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搭配骨笛樂聲看推文效果更好哦~

我和我的部落從遠方一直逃難至此,本在此地過了幾年安逸生活。

可是近來天神不知為何總是發怒,天空中總是閃過一道又一道的白光,我部族人們不得安寧,寢食難安。

望著那些面帶愁容的族人和空空如也的陶罐,我知道,是時候該挺身而出,為大家做點什麼了。

部落中所有成員都認為我的笛聲具有靈性,直衝雲霄能與天地間的神明溝通。

如今,我站在祭壇上,在眾人矚目和幾位長老的喃喃祈禱之下,我在誠惶誠恐的祭天拜地儀式,用這支骨笛為大家吹上最後一曲。

望天神保佑我的族人們能相安無事。

一曲完畢,我放下手中的仙鶴骨笛,閉上眼睛,等待著高高懸起的石斧落下……

今天我們要介紹是

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它是中國最早的樂器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這就是

賈湖骨笛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賈湖骨笛M282-21 藏於河南博物院

01. 骨笛長啥樣?

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發現了一處有著重要意義的新石器時代前期遺址,考古學家經過調查發現

賈湖遺址距今約7800年-9000年

1983年至2001年間,專家分別對賈湖遺址進行了7次發掘。迄今為止,已出土40多支骨笛。我們今天介紹的這支七孔骨笛屬於

中期骨笛

,可吹奏出

六聲和七聲音階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笛身長度約為23。6釐米,上面整齊排列著7個直徑約為0。4釐米的圓孔。

開孔圓潤,並且孔徑達到高度一致

骨笛通體呈褐色,因石化而變得光滑晶瑩。儘管已歷經8000多的風雨滄桑,

骨笛仍然光亮潤澤,風骨猶存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這支笛子之所以被稱為骨笛,是因為它由

鶴類禽鳥尺骨截去兩頭,鑽孔製作而成

。尺骨就是鳥類的翅膀中部最硬最長的骨頭。

賈湖骨笛的製造材料全部都是仙鶴的尺骨,沒有其他動物的骨骸。這是因為古代先民認為丹頂鶴是仙界的神鳥,具有通天能力,故稱為仙鶴。

用仙鶴尺骨製作骨笛,就能和神靈溝通,以獲得上天庇佑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清金地五彩緙絲一品文官仙鶴補子 藏於濰坊博物館

古人們還認為

仙鶴可以報時,知物候

。因此用鶴骨製作骨笛,希望能和仙鶴擁有同樣的能力,為他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幫助。

此外,鶴骨還有作為骨笛原材料的天然優勢,那就是

鶴骨的構造

。尺骨上長大羽毛的地方,會有與之對應的16個乳突,而每支骨笛的開孔都正好在乳突上。因此,專家推測古人其實本來並不懂如何開孔,只是恰巧發現乳突於是便在上面鑽孔,並製成骨笛。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 出土的賈湖骨笛

研究發現,

賈湖骨笛有雌雄之分,也就是骨笛的音調和長短粗細也有關係

。雄鶴尺骨做的骨笛粗長,而雌鶴尺骨做的骨笛細短。因此雄性骨笛音調低,聲音渾厚;雌性骨笛音調高,聲音悠揚。

李時珍《本草綱目》:“鶴骨為笛,甚清越。”

由於先人們對仙鶴的原始崇拜,再加上仙鶴的結構優勢,

鶴骨便成了製作骨笛的理想材料

02. 什麼是骨笛?

得到一根仙鶴尺骨之後,那要怎樣才能將「骨」變為「笛」呢?

首先需要去除尺骨兩端的骨節,

形成中空的骨管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鶴骨中空

有了笛子的雛形之後,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

設計音孔的位置

,因為孔位、孔距直接關係到音準和音階,所以需要精準巧妙的設計以及長年累月的經驗。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從出土的部分骨笛中,還能觀察到當年先人們設計音孔時留下的痕跡。有學者透過研究這些橫線劃痕發現,

賈湖先民們對音孔的設計恰好和後世透過複雜計算得出的音律相吻合,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

確定好音孔的位置之後,最後一步則是

需要鑽孔

。鶴骨外堅而內空,但是硬度也非常高,是人骨硬度的一倍。

有人也許會疑惑:

在新石器時代,先人們究竟是用什麼工具鑽孔,使得鑽出來的孔十分規整、孔徑一致的呢?

隨後在遺址發現的一些一頭粗一頭尖的“矛”形石頭解決了這個問題。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 賈湖遺址中出土的石鑽頭

這種黑色小石頭是

燧石

,俗稱火石,是一種矽質岩石,最大的特點就

硬度高

,所以加工起來很是費力。當然,“矛”形的造型並不是天然形成,而是由

先人們人為加工

經過專家的研究調查證明,古人用於鑽孔的鑽頭,就是

採用水晶和燧石等較堅硬的材料製成的,這些鑽頭尖銳而鋒利

儘管用這種鑽頭進行鑽孔非常吃力,但是憑藉燧石自身的硬度,

只要古人們“功夫深”,最終就能將鶴骨磨成笛。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國家寶藏》中的M292:21骨笛

專家們曾經試圖在丹頂鶴骨管進行仿製復原研究,可最終要在鶴骨上鑽孔動用到電動臺式鑽床加鋼質麻花鑽頭才能鑽成。

可想而知,

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採用原始工具製作骨笛並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古人熟練的技巧,還需要“鐵杵磨成針”的堅定信念和恆久耐心。

03. 骨笛能怎樣?

說來說去,這支骨笛好像還是與現代笛子無異。它的出現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年代最早、儲存最完整的樂器實物

。它的出土,推翻了“中國笛子西來說”和“七聲音階外來說”。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古人們當時認為笛子是胡人、也就是西域羌人的發明創造,也就是所謂的“羌笛”,並非華夏族原有的樂器。

賈湖骨笛的出土,推翻了人們的認識

其實早在3-4萬年前,德國就已經發現了笛子。不過

這支笛子僅有2-3個孔,只是能發聲

。而賈湖骨笛卻能奏出完整的音列,因此骨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樂器。因此,骨笛是最早的樂器這一說在國際上頗有爭議。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德國出土的“骨笛”或“木笛” 僅有2-3個孔

古樂中的五個基本音階分別為:宮(1Do)、商(2Re)、角(3Mi)、徽(5Sol)、羽(6La)。五聲後來又發展出變徵、變宮兩音,合為七聲。

宮商角徵羽的說法最早見於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時期,而賈湖骨笛早在8000年前就已經能奏出七聲音階。

當賈湖先民在骨管上刻痕鑽點,比照這些標準開孔制笛時,“律”的概念便隨之刻寫在中國的音樂文明史上了。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宮商角徵羽五個基本音階

除了奏出完整的樂聲及一些變化音外,骨笛的功用不僅僅只是一件樂器。就像開頭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樣,

它還可能是一件祭祀的法器。

上古時代有一個傳統, 就是

一旦遇到特別重大的災難的時候,氏族的領袖往往是以身殉社,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貢品向天神謝罪

《呂氏春秋》介紹,湯推翻夏朝奪得天下,天下大旱五年絕收。於是湯到桑林祈禱,剪去頭髮,磨爛自己的雙手,拿身體血肉作為犧牲,向上天贖罪。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古人與神靈溝通

在當時的一個墓葬中,有一個墓葬特別的特殊,主人是一個壯年的男性。他的四肢儲存完好,唯獨沒有頭骨,取而代之的是8個龜鈴,後來學者就推測這可能是

一個巫師或者是一位以身殉社的酋長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賈湖遺址考古挖掘現場

在賈湖遺址的300多座墓葬中,大部分墓主是沒有隨葬品的。而

擁有骨笛的墓主人,墓葬形制較大,隨葬品高達60件

。這足以證明骨笛的擁有者在當時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們可能是各個時期的氏族精英、宗教領袖和部族首領,而手中的骨笛正是他們身份的標誌

賈湖骨笛的發現,改寫了中國音樂起源的時間和歷史,將華夏文明史前推4000年。這支8000年前的笛子

至今仍能傳出悠揚的遠古笛聲,向我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故事,讓我們對古人的智慧產生敬畏。

【國寶揭秘】來自8000年前的“初音”

△賈湖骨笛 現展於國家博物館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是8000年前人類的呼吸,那是中華文明的初音與先聲。」

想看更多精美文物?盡在博物官小程式

TAG: 骨笛賈湖尺骨仙鶴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