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詩詞中,羈旅行役、思念故鄉的題材是很常見的

。人們用詩詞表達內心情感,是人之常情,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李白的《靜夜思》,這首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唐詩,寫的不就是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月夜思念故鄉的情懷嗎?月亮不僅成為情感的寄託,甚至成為思鄉的代名詞。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而當他們歷經幾十年的羈旅生涯與遊子生活,迴歸故里之時,落葉歸根的感慨,漂泊半生的感慨、時光流逝的喟嘆,也會觸動他們埋藏在心底的情感。

唐代有一位詩人賀知章,他是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也是千古名作《詠柳》的作者

。賀知章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求學,三十七歲考中進士,又在仕途上工作了長達五十年的時間。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賀知章已經八十六歲高齡了,他辭去官職,返回家鄉。這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賀知章畫像

回到家鄉,賀知章面對人生易老與世事滄桑,他心中無限感慨,於是寫下了兩首詩

。這兩首詩有相同的題目《

回鄉偶書

》,詩題中的“偶”字,不只是說詩作得之偶然,還透露了詩情來自生活、發於心底的這一層意思。

第一首《回鄉偶書》是這樣寫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開篇句“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自己幾十年客居他鄉的事實,又流露出詩人喟嘆歲月流逝,芳華已逝的感傷情懷。

次句“鄉音無改鬢毛衰”,(鬢讀音是cuī,頭髮疏落的意思),詩句的意思是說,詩人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

詩人從鄉音入手,具體寫出自己容顏已老的狀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這一句是詩人真摯情感的流露。

家鄉,是每個人魂牽夢縈的地方

。詩人客居他鄉多年,但對家鄉並沒有忘記,思念家鄉的情感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濃烈,我不忘故鄉,故鄉還認得我嗎?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從第一、二句中的描寫中,能看出詩人顯然已經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他將自己置身於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詩人一路行來,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而越不平靜起來:

當年離開家鄉,是何等的青春年少,是何等的風華正茂;今日回到家鄉,容顏衰老,鬢毛疏落。

想到這一切,不禁令詩人感慨萬千

。因為回到家鄉,講著從小就諳熟的家鄉話,用親切的話語與家鄉的人們打招呼,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多年未見的時空隔閡。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時光的年輪在詩人的容貌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或許家鄉的人們已經認出這位從遠方而來的風塵僕僕的行人。但詩人脫口而出的家鄉話,或許會讓他們覺得,這一定是這一方水土養育出來的人,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他離開了這方水土,現在又回來了。

回到家鄉,那熟悉的一草一木甚至會勾起兒時的回憶,那是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是充滿童真童趣的嬉戲遊玩的地方,只不過當年他曾攀爬過的小樹如今已成為濃廕庇日的參天大樹。

家鄉是沒有生活壓力的地方

。聽著熟悉的鄉音,迎著親朋好友的祝賀,詩人終於會感到,這才是屬於他的地方,是一個可以把所有牽絆放置一旁,可以全身心地去感受溫馨氣息的港灣。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的描寫中,轉而描寫了一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

。“笑問客從何處來”,對家鄉的孩子們來說,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對詩人來說,孩子們的這一問是很沉重的,引出了詩人的無窮感慨。自己的容顏衰老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

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

細微之處見端倪,無聲之處言有聲:

寫詩人迴歸家鄉時的感傷之情,卻借戲劇性的歡樂場面表現出來;寫自己的感受,卻從孩子們的詢問的語氣中傳達出來。

兒童的語氣和問話的場面極富生活情趣,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這首詩最為精妙的地方在於,短短的四句詩中,卻包含了在時空隔閡下的三種對比:

第一種

是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這突出了詩人離開家鄉的時間跨度是很長的;

第二種

是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

第三種

對比是白髮老人與天真兒童的對比。

透過三種對比,詩人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自己回鄉時的歡愉和人世滄桑的感慨,並且將這三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

賀知章的第一首《回鄉偶書》寫的是詩人回到家鄉時的見聞感受,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喟嘆歲月流逝、芳華已逝的感傷情懷。

全詩採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一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但回味無窮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詩人到家以後,透過與親人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喟嘆歲月流逝、感傷芳華已逝之餘,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來,

於是賀知章寫下了第二首《回鄉偶書》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篇。“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於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

詩人之所以不厭其煩重複這同一意思,無非是因為一切感慨都是由於離開家鄉幾十年的原因引起的

所以在第二句,詩人順勢展開有關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的、客觀的、籠統的敘事,其實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

可以想到的是,在詩人回到家鄉後,那些在孩提時代與詩人一起嬉戲許多家鄉的朋友,他們或許早已經離開了人世。這裡有必要提及一下,賀知章回到家鄉時已是86歲高齡,這一年齡在唐代來說,是很高壽的,即使賀知章同時代的詩人,也很少有人能活到這個歲數。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賀知章甚至還能記起他們的名字,他們在夏天捕捉蝴蝶、河邊嬉戲、水中游泳,夜晚捉蟋蟀的場景歷歷在目,可是孩提時代的快樂再也找不回來了。

賀知章在回來的路上,或許不止一次地想到:等回到了家鄉,見到那些在孩提時代就一起嬉戲的朋友們時,一定要提起他們童年的快樂時光和童年趣事。可是真正回到家鄉才發現,他們早已去世了,他埋藏心底的童年快樂無法與人分享了。此時詩人的內心是很失落的。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杜甫在《

贈衛八處士

》中寫道:“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杜甫這四句詩的大意是說:青春壯健年少歲月能有多少,轉瞬間你我都已經兩鬢如霜。打聽昔日朋友,他們大半都已去世,詩人內心激盪,不得不連聲哀嘆。

用杜甫的這四句詩去註解賀知章的“近來人事半消磨”一句,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的。賀知章因為親友的而引出的種種嗟嘆,無不包蘊其中

因為不勝列舉,詩人只好籠統地一筆帶過了。三、四句筆墨盪開,詩人的目光從人事變化轉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上。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周圍三百餘里

。據史料記載,鏡湖的名字來源於東晉王羲之。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會稽太守馬臻將山陰和會稽兩地來水彙集成湖,是為古鏡湖,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有“

鏡湖三百里

”之稱。

鏡湖在唐代是著名的城市湖泊。大詩人李白遊覽鏡湖之後寫下了“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 ;杜甫遊覽鏡湖之後也曾有“

越女天下白,鏡湖五月涼

”的名句;白居易盛讚鏡湖“

稽山鏡水歡遊地,犀帶金章榮貴身

”;朱慶餘也感嘆鏡湖風光“

稽嶺好風吹玉佩,鏡湖殘月照樓臺

”。

唐代的很多詩人都遊賞過鏡湖,也在鏡湖留下華麗的篇章,他們的濃墨重彩是中國城市湖泊文化的先聲。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唐朝中葉之後,鏡湖逐漸湮廢,至宋已大部分成為耕地,賀知章的故居就在鏡湖之旁。賀知章的告老還鄉回到鏡湖,代表了人類對於精神家園的迴歸。在唐以後上千年的鏡湖文學發展歷程中,這條線索始終貫穿其中。

雖然闊別家鄉的鏡湖已有幾十年的時光,但鏡湖裡盪漾的水波與四周盎然的的春色卻一如既往

。詩人獨立鏡湖之旁,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觸自然湧上了他的心頭,於是他又寫下了“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句。

詩人以“不改”反襯“半消磨”,以“惟有”進一步發揮“半消磨”之意,強調除鏡湖的水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幾乎已經變化淨盡了。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從直抒的一、二句轉到寫景兼議論的三、四句,看似是詩人徐徐道來,描摹不著邊際,其實這是詩人巧妙地使用了文學作品中的

反襯手法

。從側面的描寫中加強了詩人所要抒寫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了。

詩人的情感寄託在一系列表示時間跨度的詞語中,可以說這些詞語是維繫詩人情感的紐帶

。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迴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與第一首相比較,如果說詩人初進家門,見到家鄉的孩子們時也曾感到過一絲置身於親人之中的欣慰的話,那麼,到他聽了親人的介紹以後,獨立於波光粼粼的鏡湖之旁時,詩人內心的情感無疑已變得愈來愈感傷了。

賀知章的兩首《回鄉偶書》,詩人以真實的來源於生活的場景、樸素的毫不雕琢的語言、低沉的韻律,以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又以高於生活的藝術化的手法,將人們引入了詩的意境

。像這樣源於生活,發自內心的詩,是難能可貴的。

賀知章回到老家後孩子們都不認識他,於是他寫了兩首詩,道盡遊子心聲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賀知章的兩首《回鄉偶書》,從詩人回到家鄉後的所見所聞中展開筆墨,以富於生活氣息的片段和富於戲劇性的場景中描寫了回鄉後的感受,賦予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和人生體驗,詩作蘊含了詩人自己對的情緒和感受。

藝術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越深刻,想象力越豐富,付出的主觀思考越多,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也就越強。

賀知章的兩首《回鄉偶書》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範之作,這也是這兩首詩傳唱千年經久不衰,甚至在某一個瞬間能盪滌人的心靈,勾起人們濃濃的思鄉情結的原因

TAG: 詩人鏡湖家鄉賀知章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