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文字是情感的凝華,詩詞是文字的結晶。一首古詩,一首詞,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和深藏的情感。

古人寫詩作詞,今人品味經典,歡迎各位文友,和張凡一起,品萬古詩詞,看百態人生。

(文·張凡)

(原創作品:禁止抄襲)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作為宋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其中更是不乏讓人耳目一新的經典名句。比如這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絕佳之作。可是在偶然翻閱宋詞的時候,卻不經意間發現,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在古代的文學史上,這樣的現象其實已經十分常見,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方抄罷我方抄。相比於那些將前人的詞句,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作品當中的人,李清照這種模仿意境的手法,已經是十分高超。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不過或許是由於環境的差異,和內心世界的不同,相較於李清照這句詞而言,原作給人的感覺,則要更加的出神入化,也更為率真自然。當然這也並不是否定李清照的造詣,畢竟能夠流傳千載,並且廣為人知的佳作,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只不過原作品的風格,並不像李清照這般纏綿悱惻,而是一種直抒胸臆,吐露心聲的感覺。

原作的名字叫做《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是著名詞人賀鑄,描寫分別之情的作品。只是這首詞中的離愁,並不婉轉,而是顯得十分蒼涼。

《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宋·賀鑄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這首宋詞的作者賀鑄,是北宋年間的著名詞人,他的許多詩詞作品,都廣受當時文人的喜愛。尤其是他晚年,曾經寫過一首《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其中一句“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更是風靡天下,將他的知名度推向了巔峰。

所以也就有理由認為,身為南宋詞人的李清照,應該拜讀過這位前輩的作品,而且深受其中意境的影響。尤其是這首詞的最後一句,更是為她那一句千古名句奠定了基礎。一個是由眼簾映入心間,情緒湧上眉頭,一個是眉宇間含帶心事,隨著嘆息若在心頭。相似的神態,不同的順序,同樣精妙絕倫,但卻各有千秋。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此時再回過頭來看這首宋詞,其實從第一句開始,就已經透露出了一種別樣的離別場景。“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這句應該是化用白居易的“楓葉荻花秋瑟瑟”,但是卻別出心裁,以蒼茫之景,引出心中之愁。

繼而筆鋒一轉,目光投向天邊,“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如此充滿創意的詞句,優雅而又不失工整,可見作者的功底,已然出神入化,爐火純青。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而真正的神來之筆,則是下半闕的最後一句,也是對李清照影響深遠的一句,“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比之李清照詞中那種朦朧的意境,此句顯得更加自然,彷彿水到渠成,不加任何修飾。

若說李清照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溫如美玉,在黃昏中獨自嘆息的柔弱女子。那麼賀鑄讓人看到的,則是一個目送故人遠去,在曠野中大發感慨,真情流露的性情中人。

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原作更加出神入化

如果不讀這首宋詞,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原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竟是仿寫前人之意,更不會了解,賀鑄筆下的原作是如此的出神入化。在領略過他們兩人的佳作之後,不知你更傾向於誰?

TAG: 李清照賀鑄荻花秋出神入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