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情愫

◎劉訓山

在記憶中是不怎麼在意穀雨這個節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提醒人們春夏秋冬的到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提醒人們春夏秋冬已過半;“雨水”提醒要下雨了,“驚蟄”提醒冬眠的小動物要醒來,趕赴春天的約會了;“清明”提醒人們在春天來臨之際,不要忘記那些創造春天的逝者;“小滿”提醒我們小麥已經滿仁了,可以磨鐮修倉,準備收割了;“芒種”,也就是收穫麥子的時候了;“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是明顯地告訴我們,溫度的升降,雪露霜的狀態;只有“穀雨”,語焉不詳。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了,“春雨貴如油”,是不是說雨的豐沛等於五穀的豐收呢?

唐時曹鄴有《老圃堂》詩云:“邵平瓜地接吾廬,穀雨干時手自鋤。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邵平是秦時東陵侯,秦亡後,為布衣,種瓜長安城東青門外,瓜味甜美,時人謂之“東陵瓜”。我不會種瓜,只好賣幾本舊書為生。順便翻一番殘書,和春風戲談一番花開花謝,白雲蒼狗,也是樂事。

鄭板橋有《七言詩》雲:“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據說,清明前採製的茶為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的茶為雨前茶。可我是個粗人,不善品茶。那就看花,古代二十四番花信中,穀雨為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這樣,穀雨開始有畫面感了。三十多年前,我曾於此時在洛陽王城公園,看到剛剛綻放的牡丹,簡直國色天香!

再讀宋代王淇《春暮遊小園》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身在江南為異客,春天眼看將別,看荼蘼思牡丹,思牡丹看荼蘼。

元朝王惲詞《木蘭花慢》:“問東城春色,正穀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豔,紅爛燈枝。劉郎為花情重,約柳邊、娃館醉吳姬。羅襪凌波微步,玉盤承露低垂。春風百匝繡羅圍,看到彩雲飛。甚著意追歡,留連光景,回首差池。半春短長亭畔,漫一杯、藉草對斜暉。歸縱酴醿雪在,不堪姚魏離枝。”讀完之後,不覺愁緒滿懷。

“四月八,大楝花。”是豫東的諺語。意思就是,農曆四月初八,就是楝花怒放的時節了。而這一天也是奶奶的生日,她已經去世近二十年了。想起奶奶在楝花香的庭院裡給我們講故事,在夏夜裡給我們扇著蒲扇指著天上的星星,說這個叫牛郎、那個叫織女;這個叫參星、那個叫商星,“參星趕商星,不知不覺到年下,商星趕參星,不知不覺到清明。”很想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可一抬頭,看見的卻是奶奶慈祥的眼睛。

細細一想,穀雨竟然和我有聯絡了,悲喜交加,不能自已。

TAG: 穀雨牡丹商星提醒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