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老子·21】黃曉明:【孔德之容】章講述:【孔德之容】章講述

【白話老子·21】黃曉明:【孔德之容】章講述:【孔德之容】章講述

編者按

:《白話老子》系列釋出系黃曉明老師2020-2021年間講授《道德經》81章的音訊,經志願者結合講義整理為文稿,主講人補充校訂而成,具有義理深入淺出、聯絡生活工作、可讀性強等特點,即日起正式連載釋出原版語音和文稿,歡迎廣大愛好者閱讀分享。

【白話老子·21】黃曉明:【孔德之容】章講述:【孔德之容】章講述

《白話老子》21期:【孔德之容】章

講述:黃曉明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

以此

【解說】

老子論道,主要有4個章節:第1個章節是0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第2個章節是14章,第3個章節就到了21章。我們這個週二學了20章,20章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因為老子是完全地感通了大道,所以他叫做“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食母有什麼特徵呢?或者說怎樣才能食母呢?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就能理解怎樣才能夠食母,你是需要有德的。當然你完全地食母,那麼你就必須要有“孔德”。這“孔”是怎麼理解呢?孔,它是美好的意思,就是這個德是非常地美好。孔在甲骨文當中,左邊是個子,右邊是個小鳥,所以它是個“求子的候鳥”。古人說,這個家庭添人丁了,這是好事,所以“孔”有美好的意思。那像我們所知鳥類的孔雀,這個“孔”就表示很漂亮的意思。

所以“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第一是說你有德,這個德必須符合於道;第二,我們說什麼叫合於大道?無私合於大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當你在為他人做奉獻的時候,當你把自己多餘的財貨、把自己多餘的真知奉獻給他人的時候,這就是大道之行也,這就是德。

所以,有道必有德,有大道必有大德。那表示真正地要想感通大道,首先要有德;當你想完全地感通大道,那必須有大德。所以53章講:“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在完全感通大道的狀態下,他就進入了對大道的深度返觀。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為,在漢語中,也有創生的含義,如:

高叟之為詩也(孟子)

。“道之為物”這個為,就是創造的含義,在義理上,我認為是更勝於“作為”的含義。“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意思是當大道開始創生“物”的時候,她是表現為只有“惚”和“恍”這兩種物的存在形式。

結合第4章的“湛兮似或存”,就可以明顯看出:湛,非常接近本體,什麼都沒有,猶如一塊透明的玻璃,或者非常乾淨清澈的水;此狀態下,還沒有惚恍,也沒有象帝。然後才創生了惚恍。

什麼是惚?惚,就是內心感覺到“忽”的存在。透過漢典可以查到:忽,就是中國古代的長度和重量單位。1忽等於1/3000釐米,或者1/20000克,表示這個東西又微小又很輕。所以,我們詞語當中就有忽然、疏忽、飄忽、忽視,都跟忽這個本意有關係。我們引用《莊子·應帝王》混沌與倏忽的寓言來判斷:忽,就是基本粒子。

那“恍”是什麼呢?恍,就是內心感覺到有一種光。如恍然大悟,心中一亮,明白了某個事理。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也就是在惚恍之中,逐漸地出來一個“象”。我們曾經解釋過什麼是象?象,就是一種動感的影象,在這個影象之中,它展現出未來的演化的趨勢,未來將要出現的生命。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那麼在象之後,逐漸地出現了“物”。這個物表示什麼呢?這個物表示大道孕育了最初始的生命。我們發現第4章出現了沖、淵、湛,這實際上是“水本論”。但是在歷史上,水本論隱藏了、不見了,而佔主流的是元氣論:大道是先創生元氣,然後再透過元氣逐漸產生了萬物。

《易緯·乾鑿度》講:“

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郭店楚墓出土了老子的甲、乙、丙三本,它同時也出土了一個道家典籍叫《太一生水》。實際上這“太易”和“太一”就是一個東西

那麼我們將水本論和元氣論結合起來理解。大道既創生了水,表示為:沖、淵、湛,淵表示一種迴旋;同時還創生了氣。一開始“太易者,未見氣也”,是沒有氣;“太初者,氣之始也”,開始產生了一種很均勻的元氣;然後呢,“太始者,形之始也”,為什麼呢?因為水有“淵兮似萬物之宗”,她有一定的迴旋的力量,那麼這個迴旋的力量也同時帶動了氣的這一種迴旋變化。這個氣一旦動起來之後,它就產生了陰陽,產生一種對待。一動起來之後,它必然有相對活潑的、主動的、清揚的,還有一種是相對安靜的、被動的、濁滯的。當然我們還注意到“清”和“濁”,它也是三點水。那麼陰陽會是什麼呢?相互吸引、交媾而產生最初始的生命。

這就是我理解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我們人類、萬物、最初始的生命的種子,就在其中孕育了。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這個“窈”和“冥”都是寶蓋頭,也就是穴的意思。那麼穴,也可以引申為孔竅,自然有一種幽深難測之意,也就是冥這個含義。穴底下的幼,有微小之意;冥也有幽遠不可見的感覺。所以這句話我們理解是:老子返觀到在幽遠不可見、難以測度的洞穴之中,有一種“精”在萌生。

那我們要解讀一下“精”是什麼?《說文》:“精,擇也。”《莊子·人間世》:“鼓莢播精。”又《注》:“簡(撿)米曰精”。那我們就能理解得了,原來就是把米(穀物)當中的比較飽滿的選擇出來,這就是“精”。這就是我們的理解“精”和“米”的關係,作為種子給它播下去。所以精的最初始的含義,就是挑選出來的最好的米。後來就作為精華,比如說挑選出來的精兵,在典籍之中選擇出來的精義等等。

在這裡的“精”表示什麼呢?我們說“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有了氣之後,氣自然會凝聚成精。好像是石頭一樣,在石頭當中必然有石頭的精華叫玉;在煤礦當中也自然會有煤的精華、這種燃燒比特別高的煤精;在人群當中,人多了之後一定就能有人精的存在,這個人可能特別聰明,這個人可能智慧特別高、可能特別靈活等等等等。

《管子·內業篇》:“精,氣之極也;精也者,氣之精者也。”其實是氣當中凝聚的最好的那一部分,叫做精。

所以,精,就是氣的自然凝聚的精華。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真”是對精的一種定義、修飾,表示:第一,特別凝聚;第二,這個凝聚當中的成分它是非常的純粹,一點雜質都沒有。比如說54章“修之於身其德乃真”,那麼德和善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可以理解為:德是善的一種昇華,這裡面一點點的雜質都沒有,一點點的個人的私慾都沒有,這就是德。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表示什麼呢?表示“信”藏在精之中,精是信的載體。

第5章講過“言——信——精”之間的關係。聖人之言,為什麼能對天地起作用呢?是因為聖人的言當中有信,言而有信,而且信是藏在精當中,深入解讀了“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在第21章,我們重新來理解什麼是信?就好像是無線電波一樣,無線電波它是資訊的載體。在最早的時候,有調幅、有短波、有調頻,在不同的頻率當中,它承載不同的資訊。像到了調頻,它可以承載立體聲的語音資訊。那麼再高波段呢?還能承載電視的影象和聲音。到了手機,在2G、3G、4G、5G的時代,頻率越來越高,承載的資訊量也就越來越大。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個信同樣也是資訊。那麼這個資訊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解讀《道德經》,一定要不離《道德經》的原文,以經解經。這裡面奧妙就在第4章講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沖,“淵兮似萬物之宗”的淵。

沖,在《說文》的解讀是“湧搖也”。我理解,這就表示大道的一種往外衝的一種動機,像水一樣地往外衝。淵是什麼呢?淵,是一種迴旋。《說文》講:“淵,回水也”,螺旋式地迴圈往復。

嚴靈峰講:信,就是一種規律性。

有道理。但規律性是什麼?這個規律性如果從我們生命的內部角度看,它是一種人體內部的氣血和各種液體的迴圈往復的執行;還包含了我們的生命,與天地之間有一種無形的、能量資訊的交換;還包含了我們人與人之間有一種迴圈往復的、無形的互動;那自然包含了天地之間的往來,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這種迴圈往復;更大點地包含了太陽系、銀河系、各種星系的運作。這種運作,無論小到我們個體生命、中到天地的迴圈往復、大到銀河系以及各種宇宙星系的螺旋式的運作,都是表現為迴圈反覆的規律性。但是,它不是一種簡單的重複,是一種遞進式的迴圈往復。這種遞進就是大道的衝的作用,這種迴圈往復就是大道的淵的作用。大道無時無刻不在背後推動著宇宙星系的演化和發展。

精,在《道德經》裡面出現過兩次。另外一個章節是55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可見含德之厚的人,一定是從大道得到的精。精同時也表現為精力旺盛,能量非常充盈。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那信呢?它有兩種表現:第一種表現為真知,因為信有資訊的意思,靈感源源不斷,內心越來越明;第二種表現為一種靈驗,言出法隨,帶有一種法。

那我們說聖人為什麼“言善信”呢?為什麼聖人這個言對於天地可以起到作用呢?對百姓也能起到作用呢?他做到了言善信,做到了言出法隨。因為他參悟並實證了生命內在的規律性。33章講“知人者知自知者明”,他修到了自知之明,內明的境界,這叫做“明”;同時他還把握了人類生命之間資訊相互傳遞的規律;同時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參悟實證了天地法則;同時後天返先天,進入了先天境界。

所以,聖人無論是對萬物、還是對天地、還是對鬼神,都能做到言而有信,都能自然起到他的干預的效果。對天地呢?恢復天地之間的橐龠機制;對人呢?他的言、他的不言,可以點化氣質,一句話可以使人得到健康的種子。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生命是相當健康,他可以把他參悟的這種氣機在無形之中,自然地傳遞給他人。只要大家能夠參悟《道德經》這個寶典,按照老子指導的動、靜原則去修行,一定就能夠把我們的身體原來迴圈差的、氣機不暢通的現象,可以恢復到氣血暢通、能量充盈,然後還能夠得到天地能量。這就是聖人點化的作用。

所以這句話很重要,“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個信值得我們好好地參悟。到了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81章是收尾的章節,它重點講怎樣加強言當中的信。言,就是要不美,就是要隨著內心而自然地流出。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從上古一直到老子的當今,“大道”之名,是誰也不能抹殺的。我正是因為大道的感通才能夠一一地來返觀萬物。

這句話重點在“閱”。閱是什麼呢?《說文》講:“具數於門中”。(徐鍇註解:春秋大閱,數車馬也。具數,一一數之也。)所以這個閱就有逐一返觀的意思。地球的人類生命現在已經到了70億。地球的人類,所有的生命,實際上都是在大道當中孕育的。而且老子以他卓越的返觀能力,一一地都返觀到了每一個生命的最初始的存在的樣子。

這個“甫”是什麼含義呢?甫,在甲骨文當中是田裡面剛剛長出了那個小苗的樣子。眾甫,實際上就是前面講的“其中有物”的物,也就是萬物。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

以此

我為什麼能夠知道萬物最初始的樣子呢?“以此”。以什麼呢?以最初始講的“孔德”。我們知道有了德才能感通大道,有了孔德才能夠深度返觀到大道的象、物、精、信、惚、恍、窈、冥,乃至到第4章講的沖、淵、湛。

這裡面要注意一點:現代漢語當中知識、聲音、觀察、人民、形狀,這都是現代的片語,但是在老子五千言當中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聲和音不一樣,觀和察不一樣,人和民不一樣,知和識不一樣;同樣地形和狀不一樣。那麼51章講“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這個時候,物在天地之間才有的形而下的形;但是在大道內部孕育出生命的時候,他那個樣子叫做“狀”。這是形和狀不一樣。所以,我們解讀這個狀,就要跟14章講的“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來聯絡解讀。

那我們就把這一章基本解讀完畢。21章比較簡單,但是要跟第4章、14章以及後面的25章來聯絡解讀。

【總結】

中心思想

有孔德,才能深入返觀到大道的內部、萬物創生的整個過程。

知識點

第一,名有“象、物、精、信,惚、恍、窈、冥,閱、甫、狀,”大家都要去認真地理解和把握;

第二,形和狀是不同的。

章序

20章是完全食母,即徹底地感通了大道。那麼21章順理成章開始論道,由此而返觀到了大道內部的象、物、精、信、惚、恍、窈、冥。

定位

這是老子論道的第3個章節。讀老子論道,就要與第4章、14章、25章一起,來合參大道本體演化天地萬物的整個過程。到25章“有物混成”,就孕育天地萬物基本成熟了。那麼到了第6章,則表示從道母的玄牝之門生出了天地和萬物的雛形。

本篇完,獲得全套電子課程,請關注課程釋出公號“文化傳統”(wenhuact)的微信推送,回覆“道德經+章節號”獲得相應內容的解讀。

TAG: 大道返觀當中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