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 | 涼州賢孝《白玉樓掛畫》考證與賞析

(本文2013字,閱讀需要約5分鐘)

涼州賢孝《白玉樓掛畫》,又名《苦節圖》《張彥休妻》,取材於秦腔傳統劇目《白玉樓》。而秦腔《白玉樓》則是根據清代袁棟創作的雜劇《白玉樓》改編而成。

非遺文化 | 涼州賢孝《白玉樓掛畫》考證與賞析

據南京師範大學趙婷婷的碩士學位論文《清代中期戲曲家袁棟研究》中介紹,袁棟,字國柱,一字漫恬,號玉田,別署玉田仙夫,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卒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享年六十五,吳江人,諸生。

袁棟一生科舉不順,四十幾歲後毅然放棄科舉功名,埋頭書海,潛心著述。其創作的雜劇有《陶朱公》《賺蘭亭》《桃花源》《白玉樓》等八種。

在秦腔發源地陝西省,有一種與涼州賢孝類似的曲藝形式陝北說書,其中也有《白玉樓》的曲目。傳統陝北說書書目分為傳書與記書兩大類,書匠一般將傳書表述為“奸臣害忠良”,記書則為“相公招姑娘”,簡單明瞭易懂。《白玉樓掛畫》無疑是最為經典的那一類記書之一。

在涼州賢孝《白玉樓掛畫》中,白玉樓是女主人公,她被丈夫張彥休棄,歷經艱險,最終破鏡重圓。

為什麼這個故事也叫作《苦節圖》呢?

“苦節”一詞意謂儉約過甚。《易經》中有“節卦”,卦辭曰:“節,亨。苦節,不可貞。”孔穎達註解說:“節須得中。為節過苦,傷於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節,不可貞’也。”

後來,“苦節”演變成指婦女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白玉樓被張彥休棄後,仍然衷情於前夫,在病中她將自己的身世告訴金秀蓉,金秀蓉憐之,為畫《苦節圖》一幅。後來張彥在金府見到了白玉樓掛起的《苦節圖》,遂與白玉樓相認。正是如此,這個曲目也叫作《白玉樓掛畫》,掛的畫就是《苦節圖》。

說起“白玉樓”這個名字,很是有趣,它涉及到唐代詩人李賀的一個典故。李賀才華橫溢,號稱“詩鬼”,無奈天不與壽,27歲就英年早逝。據《全唐文》中卷七百八十《李商隱十 李賀小傳》中記述,李賀晝見緋衣人,雲“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遂卒。後來“白玉樓”或者“李賀赴玉樓”由此成為文人逝世的典故,指才子英年早逝,或指文人逝世。

袁棟將女主人公的名字定為“白玉樓”,一方面預示了其命運多舛,另一方面似乎也是隱喻自己與李賀的同病相憐之處。李賀,字長吉,本是唐朝宗室,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李賀生於約公元791年,卒於約817年,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李賀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正是因為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導致李賀英年早逝。

涼州賢孝《白玉樓掛畫》人物眾多,情節複雜,跌宕起伏,感人肺腑。這裡主要述說張彥與白玉樓的故事。

書生張彥家境貧困,娶妻白玉樓。白玉樓聰明賢惠,每日討飯供養丈夫讀書。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張彥家的禍事起自其嬸母錢氏。錢氏品行不端,與屠戶周剛私通,恰好被白玉樓撞見。錢氏因為自己的醜事被撞見,竟然毒計棒打鴛鴦,她先下手為強,誣陷白玉樓不貞,在外面偷情,敗壞門風,逼迫張彥休了白玉樓。張彥一時被奸人矇蔽,就休了白玉樓。錢氏一不做二不休,又串通商人江夏將白玉樓騙走,以坐實白玉樓的罪名。途中,江夏強逼白玉樓成親,白玉樓情急之下將江夏推入江中。之後,白玉樓趕忙逃走,她女扮男裝,改名為丈夫的名字張彥。

駙馬金彥芳的女兒金秀蓉奉旨飄彩擇婿,正巧白玉樓路過,眼看其容貌秀美,就用綵球砸中了白玉樓。白玉樓生怕惹禍,立即逃之夭夭。金秀蓉見跑了夫婿,派人打聽,只知道砸中的名叫張彥,因而認定張彥就是其夫婿。

白玉樓逃至郊外,不料又遇到強盜李彪,行李馬匹被打劫一空。白玉樓絕望至極,便在林中自縊。此時,恰好駙馬金彥芳剿匪路過,救下了白玉樓。聽說白玉樓是張彥所休之妻,金彥芳憐之,遂收為義女,令人送回京城府中安置。

在駙馬府中,白玉樓與金彥芳的女兒金秀蓉姊妹相稱,同居一室。白玉樓生病了,金秀蓉就悉心照顧,她可憐其身世,為其畫《苦節圖》一幅,表達其忠貞不二的心意。

再說張彥,白玉樓走後,他懊悔不已,就出外四處尋找,也來到了京都。恰好遇到皇帝開科取士,便應試並高中狀元。張彥奉旨拜見駙馬、公主,看到了《苦節圖》,遂與白玉樓相認。

看到這個涼州賢孝故事,再結合袁棟的身世,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在張彥的身上寄託了袁棟的夢想,也即金榜題名,他鄉重逢,美人相伴。正所謂: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真乃人生三大幸事也。

作者簡介:

趙大泰,武威人,陝西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碩士,致力於涼州賢孝的蒐集整理和研究。

編 輯 :李元輝

統 籌 :張長寶

非遺文化 | 涼州賢孝《白玉樓掛畫》考證與賞析

涼州文化研究

一個有文化溫度的公眾號

版權歸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能用於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須經同意,違者必究。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涼州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 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標題和內容。

圖片來自網路。

TAG: 白玉苦節張彥李賀袁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