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蘇軾在黃州期間,曾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蘇軾在這裡開墾了一片荒地,開始種植莊稼,命名為“東坡”。一天蘇軾喝酒晚歸,但是家童都睡著了,遲遲不開門。於是蘇軾只能在門前聽浩浩長江東流。就在這時候,蘇軾想到了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這首詞寫的非常有情趣,反映了蘇軾豁達的精神。

當時的蘇軾被朝廷新黨的人逼供得十分慘烈,許多人都上書給皇帝為蘇軾辯解,甚至已經退隱的王安石都為蘇軾求情。最後蘇軾終於逃過一劫,被貶到黃州,擔任一個沒有實權的官職。

這首《定風波》或許能看出蘇軾在黃州期間的人生際遇與精神世界。如要說最能體現蘇軾在黃州初期的精神世界,他接下來寫的一首《浣溪沙》可以說將蘇軾愛黃州的種種情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改革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而朝廷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宋神宗不要殺蘇軾。在一眾大臣的援救下,最後宋神宗下召免去蘇軾的罪過,牢獄之後被貶黃州。

但當他逐漸適應了黃州的生活後,就像這首《浣溪沙》所表現出來的那樣,是詞人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蘇軾的難能可貴,在於他並沒有止步於對現實的痛苦感受之上,而是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不斷地讓理性精神指引自己,從而獲得靈魂上的安寧。這一點對於身處逆境中的蘇軾來說,便顯得尤為可貴。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作者是是宋朝詞人蘇軾。蘇軾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禪機。本詞的作意,小序裡交代得很清楚。

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比起蘇軾“沙湖遇雨”的故事也不遑多讓,而且這個故事也是由“沙湖遇雨”引起的。原來,由於蘇軾在黃州從事忙碌的農事活動,加之在沙湖購買田地的途中著了風雨,不久他的左臂隱隱疼痛起來。因為蘇軾要從事農事,左臂的疼痛讓他一時無法正常勞作。

元豐三年(1080)中秋,蘇軾被貶謫到黃州的第二年,心情苦悶的蘇軾寫下這首傷感的中秋詞。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

蘇軾在被貶黃州後,在政治上遭到了打擊,變得比較消極。這首《滿庭芳》就是蘇軾內心的一些反映。詞上片由諷世到憤世,下片從自嘆到自適,展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後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1083年,蘇軾已經貶官黃州,是年蘇軾將往張懷民暫新居西南筑亭,以觀覽長江勝景。蘇軾欽佩張懷民的氣度,為其所建的亭起名為“快哉亭”,並贈其這首《水調歌頭》。全詞熔寫景、抒情和議論於一爐,表現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世界,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風格。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幸虧當時很有話語權的王安石以及許多元老一同勸諫神宗,蘇軾才免於一死。坐牢103天后,蘇軾被降職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做有名無實的團練副使,在黃州的第三年時,他寫下了這首名耀千年的詞。

蘇軾、蘇轍也是在此期間受到了父親的影響,讀書非常的認真,蘇洵還教導蘇軾和蘇轍讀書,當然在要啟蒙的時候,也是將他們送到了書院,但平時,蘇洵還是親自教,在蘇洵的影響下,蘇軾和蘇轍讀書也非常刻苦,當然也非常有天賦。

這首描寫西湖的千古名篇,其實寫的是蘇軾初遇王朝雲時的那份怦然心動,很多人寧願相信西子就是西施,也不願意相信她是一個淪落風塵的錢塘歌女,與其說西湖配得上蘇軾,不如說朝雲配得上西湖。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熙寧九年的中秋,蘇軾與蘇轍七年未見,懷念之情,溢於言表,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欲乘風歸去”暗含蘇軾迴歸朝廷,為其效力之心。但是“高處不勝寒”,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認識到天上不如人間快活。宋神宗在讀了這首詞後感慨蘇軾終究還是愛君的。由此可以看出,蘇軾雖處江湖之遠,但仍存進取心態。

在被貶黃州以後,蘇軾有過東山再起的機會。然而因為蘇軾政見不一的原因,受到牽連再一次被貶至惠州。然而惠州多好甜食,這反而給了蘇軾新的動力。蘇軾一生多好甜食,況且惠州多有荔枝等甜食,這也讓蘇軾非但沒有受到貶官的打擊,反而是認為自己來到了天堂。正如蘇軾所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就是蘇軾被貶惠州的日常寫照。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六步以為,這首描寫真情實感的詩,絕不輸於蘇軾的任何一首名篇。經此一劫,朝雲肝腸寸斷,染疾不愈,經此一劫,蘇軾一蹶不振,備受打擊,什麼曠世奇才,什麼宰相之軀,竟然連一個襁褓中的嬰孩都不能護得周全!在命運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顯得何其渺小!

TAG: 蘇軾黃州這首被貶蘇轍