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春眠不覺曉,醒來夏亦老,恰逢玲同學打電話託我從山中採一些“抽葉”給她做“抽葉粄”,瞬間便將兒時的味道從山旮旯裡拔了出來,香滑而柔韌,嚼勁十足。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記憶中我家比較常做“雞矢藤粄”,而“抽葉粄”卻是不曾做過的,只是在左鄰右舍中嘗過味道。今年天旱,“抽葉”老得快,早早的就已佈滿花序。當我挑著嫩枝採折之時,免不得會碰到些已經木質化的枝條,其堅韌的莖皮一條一條被隨手撕開,這也是小時候做麻繩的材料。

小時候,記得做麻繩可以用2種材料,一種是大麻,俗稱火麻,也有人叫黃麻,但我們就直接稱其為“麻裡”。大麻植株較高大,剝下來的纖維也比較長,通常需要2個人一起合作編織麻繩。另一種就是“抽葉”,其纖維強度是麻類中最高的,經常會見到一些老人將其纖維放在大腿上慢慢搓揉,如果你也想嘗試一下,那麼那種痠麻並夾帶扭疼的感覺會讓你終生難忘。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網友難得糊塗供圖)

興寧的“抽葉”,中文學名為苧麻,用途廣泛,可鮮食可藥用,也可剝皮製麻搓繩織袋紡布成衣。若是仔細說來,還得從《詩經》談起。

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東門之池,可以漚紵。

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彼美淑姬,可與晤言。

晨曦初露,柳綠花紅,美麗含羞的姑娘在護城河裡浸泡苧麻,明眸多情的少男折柳戲水,挑逗著河裡姑娘,言語輕佻。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山河秀麗,歲月靜好,熟悉的《詩經》場景。不過,今天的主題不是其中的愛情故事(當然,如果你喜歡愛情,可以在下面寫下留言,小編將擇日專題講述),而是姑娘手下的一種古老手藝,夏布的製作。

在中國以外的地方,一直流傳著一種草的神奇與美妙,被各方人士視為高階奢侈之象徵,並給這種草打上了中國的烙印,稱之為“中國草”。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網圖:土麻布織成的裙子)

中國草就是苧麻,自古便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古史記載:“古者先布以苧始,棉花至無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苧,上自端冕,下訖草服。”

夏布,是中國最古老的布料,顧名思義,就是夏天裁衣穿著的布匹;也有說,是從夏朝開始便有,故謂之夏布。它是以苧麻為原料編織而成的麻布,光聽名字就有一種涼爽撲面而來,仿似一縷穿越千年時空,從秦漢山野緩緩而來的清風,依稀還有一絲陳舊與質樸,但卻讓人淡然與從容。令人惋惜的是,現在已經難以找到這種布匹了,更讓人可惜的是,現在連苧麻都難得一見了。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網圖)

曾經,巴蜀地區是夏布的主要生產地,但經多次戰亂,至明未之時,四川地區的苧麻織布技術幾乎到了失傳的地步。後來湖廣填四川之時,來自粵贛的客家人再次將織麻技術帶到了四川,重新推動了四川地區夏布的復興。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據四川各家族譜記載,客家人入川后多以織麻為生,其中由興寧入川的範君會在榮川販布耕田十六載,靠著積累的錢財在川北羅江購置了大量田地(羅江《範氏族譜》)。(此段資料引自《梅州日報》)

客家人自羅香林建立“中原說”,直至今天仍有許多誣衊客家人的言論充斥於各網路之上,而客家人傳自中原的織麻技術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客家人的根源所在,所有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的誣衊之詞俱都顯得軟弱無力,惹人譏笑罷了。

夏天說夏布,興寧人的“抽葉”不只是“做粄嚓”咁簡單

TAG: 客家人苧麻夏布抽葉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