勻淨無氣泡的。冬青釉為永樂時創新的品種之一,器型不多,僅見罐、碗、高足碗等,高足碗均有篆書款識。罐的肩部除光素無系者外,裝飾有幾種:或均分三個小圓系,或露胎凸起火石紅梅花,或以梅花托出小系,器身則刻花或光素。

明永樂時期瓷器鑑定——各品種特徵及例舉

永樂款冬青釉高足碗

圖片來源於網路、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路、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TAG: 金彩影青永樂青釉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