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婚禮通常在傍晚舉行,這是什麼原因?

文·段宏剛

古人通常在傍晚舉行婚禮,這是由上古時期產生的文化習俗和婚俗制度而造成的。

在古漢語裡,“婚”字是會意字,由“昏”字衍生而來,本義是指女子出嫁到男方家裡,出嫁的時分通常選在黃昏進行,所以稱作“昏”。

《詩經·綢繆》裡寫道: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意思是說,一把紮緊的柴火立在院子裡被點燃,火光沖天,照亮了天上的三顆星星。今夜究竟是什麼好日子,見到佳人真心歡喜。

這個場景描述得正是上古時期人們結婚的場面,一個部落的人正在圍著一堆篝火載歌載舞,歡天喜地給某個族人舉辦婚禮。

古人之所以要在傍晚圍著篝火舉辦婚禮,綜合來看,主要有兩大原因。

古人的婚禮通常在傍晚舉行,這是什麼原因?

其一,上古時期的婚姻制度不完善,當時流行搶婚,而搶婚通常在黃昏進行。搶婚也叫“劫婚”,後來變為結婚。

早期的人類社會流行群內結婚,也就是說一個族群內的男女才能結為夫妻。

隨著族群的不斷髮展,人口越來越多,族群內的女性又不夠用,導致許多男子娶不到妻子。因此,搶婚制度由此形成。

搶婚就是上古時期的男人們到其他部落搶女人回來結婚,以達到繁衍本族群人口的目的,但要冒很大風險,甚至搭上性命。

古人的婚禮通常在傍晚舉行,這是什麼原因?

之所以選擇在黃昏時搶婚,一是黃昏時光線較暗,利於行動的隱蔽。二是黃昏時至少有一點光線,方便搶婚男方看清女方的容貌。如果在月黑風高夜去搶,雖然隱蔽性更好,但很難看清女方的臉,萬一搶回一個大媽,甚至搶回一個男人怎麼辦?豈不是功虧一簣。

後來,隨著文明的進步,不同部落男女之間結婚,從搶婚演變為明媒正娶,但婚禮的時間依然延續了上古時期的傳統。

如今,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許多南方地區,一對新人結婚時,仍然會選擇在下午或晚上進行,實際上是延續了上古時期的婚俗傳統。

現在大部分北方人沒有晚上結婚的習俗,是因為北方人長期受胡人習俗的影響,逐漸丟失了這個傳統。

古人的婚禮通常在傍晚舉行,這是什麼原因?

其二,跟中國古代的哲學觀有關,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陰陽之道

陰陽既對立相沖,又能相互轉換。

在古人眼裡,男人為陽,女人為陰,他們本身是對立的,如果要結婚,必須選擇一個吉日才能中和意外的發生。

《禮記》裡有一句話:

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從女從昏,昏亦聲。

這句話意思是說,女人在屬性上為陰,太陽落山後是陽衰陰盛,是適合結婚的吉日。所以,人們都會選擇在日落西山時結婚,以求圖個吉利。

TAG: 搶婚結婚上古族群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