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看到了一條非常有意思的評論說:

金庸筆下的乞丐每天不急於討飯,卻整日裡想著如何行俠仗義,保衛大宋。他們從不思考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的貧窮,卻一心琢磨著“金狗蠻夷亡我之心不死”,生怕大宋滅了之後做不成乞丐,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這是一段對於,金庸筆下塑造的丐幫進行“調侃”以及,“質疑”的合理性!下面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乞丐的存在原因

不得不說,金庸筆下丐幫確實是這樣的,“乞丐”在古代還真是一種職業,屬於那種生活在最下層,靠著乞討為生,混得一日三餐!在《神鵰俠侶》,最為人耳熟的乞丐頭子,莫過於洪七公,甚至黃蓉都是丐幫之主。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然而丐幫再如何被江湖稱為“天下第一”幫派,說直白還不是叫花子,靠要飯乞討為生?本質如此,不存在任何褒貶而已。當然金庸先生,本意是想塑造一群俠丐形象,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可是自洪七公之後,除了魯有腳!餘下黃蓉和耶律齊,皆像個富家千金,甚至富家貴公子,無任何生活方面困擾。所以他們自然不用考慮生計問題,能夠幫助丈夫郭靖,完成守護大宋的心願。然而對於丐幫之人而言,到哪裡不是要飯?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周星馳《蘇乞兒》裡面,有一句經典臺詞:皇帝問蘇乞兒,你丐幫弟子幾萬人,你讓寡人如何能夠放心呢?周星馳回答道:丐幫人數多少,取決於你,而非我。若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誰又願意出門乞討,做個乞丐呢?除非某些獨特興趣愛好者。

說到底丐幫人數過多,代表當時大宋,十分黑暗!百姓苦不堪言,無奈才去乞討做乞丐,試問:丐幫之人,飯都吃不飽,還整天搞那套沒用的,保衛大宋。大宋好嗎?風陵渡口,座談會,已經把大宋內部揭露的是“一文不值”,楊過歸隱一方面是因為小龍女,另一方面何嘗不是看透世事。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金庸的武俠觀

很多人評論,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大多都比較理性化,與現實脫軌!比如說:類似於段譽、虛竹這種人,現實中不會那麼好運,甚至就如乞丐,不乞討要飯,嚷著去保護大宋一樣。

給人一種不真實之感,然而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這就是小說非真實,金庸的小說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他的武俠觀,充滿正能量,充滿了對理想的憧憬,這才是武俠小說的意義,能夠起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何況在金庸創作武俠小說背景下,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生活貧苦,人們真實殘酷已經見得太多了,所以期望能夠在武俠小說理想世界中,心靈上得到慰籍。乞丐雖然是最底層人士,可是他們也有一顆為國之心,這種精神才更值得尊敬。

正是因為金庸的武俠,充滿了正能量,能夠帶給人希望,所以對比起其他武俠作者,大眾才更認可金庸的武俠小說。如果說金庸的武俠觀,是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欺騙著讀者,那麼這些謊言也是“善意”的謊言,而讀者們也是心甘情願的願意沉醉於謊言之中(武俠小說世界之中)。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因為往往人,總是不願意面對殘酷的現實,正如金庸筆下乞丐,一天吃不飽飯想著都能保家衛國,那我如何不能立志做一番大事呢?所謂“精神食糧”不外如是。

從武俠看人生

如上所言:金庸的武俠觀,暗合了那個時代,對人們起到著治癒的作用。然而在如今時代下,百姓安居樂業,眾人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所以就不需要那麼多“俠客”,亦或說多管閒事之人。

只要每個人,各安其分,做好自己本職就行了!以現代人眼光,看待金庸筆下乞丐行為,難怪會有上面那條:“乞丐不要飯,整天想著,行俠仗義,保家衛國”的評論了?可見時代變好了,人們對於文學作品,的觀感也產生了變化,甚至質疑。

金庸筆下乞丐,為何“不要飯乞討”,卻整日嚷著:“保衛大宋?”

對於現代大多數人而言,對於文學作品欣賞,可能更喜歡哪種,批判性“反映真實現象”的?因為現在環境太好了,很多人見不到金庸那個時代,生活之艱難。就如一句詞而言:少年不知愁滋味,為作新詞強說愁。

純屬吃飽了撐得,等你真有一日識得愁滋味,可能也就能夠理解,金庸的作品為何會那麼積極向上,那麼正能量,乞丐那麼下層次人士,還要嚷著保家衛國。

TAG: 金庸丐幫乞丐大宋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