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論語》|“子謂《韶》”“居上不寬,為禮不敬”二則詳解

再讀《論語》|“子謂《韶》”“居上不寬,為禮不敬”二則詳解

關注我們

3.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本則標點依據程樹德《集釋》)

●《韶》,舜時的樂曲;《武》,周武王時的樂曲。

《集解》:“孔曰:‘《韶》,舜樂名也。謂以聖德受禪,故曰盡善也。《武》,武王樂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曰未盡善也。’”

《集註》:“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舜紹堯致治,武王伐紂救民,其功一也,故其樂皆盡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遜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徵誅而得天下,故其實有不同者。”

楊伯峻《譯註》:“‘美’可能指聲音言,‘善’可能指內容言。”

楊逢彬《新注新譯》:“從《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所記季札觀樂來看,‘美’不僅指音樂而言,也指內容而言,包括文辭的美。‘善’可能指內容的教化方面而言。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堯‘禪讓’而來,故孔子認為‘盡善’;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討伐商紂而來,孔子便認為‘未盡善’。”

孔子喜歡《韶》樂,聽了《韶》樂曾“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上古的堯舜時代,是孔子理想中的太平盛世,而《韶》樂大概也是中正平和的,符合孔子的審美理想。而周武王的《武》樂,是表現戰爭內容的,我們猜測,音樂必定激昂盛大,但孔子大約還是嫌它“多殺伐之聲”,所以說它還“未盡善”。

●譯文:

孔子評價《韶》說:“美極了,而且好極了。”評價《武》說:“美極了,卻還不夠好。”

3.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居上不寬”,“居上”指居於上位者。楊逢彬說:“‘寬’不帶賓語時,多表示寬厚;統治者的寬厚,當然也包括實行‘寬政’。”

《皇疏》:“此章譏當時失德之君也。為君居上者寬以得眾,而當時居上者不寬也。”

《集註》:“居上主於愛人,故以寬為本。為禮以敬為本,臨喪以哀為本。”

●“吾何以觀之哉”,《皇疏》:“此三條之事併為乖禮,故孔子所不欲觀,故云吾何以觀之哉。”說這樣的君主,孔子看也不想看他了。楊伯峻《譯註》採用這種說法。但從語氣上看,“觀”單純地解釋為看,似乎不是很恰當。

《集註》:“既無其本,則以何者而觀其所行之得失哉?”“觀”為“觀其所行之得失”,朱熹的理解更合理一些。楊逢彬《新注新譯》譯為“觀察”,與此相仿。

●譯文:

孔子說:“居於上位不寬厚,行禮時不嚴肅認真,參加喪禮時不悲哀,我還根據什麼來觀察他呢?”

TAG: 盡善孔子居上盡美楊逢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