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本文首發於《中國—東盟博覽》2022年2月刊

撰文/鄭友

在舞龍這件事上,中國人發揮了奇思妙想,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都能成為製作舞龍的材料,江蘇無錫的鳳羽龍、湖南洪江的荷花龍、廣西羅城的草龍……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也藏著一條奇異的“龍”—— 芭蕉香火龍。每年開春,一黃一青兩條“龍”在長塘鎮上空飛舞著。這是舞動的龍,也是舞動著的美好生活。

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壯族芭蕉香火龍舞在青秀國際邀請賽系列活動中展演(圖源:青秀區委宣傳部)

Tips:

非遺人物和非遺:

周建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青秀區壯族芭蕉香火龍舞專案傳承人,壯族芭蕉香火龍舞第七代傳承人。

壯族芭蕉香火龍舞:

壯族芭蕉香火龍舞是壯族傳統民俗,主要流傳於廣西南寧市的青秀區、邕寧區、興寧區、良慶區以及欽州市等地,其中尤以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的壯族芭蕉香火龍舞最具代表性。2010 年,青秀區壯族芭蕉香火龍舞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入選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青秀區壯族芭蕉香火龍舞專案傳承人周建孟 (攝影:鄭友)

1

騰龍飛舞

我們到達村裡時,周建孟一行已經開始準備芭蕉香火龍了。

“如今芭蕉香火龍已經變了很多。”周建孟說道,“龍身我們換成了綠色的綢緞,這樣能用更久。”芭蕉香火龍最早是用整棵芭蕉樹來做龍身,樹幹粗的一頭插上已經做好的龍頭,最細的一端作為龍尾。後來取“龍飛九天”之意逐漸發展為九節龍,每節以竹子編織,再用芭蕉繩捆紮,將之連成一體,再飾上芭蕉殼,紮上芭蕉葉,便是一條青龍。

周建孟說:“芭蕉香火龍,顧名思義就是用芭蕉做的香火龍。我們現在保留了使用芭蕉葉這個特點,香火比較少用了。”以往,人們將香插在芭蕉樹做成的龍身上,到“安龍”的環節時點燃香火,然後舞動“神龍”。在煙火繚繞的空中,神龍飛舞,如臨仙境。

不一會兒,一條芭蕉香火龍製作完成。周建孟將紅綢緞紮成的花系在龍頭上,便大聲一喊——“請龍!”9 人撐起龍身,做 8 字形甩動動作,片片芭蕉葉沙沙作響,龍騰蛇舞,從遠處看似乎一條青龍在空中騰飛。

在周建孟鏗鏘、洪亮的口號帶領下,舞龍人的步伐在極富變化的同時,又能保持沉穩有力。“芭蕉香火龍舞的舞步來源於師公的三臺罡步、辟邪步等。”周建孟介紹道。

最初芭蕉香火龍舞作為祭祀天地的一種儀式,傳說在 300 多年前芭蕉的出現幫助了長塘鎮一帶的人們克服洪水和飢餓的災難,後來人們將芭蕉和龍結合在一起,向上天表示感恩。

“我們的芭蕉香火龍舞儀式是很完整的一個祭祀流程,請龍最後還要送龍。”周建孟說道。完整的芭蕉香火龍舞儀式包括開壇請聖、廟前點睛開光、師公安龍、儺戲娛神、舞龍以及最後的請龍歸潭。

從師公安龍到請龍歸潭,芭蕉香火龍舞儀式隨著每一個環節的推進,舞步、唱詞、伴奏音樂都會有所變化,性質也逐漸地從娛神到娛人,尤其是舞龍的娛樂性質比較強。舞龍的時候師公退場,旗手舉著標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彩旗登場,芭蕉香火龍在旗幟後面或翻滾或跳躍,場面十分震撼。

將芭蕉作為香火龍的主要材料,是長塘人對大自然恩賜的感激,也是對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期盼,是農耕文化的沉積。有 300 多年曆史的芭蕉香火龍與其他舞龍看似有著很大的差別,但仔細體悟,代表壯族文化的芭蕉和漢文化的龍,在芭蕉香火龍身上結合,展現出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舞龍團隊成員在扎芭蕉香火龍 (攝影:鄭友)

壯族人民透過芭蕉香火龍身,將芭蕉與神靈連線起來,舞動的是龍,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0 多歲的周建孟仍充滿活力,帶著隊伍為明天的拍攝做彩排。

2

龍的傳人

年輕的時候,周建孟和小夥伴們在每次芭蕉香火龍舞儀式結束後,都會迫不及待地跑到臺上去舞弄香火龍。那時周建孟和小夥伴們的舞龍動作是沒有章法的,在老人們看來也只是年輕人的胡鬧,但生長在芭蕉香火龍舞氛圍濃厚的地方,周建孟潛移默化地愛上了芭蕉香火龍舞。

一直喜歡文化的周建孟在 23 歲成為當時文藝表演團的副團長,對芭蕉香火龍舞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之後,在爺爺輩舞龍人的指導下,周建孟積極地參與每一場芭蕉香火龍舞演出,從當時學習舞龍的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一步一步地踩舞步,一招一招地搖……就像戲曲的排場一樣,芭蕉香火龍舞儀式也有固定的套路。“五方請神是最為講究的,也是師公文化在芭蕉香火龍舞儀式裡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流程。”周建孟說道。

“五方請神”就是芭蕉香火龍舞儀式中的第一個環節開壇請聖,必須遵循東南西北中的順序,而每個方位請神的踩步也完全不一樣。周建孟說:“這是按照我們的民族習慣來的,五行、陰陽的理念融 匯在其中。”

掌握了芭蕉香火龍舞全套動作之後,周建孟漸漸地成為了團隊的核心,也就是“龍頭”。

“成為‘龍頭’之後,我就很擔心整個團隊能不能堅持下去。”周建孟回憶道。

20 世紀 80 年代,受到打工潮的影響,許多人紛紛外出務工,而芭蕉香火龍舞在那時沒辦法創造營收,僅僅是幾個喜歡的人在艱難維持。“最鼎盛的時候長塘和周圍有將近 50 支舞龍隊。但隨著許多人紛紛到廣東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在‘緬懷’了。”

而在製作芭蕉香火龍的流程中,最重要的是選材。周建孟說:“芭蕉香火龍分公龍和母龍,對選材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母龍常用全青色的芭蕉葉,但公龍不同,公龍多采用變黃的、老的芭蕉葉,但每年3到6月份,芭蕉抽了新芽,就沒有辦法使用老的黃芭蕉葉了。

2010 年,青秀區壯族芭蕉香火龍舞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入選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契機使得包括周建孟團隊在內的許多芭蕉香火龍舞團隊重新恢復了活動。“政府的支援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我們的壓力,材料也有所保證,同時人多了,力量也更足了。”周建孟說道,“目前長塘鎮以及周圍總共有8支最為頂尖的團隊,這讓我們有了很大信心。”

在 2011 年的“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舞龍大賽”中,周建孟帶著他的團隊在這場比賽中展示並獲得了該大賽的金獎。壯族芭蕉香火龍在那時也進入了世人的視野中。

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壯族芭蕉香火龍舞在青秀國際邀請賽系列活動中展演 (圖源:青秀區委宣傳部)

周建孟與他的團隊積極參加各種文化展演活動。2019 年,第十三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南寧召開,芭蕉香火龍舞以其獨特的舞姿與形象向中國和東盟國家展示了特別的壯族文化和中華文化。

“現在,對於芭蕉香火龍舞的傳承我並沒有那麼擔憂了。我們依託‘非遺進校園’專案,在青秀區的2所小學和1所初中開設教授芭蕉香火龍舞的課程,從芭蕉香火龍的來歷、製作、舞姿等方面,系統性地教給學生們。”周建孟看著展示牆上的照片說道。

壯美廣西|“舞”出“火”生活

周建孟進校園培訓學生 圖源:青秀區宣傳部

在離開的時候,周建孟收拾著芭蕉香火龍,又時不時地耍兩下,興許每一條“龍”的飛騰本身,就是有著“赤子之心”的龍的傳人。

CHINA-ASEAN PANORAMA

圖文來源《中國—東盟博覽》

排 版:黃利霞

審 定:林 涵

TAG: 芭蕉香火龍舞周建孟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