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故事 | 易席訓子

禮有重要意義,不僅體現在治理國家上,而且體現在個人生活中。曾參在孔門弟子中天分不是最高的,但正因如此,反而特別重視禮節,能發揚禮學,對於弘揚孔子之道起了很大作用。禮絕非是做給別人看的儀式,而是要內心恭敬,自然而然。禮具有普遍性,有些可以權變,但有些則要生死守之。

曾參七十歲左右的時候,臥病在床。他的得意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側,兒子曾元和曾申坐在他的腳旁,有一個小僕人拿著蠟燭坐在牆角。小僕人忽然說:“您身下的席子華麗而潔淨,這大概是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吧?”樂正子春趕忙對小僕人說:“快快住口!”

曾參在半昏迷狀態中聽到了樂正子春的呵斥聲,於是醒來,有些不知所措而不停嘆息,小僕人又重複說:“您身下的席子華麗而潔淨,這大概是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吧?”曾參說:“是啊,這是季孫氏賞賜給我的,我重病在身不好更換,元兒,快扶我起來,把席子換掉!”

曾元心疼父親,說道:“父親大人的病已經很嚴重了,不能隨便移動,希望您能同意等到天亮,再把它換掉。”曾參聽了頗為不快,訓斥道:“你還不如小僕人更敬愛我呢,君子用德行來表達愛敬,小人用姑息來表示自己的順從和愛。我現在已垂垂老矣,還有什麼祈求呢?只不過希望死得合乎禮儀罷了。”眾人聽了曾參的話,於是一同扶起他來,換掉華美的席子,另鋪上一張很普通的席子。眾人又把曾子扶回床上,曾子還沒有躺好,就去世了。

《論語 泰伯》裡記載:曾子臨終前,曾講過這樣一段話:“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曾子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囑咐弟子們抬起他的腳和手來看,表示他的身體未嘗毀傷,就像《詩經》裡說的“戰戰兢兢”,像前面有深淵和薄冰一樣地小心謹慎,說明他平時是非常小心地保護身體,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最後這句“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是說曾子力行孝道,平素功夫就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有一時疏忽,直到面臨身死,才敢說一個“免”字。免就是終生沒有損傷孝道,這是曾子對弟子最切實的身教。

《弟子規》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聖賢人臨終一念想的都不是自己,而是老師的教誨和對父母的孝道,真是做到了“大孝終身慕父母。”曾子之德、之孝,可見一斑。他用一生的行誼成就了一代宗聖的美名,所謂“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曾參曾經過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透過這個故事可以知道,曾參不僅用言語告誡弟子,也用臨死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學說,他的一生,可稱知行合一。宗聖曾子的孝道,真是做到了極致。

原載:《儒家故事》

作者:李翠,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輯:孔勇

TAG: 曾子席子孝道僕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