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買彩票在西方社會常常被戲稱為“窮人稅”,因為經常購買彩票的人大都是“窮人”,彩票中獎是“窮人”在其經濟承受和支付能力範圍內,少有的能夠實現財富劇增的機會,但由於中獎機率極小,所以長期購買彩票而不能中大獎,出得多、進得少,“窮人”在經濟上還是吃虧的。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西方“窮人稅”的理論,在中國似乎也說得通。根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一項涉及9015個樣本的大規模調查顯示,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構成彩票的購買主力。

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是5000元,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不必交納個人所得稅。但如果長期購買彩票,也就相當於交了“窮人稅”。當然,我國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的收入,被用於社會公益事業,交“窮人稅”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只是不要沉迷於此。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博彩業在我國源遠流長,並非是舶來品。清代,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流行的“字花”就是現今香港“六合彩”的直接來源。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字花”的來源甚早,唐代王勃有詩云:“上元錦書傳寶字,王母瓊箱薦金約”。“寶字”或稱“字寶”,原本指帝王神仙所寫的字。

到宋代,在元宵節燈謎基礎上發展為用於賭博的字寶,後發展成為文人墨客以及上等妓女之間常做的遊戲,也被後世稱為“敲詩”或“打詩寶”。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寶黛敲詩圖》 這裡的敲詩是賈島的“敲詩”

常見的做法是從一句新詩句中隱去一字,另添4個放入該句中大體意思也通順的字,在賭攤或賭桌上劃5個刻度,讓人任意押一字。原則上每位賭客都有1/5猜中的可能性,若押一文錢,猜中詩句中的原字,應得五文,但需除去一兩文賭局莊家抽頭,實際上贏三四文錢。

“敲詩”套用了唐代著名詩人賈島“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推敲詩句的典故,“託名風雅,實則賭博也”。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至明末清初,“字寶”進一步發展為“字花”,在兩廣、福建一帶最為流行。“字花”一般取36位人們熟知的古人,如關老爺(關羽)、何仙姑等,設局莊家從中抽出一位,秘密寫在紙條或竹牌上,放在瓦罐中,被稱為“封子”;然後將瓦罐懸掛在顯眼的位置上,被稱為“掛字”。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莊家讓賭客在36位古人中任意押注,錢數多寡不拘,一般是一天一開局,到規定的開局時間,找一位小孩“開封”,將小孩舉高,讓他打破瓦罐。除去莊家抽頭,若押中,一般是一賠30至34。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字花”的設局莊家,為了吸引人來賭博,往往每次會說一兩句似是而非的隱語,暗示這期所封的古人是誰,這些隱語被稱為“花面”。

賭徒往往受贏錢心理趨勢,對“花面”產生各種附會的迷信心理。甚至透過占卜、求神等手段,祈求參透“花面”的意思。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更有寺廟神棍與“字花”莊家串通,故意誤導賭民,用神明啟示的幌子,讓其下大注,多輸錢,事後神棍與莊家分紅;亦有人假冒透過寺廟問卜,參透“花面”,在“字花”賭局中贏得大錢,並高調還願,吸引大批賭徒來到該廟,神棍賺取大量香火錢。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時至今日,少數人還在迷信各種油印的六合彩中獎規律“秘笈”資訊,實屬愚不可及。博彩業在當今社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若想靠迷信而一夜暴富,那也只能是迷信而已。

古典“六合彩”:託名風雅 實則賭博

TAG: 字花莊家窮人彩票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